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靈處方

鎖定
《心靈處方》200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這是一本撫慰心靈的散文隨筆集,隨着一個個生活小故事的敍述,畢淑敏外科醫生的目光和洞察力,細緻入微地一層一層地將生活的苦痛和“病灶”找出並解剖,讓讀者不僅看到生活的殘酷,而且當目光裏的淚花還在閃爍時,就已發現自己已經從這些小故事裏看到了出路和希望。
書    名
心靈處方
作    者
畢淑敏
類    別
散文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6月1日
頁    數
236 頁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506336765
字    數
195000
紙    張
膠版紙

心靈處方書籍目錄

1、流露你的真表情
2、保持驚奇 [1] 
3、我很重要
4、輕裘緩帶
5、自拔
6、比樹更長久的
7、女人什麼時候開始享受
8、致不美麗的女孩子
9、重劍無鋒
10、每隻小狗都有一個目標
11、致被強暴的女人
12、沒有一棵小樹自慚形穢
13、何時才能外柔內剛
14、轟毀你心中的魔牀
15、遮顏男子
16、寫下你的墓誌銘
17、界限的定律
18、飄揚的長髮與人生的幸福
19、生命之序
20、婚姻斷想
21、像煙灰一樣鬆散
22、讓我們傾聽
23、銀與福
24、性感的進化
25、怨恨還是快樂,這是一個問題
26、一見鍾情還是按圖索驥
27、家有三寶
28、我喜愛的女性
29、千頭萬緒是多少
30、優點零
31、豆角鼓
32、回頭是土
33、男人和女人的區別
34、每一天都去播種
35、提醒幸福
36、珍惜憤怒
37、暴雨篩
38、快樂之獎
39、格布上的花
40、變化的哀傷
41、我的五樣
42、永別的藝術
43、教養的證據
44、消音器和指示針
45、尋覓危險
46、愛怕什麼
47、首選守林員
48、七萬小時之外
49、危險的花燭
50、愛最怕什麼
51、婚姻有漏
52、請為你的誇獎道歉
53、心理拒絕創可貼
54、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
55、愛無專利
56、非血之愛
57、疲倦
58、愛是不能比的
59、蔚藍的樂園
60、未雨綢繆的女人
61、未來和將來的區別
62、為什麼總是遇人不淑
63、呵護心靈
64、魚在波濤下微笑
65、心是一隻美麗的小箱子
66、心輕者上天堂
67、校門口的紅跑車
68、幸福盲
69、最大的緣分
70、鑽影
71、切開憂鬱的洋葱
72、眼藥瓶的奧秘
73、啞幸福

心靈處方書籍作者

畢淑敏,女,漢族,1952年10月生,山東省文登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作品很多都與醫生這個職業有關,198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代表作品《紅處方》。2007年,畢淑敏以364萬元的版税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發廣泛關注。

