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微波生物效應

鎖定
微波生物效應是指生物體受到微波照射後,在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組織形態生理功能行為等方面發生變化的現象。微波生物效應可分為有益效應和有害效應兩類。這兩類效應都可以由微波熱效應或微波的非熱效應引起。前者是微波場使生物組織中的鹽離子、極性蛋白質分子、極性水分子加速和振動而引起,使受照射生物組織把所吸收的微波能轉變為熱能,因而使生物組織的温度升高。後者是無明顯温升或與温升無關的一種效應。
中文名
微波生物效應
外文名
biological effect of microwave
屬    性
生物術語
性    質
研究課題

目錄

微波生物效應應用

微波醫學應用就是一種有益的微波生物效應,它包括微波診斷微波治療微波解凍、微波解毒和微波殺菌等。有害的微波生物效應包括引起眼晶狀體混濁的視覺效應;抑制精子產生的微波生殖腺效應;影響受精胚胎,使胎兒畸形和發育緩慢的微波染色體效應和可能的微波遺傳效應;引起失眠或嗜睡、頭痛、頭暈、疲乏的中樞神經效應;引起血液動力學失調、心律加快或變慢、心臟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病變的微波心血管效應;影響鐵的代謝及血紅蛋白合成和白血球減少的微波造血系統效應以及影響內分泌及其他生理功能的微波效應等。
生物體是一個高度複雜的自適應系統,它具有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並具有補償外界環境施加於它的影響的能力。因此,若所引起的微波生物效應是在生物體的生理補償範圍以內的,則微波生物效應不一定意味着是一次傷害,停止受到微波照射一段時間後,已出現的現象會自行消失。

微波生物效應預防

由於微波對人體有傷害作用,對從事微波技術工作的人和接受微波治療的病人的病灶以外的部位都應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可用銅絲網或鐵絲網(網孔的大小依微波的頻率而定,頻率高的網孔小,而頻率低的網孔大)來屏蔽,或穿戴特製的沉積有銅或銀的微波防護服、防護帽和防護眼鏡。中國於1979年制定的《微波輻射暫行衞生標準》規定:
第七條、工作人員操作位的微波輻射容許強度,應符合以下規定:
(1)一日八小時連續輻射時,不應超過38微瓦/平方釐米;
(2)短時間間斷輻射及一天超過八小時輻射時,一日總計量不超過300微瓦時/平方釐米;
(3)由於特殊情況,需要在大於1毫瓦/平方釐米環境工作時,必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但日劑量不得超過300微瓦時/平方釐米。一般不容許在超過5毫瓦/平方釐米輻射環境下工作。
第八條、微波設備出廠前,生產部門必須進行漏能鑑定。距設備外殼5釐米處,漏能值不得超過1毫瓦/平方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