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熱證

鎖定
心熱證,證名。因心經有熱而見面赤,絡脈血溢,煩躁,睡卧不寧,口舌生瘡的病症。
中文名
心熱證
別    名
心氣熱
症    狀
驚悸心忪,虛乏氣短,睡卧不安等
性    質
泛指心的各種熱性病
引起原因
心經有熱而見面赤
相關資料
《小兒藥證直訣》

心熱證簡介

封面 封面
《素 問·痿論》:“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聖濟總錄》卷四十三:“大抵心屬火而惡熱,其受病則易以生熱,熱則血氣壅滯,故為煩躁,寢卧不得安寧,口舌生瘡,頭痛頰赤之類。”心熱有虛實之分。參見心虛熱證、心實熱證條。

心熱證心虛熱症

①心經虛熱的病症。見《聖濟總錄》卷四十三。症見驚悸心忪,虛乏氣短,睡卧不安,多汗等。方用茯神丸、熟乾地黃湯等。
勞熱之一。《雜病源流犀燭·虛損勞瘵源流》:“心熱,微按之皮毛之下,肌肉之上乃得,心主血脈也,日中尤甚。必兼煩心掌熱而嘔,善笑,善忘,善驚,不寐,築築然動,舌破,消渴,口苦,心胸間汗。”治宜養心清熱,可選用大五補丸、清心蓮子飲等方。參見勞熱條。

心熱證心實熱症

心經邪熱熾盛的病證。《備急千金要方》:“病苦悶,大便不利,腹滿,四肢重,身熱,名曰心實熱也。”《太平聖惠方》卷四列述其症候為“心神煩亂,面赤身熱,口舌生瘡,咽燥,頭疼,喜笑,恐悸,手心熱,滿汗出,衄血,其脈洪實相搏。”治宜清熱瀉心為主,可選用竹瀝湯、黃連瀉心湯等方.

心熱證心熱

①病證名。泛指心的各種熱性病證。又稱心氣熱。火氣通於心,而心主血脈,藏神,故心氣亢盛多表現為火熱之證,影響神志及血脈。症見心中煩熱,睡眠不寧,喜笑不休或神志昏憒,面紅,口渴,小便黃,舌紅,脈數等。治以清心瀉火為大法。
五臟熱之一。由心熱引起的證候。《小兒藥證直訣》:“視其睡,口中氣温,或合面睡,及上竄咬牙,皆心熱也。導赤散主之。”《證治準繩·幼科》:“心熱者,額上先赤,心煩心痛,掌中熱而口穢,或壯熱飲水,巳午時益甚,宜瀉心湯、導赤散、安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