心靈處方書籍評價

坦言市面上許多作品屬“戲説”——
46歲卻開始學心理學並在四年後拿到心理諮詢師的資格,以女作家畢淑敏名字命名的心理診所開得如日中天——然而,在日前新作《心靈處方》面市接受記者專訪時,畢淑敏透露,一年前她已徹底告別了心理諮詢師的生涯,再次向作家身份迴歸;問其原因,竟是“來訪者太多,讓人產生了精衞填海般的絕望”,於是她重新拿起了筆,推出了這本《心靈處方》。
■帶着“心理散文”重返文壇
記者: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您的消息了,介紹一下最近這部作品吧。
畢淑敏(以下簡稱“畢”):《心靈處方》選取的都是和心理有關的散文。這個書名最早是香港三聯書店起的。去年香港三聯書店曾經出版了我的一本有關心理學方面的書《心靈7遊戲》,銷售非常好。後來他們把我的另一本書《我的成長我做主》的版權也買斷並出版了,還跟我説,要把我的作品中有關心理的散文單獨成集,名字就叫做《心靈處方》。沒想到這次作家出版社也有此意,而且也覺得這個名字不錯,在和香港三聯書店商量後,兩個出版社都分別以《心靈處方》為名出了書,雖然都是有關心理的散文,但選取的篇目和內容並不相同。
記者:您的新作起名為《心靈處方》,醫學上的處方有兒科婦科內科外科等之分,您的這個心靈“處方”偏向哪個“科”?
畢:歷史上最早的醫生是“全科”的,在神農嘗百草時,並沒有各種“科”之分,只是後來細化了。心理學是門年輕的學問,從1900年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開始,到現在也只有100多年的歷史,雖然至今已有800多種流派,但劃分並不那麼細緻。我師從的是一種人本主義的流派,也就是説,我相信人生是美好光明的,人性中主要的方面,有希望的部分會比幽暗的部分更強大。這些理念在我的散文中一直會不斷地呈現,但並不是説,我看不到黑暗,而是因為黑暗的存在,才更讓人知道和珍惜陽光的温暖和光明。
■市面上有關心理學的書多屬“戲説
記者:目前市場上流行各種有關心理方面的書,您覺得《心靈處方》和它們有什麼不同?
畢:市面上有很多探討心理方面的書,這證明人們越來越關注內心的健康,希望深入地探索自己,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不過,有很多書是屬於“戲説”,像一些星座、性格測試之類的“趣味心理學”,其實只是供人莞爾一笑的。
記者:您的這些散文是怎麼寫出來的?
畢:我的散文源自內心的激動,就像最近,我可能會寫一篇齊達內應該怎麼辦的文章,其實我不是球迷,世界盃比賽我一場沒看過,在齊達內撞人事件之前我不知道他是誰。但這件事發生了,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會想,齊達內撞人的時候,在想什麼。為此,我專程找齊達內的傳記來看,還天天盯着鳳凰衞視,希望能看到他的表態。關於這個事件,起因有無數個版本,但馬特拉齊一定是污辱了齊達內家的女眷。
一個男性,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憤怒反應是來自人的一種深刻本能,所以他採用了一種原始手段,第一時間給對方教訓,讓他杜絕了這種念頭。但其實作為一個現代人,還是有其他應對心理模式的,馬特拉齊的話,除了表明他的下流無教養,人品拙劣外,並不可能變成現實。而且我知道齊達內雖然生於法國,但他是阿爾及利亞人後裔,所以我也想探討他的內心,對於法國的認同感有多少。像這樣類似的事情,我會在散文隨筆中寫出來。
■心理診所來訪者太多讓我絕望
記者:《心靈處方》裏的散文裏面所寫的一些小故事跟你在診所的工作有關嗎?
畢:是的,有一部分是我在診所接待來訪者,被他們所談的故事觸動而寫的。但根據心理諮詢師保護當事人的職業操守,這些故事都已經過強烈的變形,只抽取其中的典型和普遍意義,所以,不可能讓人指認出故事的原型是誰。
記者:您是在46歲將創作全部放下,進入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讀書,並和朋友合開了“畢淑敏心理診所”,成功轉型成了註冊心理諮詢師。但為什麼在一年前卻放棄了呢?
畢:主要是來的人太多了,開始還主要是北京和周邊地區的,後來甚至有不少外地的來訪者,他們坐着飛機過來,從機場直奔診所,50分鐘的諮詢做完後,又直接從診所到機場,返回家中。很多來訪者直接提出希望由我來做諮詢,説如果我沒有時間,他們可以等。結果不少人從11月份開始預約,到了第二年3月份還在等。這種撲面而來的巨大的信任讓我感動,但也讓我有一種絕望的感覺,覺得自己無法應對。因為心理治療是不可能批量生產的,我也沒有什麼潛力可挖,就算不休息,一天最多也只能接待六到八個人,而且很多治療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我感覺自己就像精衞填海,雖然不辭辛勞,但海卻在一天天地擴大。以前,我光知道沒有市場是要垮台的,現在才發現,太有市場也會垮台。
記者:在診所如日中天的時候,您卻急流勇退,這在經濟上不是一筆大損失嗎?
畢:經濟利益本來就不是我開診所時所考慮的目標。當時,在經過兩年多的碩士、兩年多的博士課程的學習後,我很想試試,我所學的東西是不是確實能幫助別人,於是,朋友們一商量開診所,我就加入了,完全沒有經濟方面或為以後積累素材等方面的考慮。之所以用我的名字開診所,是因為在工商註冊核對名稱時,幾次都發生重名,所以朋友們對我説,乾脆用你的名字得了。開始還以為不會有人來,因為心理治療沒有報銷,也不可能公費,沒想到後來竟然變得那麼火。
這段心理諮詢工作讓我對人性有了更豐富的瞭解,一方面,使我對人性越來越充滿敬畏之情,有許多看似普通的人,其實,背後都有着無法窮盡的豐富和生動的一面。另一方面,也使我變得更加謙虛。
■17歲時立下的志願至今沒有改變
記者:您的代表作眾多,《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但無論是小説,還是散文,無一例外都是關於生命、死亡的,您為什麼對這兩個古老話題比較感興趣?
畢:我之所以關注生命與死亡,原因始於我在西藏阿里的冥想。那時我還只有17歲,之前我的家庭條件在那個年代算是很舒適的,這令我很有些嬌生慣養的味道,而阿里在西藏是最艱苦的地方,大雪封山,交通不便,常常八個月、十個月吃不上菜,這種極端的自然環境使我產生一種本能的震驚和恐懼,讓我從城市——這個社會關係最複雜的地方走了出來,站在了它的對立面——單純的自然。而且那時候我雖然年紀小,但由於參與搶救病人,死亡已經成為可以親密接觸的東西。
百無聊賴的時候,我就常常坐在山坡上,面對藍天蒼穹,一個人發呆,我思索了很多能拿出來思索的問題,不過想得最多的就是我為什麼活着這個問題。我想,生命隨時可能中斷,我一輩子要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另外,也儘可能地給別人帶來快樂,讓世界變得稍微美好一點。這個17歲時立下的志願,至今沒有改變。以後我所經歷的一次次重大選擇,為什麼寫作,為什麼去學心理學,為什麼開心理診所,為什麼又回來寫作,都與這個志願有關。
■心理諮詢師自己的困惑如何解決?
記者:您的散文給人的心靈開處方,教人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感情傷害和成長過程中的彷徨,在困境中找回自信,您自己也會有痛苦或困惑的時候嗎?您是如何解決的?
畢:我當然也會有痛苦和困惑的時候。因為理論上知道一件事情應該怎麼辦,和實際上能否做到有時是兩回事。不過,我相信不管是痛苦還是困惑,都會找到一個出口和方向的,我不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被痛苦和哀傷吞噬。如果實在不能解決的話,我會把它們珍藏起來,畢竟快樂和痛苦都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只要其中一部分而不要另一部分,有痛苦,説明生命還充滿了鮮活的感知力。
記者:重新迴歸寫作後,您目前有什麼創作計劃?
畢:經過前一階段的蓄積,我目前應該是注意力和創造力都非常飽滿的階段。從去年開始到現在,我一直在寫一個長篇,是一個有關心理醫生的故事。估計年底以前可以完成,此外,還有一些中短篇的寫作,也在進行之中。
參考資料
  • 1.    畢淑敏.心靈處方:作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