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忠臣藏

(忠臣藏事件)

鎖定
忠臣藏是發生在元祿15年12月25日(1703)的事件,也是日本歷史上一起有名的武士為主君復仇事件。
中文名
忠臣藏
別    名
赤穗復仇事件
發生時間
1703年12月25日
發生地區
京都
相關人物
淺野長矩、吉良上野介、大石良雄

目錄

忠臣藏起因

元祿十四年(1701)三月十一日,東山天皇的敕使和上皇院使等人由京都來到江户,幕府將軍德川綱吉為了款待貴賓,特命手下大名、赤穗藩藩主淺野長矩負責接待。考慮到淺野不懂接待禮儀,幕府又派出首席“高家”吉良上野介進行指導。吉良一向瞧不起淺野,加上淺野忘記奉送大禮,遂有心讓淺野難堪,敷衍了事。結果,在正式舉行儀式時,淺野因禮數不周遭到嘲笑,顏面盡失。惱羞成怒的淺野在松之廊遇到吉良,揮刀刺傷吉良額頭。淺野被眾人拉住,吉良僥倖活命。
事件發生後,德川五代將軍綱吉非常憤怒,獨斷地認為淺野膽敢在將軍府邸行兇,罪不可赦,令其即日切腹。內匠頭於下午五時在田村右京太夫邸切腹,這就是元祿赤穗事件的開端。
將軍裁定後,淺野家臣早水藤左衞門和萱野三平急忙從江户出發,於3月19日早5時到達赤穗藩。
首席家老大石內藏助良雄(忠臣藏)得知後馬上召開全體家臣會議,宣佈了事態的嚴重性。
同日,夜9時,藩主淺野長矩死訊的消息到達赤穗藩,全藩上下大為震驚,家臣都極為悲痛。維持本藩的穩定成為首要任務,為此內藏助首先在穩定藩民上作出了對藩幣實行6折對換的決定;其次在對藩士的退還金上又作出了正確的分配,穩定了全藩上下。

忠臣藏經過

3月26日幕府決定沒收赤穗藩的命令達到赤穗藩。經過會議協商後,藩臣同意執行幕府決議,同時結成了以再興淺野氏為主旨的義盟。
不久,幕府收城使肋坂安照和木下肥後守到達赤穗藩。在內藏助的陪同下完成了藩事的交接。而後內藏助則為了再興淺野家活動着。
6月28日,內藏助移住在京都山科的淺野大學,更加專念主家再興運動,並多人互通書信。
7月13日江户激進派使者原物右衞門忽然會見了內藏助,在席上內藏助答應擔當討伐吉良的首領。決定後,消息馬上傳達到各地的義盟同志。
成為首領後,內藏助為了不讓討伐行為而影響淺野家的再興,所以遲遲沒有決定討伐的日期。江户的激進派為此逐漸活動起來。內藏助為此屢屢以書信和派遣使者進行安撫,後又於10月20日親自去江户鎮扶。但討伐的時間仍然沒有決定。由此引發了兩件大事情:一.12月江户激進派首領高田羣兵衞脱盟;二.翌年1月萱野三平在攝津自宅切腹。使義盟出現了分裂危機。
因為赤穗事件,吉良上野介於12月12日決定隱居,將家督之位傳於嗣子兵衞義周,本宅遷入吳服橋邸。
在2月15日舉行的上方同志會議中(史稱:山科會議),因為幕府發表了處分淺野大學的決議,討伐義舉被迫再度延期。不久,江户方出現以片岡為首的過激派。令局勢更加動盪,而內藏助所派遣的使者也傾向激進派。2月21日,別無它法的內藏助只有寄希望于吉田忠左衞門兼亮(內藏助最為信賴的人)。兼亮果然不負期望,到達江户後不僅鎮扶了激進派,而且穩住了過激派,使義盟內部出現了平靜局面。
同年3月14日,義盟同志分別在赤穗花嶽寺和江户泉嶽寺為主君淺野長矩舉行一週忌。
7月18日,內藏助決定將淺野大學交於廣島的淺野本家管理。6日後(24日)幕府處分淺野大學的決議到達。面對主家再興無望,內藏助憤然決定義舉。於28日召集同志在京都元山集聚,發表了義舉決行宣言。(史稱:元山會議)
元山會議後,為了瞭解義盟同志的意向,內藏助派遣大高源五和貝賀彌左衞門向120餘名同志分發決心參與義舉的誓書。到8月5日截至,收回50餘封簽好的誓書,義舉人數初步確定為50餘人。此後同志陸續向江户集結,內藏助也於10月7日由京都趕往江户,準備義舉事項。
11月19日,為探聽吉良上野介動向,而已變名投奔茶匠山田宗偏門下的大高源五,探聽到吉良將於翌月5日夜召開茶會的消息。同日,內藏助也將赤穗淺野家的公金決算書類送至淺野內匠頭未亡人瑤泉院手中。
為了對義舉的時間,部署,戰鬥及應注意事項作出決議。12月2日,義盟召開了最後會議,決定討伐隊之表門隊主將為大石內藏助;里門隊主將為大石主税,參謀吉田忠左衞門(事實上的指揮者)。
12月5日吉良茶會因故取消,義舉被迫延期。10日,大高源五再度探聽到吉良邸召開茶會的消息,而且與其他方面的情報一致,決定14日執行義舉。翌日,除去最後脱盟者毛利小平太,同志最終決定為47人。後因幕府緝拿,一名同志被捕。
14日深夜,餘下46名同志集結于吉良府邸附近。15日拂曉4~6時間,討伐吉良義舉開始,義盟同志按照部署攻入吉良府邸。在激烈的生死戰中,躲藏在台所橫向堆放柴火部屋中的吉良上野介,被間十次郎用槍突刺後,首級由武林唯七斬去,義舉成功。義士無一人死亡。
其後,在江户泉嶽寺的亡主內匠頭墓前,44(46)名義士奉獻上義央的首級,最大限度的體現了武士的忠誠,寬慰了亡主的英靈。
翌年2月4日,在將軍綱吉的裁定下:46名義士皆以士禮切腹。屍身與主君內匠頭同葬於泉嶽寺。同日,幕府沒收吉良義周家祿,義周被流配到信州高島。至此忠臣藏(赤穗)事件結束。

