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音

鎖定
德音,漢語詞彙。拼音:dé yīn 釋義:1.指善言;舊時用來尊稱別人的言辭。見《魏書·宗欽傳》:“足下兼愛為心,每能存顧,養之以風味,惠之以德音。”2.猶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語、教令。
中文名
德音
拼    音
dé yīn
注    音
ㄉㄜˊ ㄧㄣ
出    處
《魏書·宗欽傳》

目錄

德音釋義

1、美言、善言。2、好名聲。3、來信。4、赦令的一種。其制始於唐(見《唐大詔令集》),大行於宋。《後漢書》帝紀中之“減死一等”為此制的發端,《唐律疏議》中的“降”是此制的別稱。德音與赦的不同處,據《唐律疏議》王元亮釋文雲:“赦則罪無輕重,降則減重就輕。”其具體內容,宋代規定:凡死罪、流罪各降一等(即死罪降為流罪,流罪降為徒罪),徒罪、杖罪、笞罪則全部釋免。有時流罪也予釋免(見《宋史·刑法志》)。德音適用的範圍較大赦窄而較曲赦寬。

德音出處

《詩·邶風·穀風》

德音例句

1.善言
①《詩·邶風·穀風》:“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鄭玄 箋:“夫婦之言無相違者,則可與女長相與處至死。”後亦用以對別人言辭的敬稱。
②《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陛下發德音,下明詔。
③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諧讔》:曾是莠言,有虧德音,豈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歟。
④唐 韓愈 《高君畫贊》:“遺書一張,德音不忘。”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倘能先賜德音,猶所説豫大慶。”
2. 猶德言,指合乎仁德言語教令
《國語·楚語上》:“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1] 
3. 用以指帝王的詔書。至 唐 宋 ,詔敕之外,別有德音一體,用於施惠寬恤之事,猶言恩詔。
①漢 桓寬 《鹽鐵論·詔聖》:“ 高皇帝 時,天下初定,發德音,行一切之令,權也,非撥亂反正之常也。”
②唐 陳子昂 《為朝官及嶽牧賀慈竹再生表》:“乃降明制,發德音,恤淫刑,蠲虐典。於是幽魂雪憤,遺噍昭蘇。”
④唐 白居易杜陵叟》詩:“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税。”
唐 李德裕 《謝賜讓官批答狀》:“陛下特降綸言,再加褒飾,德音撫慰,自合忘生,睿獎至深,豈敢言病,謹當策勵疲蹇,上副天慈,竭盡肝肺,以修官業。” [2] 
⑥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應蟲蝗、水旱、災傷及德音赦書蠲放税賦,及蠲免欠負,並具實數,供報當院。”
⑦《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卻又不知向何方流蕩,竟無跡跡,以辜朝庭德音。”
4. 指朝廷所定的正統音樂。
《禮記·樂記》:“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絃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
5. 好名聲
①《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德音不瑕。”朱熹 集傳:“德音,猶令聞也。”
②《詩·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③晉 葛洪 《自敍》:“高勳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雖沉鑠於淵壤,美談飄颻而日載。”
④明 何景明 《古怨詩》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