忠臣藏祭文

復仇之後,義士們在主公墓前誦讀了一篇祭文。該祭文目前保存於日本東京港區高輪的泉嶽寺
元祿十五年壬午十二月十五日,臣大石內藏助以迄寺坂吉右衞門等四十七人,冒死奉告於吾故君之靈曰:
嗚呼!去年三月十四日,吾故君攻伐吉良上野介殿一役,臣等草昧,未悉究竟。不意吾故君無辜,竟以遭害,奸人上野介殿,乃稽顯戮。雖政府文告,不許復仇,臣等此舉,或非吾故君所願,然而食君之祿,盡君之事,君父之仇,不共戴天,不共履地,他日泉下相逢,神天隨侍,未報君仇,將何以自堪!用是此心乃快,夙夜偵伺,耿耿一日,無殊三秋。冒風雪,絕飲食,老衰疾痛,踵趾相接,瀕死者數。螳臂當轅,彌為人笑,然此仇未復,此志未敢懈。昨夜集合,幸告成功,茲將上野介殿,押送吾故君之墓前。匕首一柄,去年曾親手澤,付與臣等保藏,今以奉獻。惟吾故君之靈,大昭顯赫,鋒刃再親,割彼奸人之首,義憤永息。尚饗。(臣等四十七人謹啓) [1] 

忠臣藏影響

武士道在近世、近代被日本大肆謳歌,而“忠臣藏”的故事是傳頌最盛的一種。“忠臣藏”的故事在日本婦孺皆知,該故事的主題是武士對主君的“情義”,以及這種情義與“忠”、和“正義”產生衝突時,當時日本武士階級追求做出的選擇。為了完成替主君復仇的壯舉,武士不惜犧牲一切,包括名聲、父親、妻子、妹妹甚至正義,最後自殺殉忠。在準備復仇的一年多時間裏,為了打消幕府方面的猜忌,大石良雄讓參與行動的47位武士分散謀生,自己則拋妻別子,混跡於煙花柳巷;一名浪人為了籌措行動資金,將妻子賣往妓院;該浪人的內兄也是47人之一,得知妹妹知曉復仇計劃,更一度準備殺死妹妹。向大石良雄證明自己的忠誠;一位浪人因故殺死岳父,另一位浪人為了刺探情報,將妹妹送往吉良家當侍妾,事成之後,這位偽裝成侍妾的女子也選擇了自盡。現在,赤穗義士與主君淺野一同葬在江户城的泉嶽寺,數百年來,前來憑弔的日本人絡繹不絕。 [1] 
參考資料
  • 1.    馮天瑜、陳放.日本對外侵略的文化淵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