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永康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

鎖定
男,1956年生。歷史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法律史學及傳統法律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司法部先進教師、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
中文名
徐永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6年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職    稱
教授

徐永康人物簡介

徐永康 徐永康
1956年12月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無錫。現為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法律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上海中信正義律師事務所律師
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師從華東政法大學功勳教授、著名法律史學家王召棠先生),獲法學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師從著名歷史學家、會黨史專家、社會史專家蔡少卿先生),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曾任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史教研室主任、《法學》月刊社副主編、科研處處長、《華東政法大學學報》副主編、研究生教育院院長等職。主要從事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講“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 “中國法律史專題研究”、“法理學”、“執法與司法研究”、“依法治國與法文化”等課程。發表《法學新學科的命名問題》、《〈論語〉中的“先富後教”思想及其法文化價值》、《研究儒家義利觀的時代意義》等論文50多篇。主編出版和參加編寫《中國法制史》、《現代家庭經濟法律指南》、《當代中國法學新思潮》、《法典之王——唐律疏議與中國文化》及《三留集》等專著教材20多種。獨立主持上海市重點社科項目“法制協調學”和上海市教委項目“中國法制現代化特徵研究”的研究,參加“中國法律思想通史”(近代卷)、“中國法制通史”(隋唐卷)、“國際反貪污的理論與實踐”等國家重點社科項目的研究和寫作,參加《辭海》(1999年版)的修訂和《大辭海》法學卷的編寫,負責其中“中國法律史”的編寫工作。 [1] 

徐永康學術成果

徐永康著作教材

法典之王 法典之王
《中國法制通史·隋唐卷》(國家重點課題),參編,法律出版社1998年10月,4萬字(本人完成字數,下同)
《中國法制史》,參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7萬字
中國法律制度史》,參編,法律出版社1999年8月,7萬字
辭海》(99年版,重點課題),參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9月,2萬餘字
《中國法制史教程》(參編第4、5、6章),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72000字
國際反貪污賄賂理論與司法實踐》(國家重點課題),(撰寫第六編第一章第一、二節,4萬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3月
中國法律制度史》,參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6萬字
法理學導論 法理學導論
《中國法律思想史》,參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4萬5千字
《法典之王——〈唐律疏議〉與中國文化》,專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版,20萬字
三留集》,專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9月,30萬字

徐永康發表論文

法理學專論 法理學專論
《中國百年憲政夢的追尋》,《華東政法學院報》
1998年創刊號
《新中國50年法制建設》,《上海黨史研究》1999年4期
《現代化與有組織犯罪的新變化》,《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5期
《唐律“十惡”罪刑研究》,《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6期
《從邪教組織的特點看法律應對措施》,《法學》1999年12期
《儒學與21世紀中國法治》,《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2期
《試論中外反邪教立法之異同》,《法律科學》2000年3期
《陳雲對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卓越貢獻》,《上海黨史研究》2000年3期
《中西交融、民商合一——論民國時期〈民法〉》,《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春季號
《香港司法文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第6期
《高校亟應弘揚學術道德》,《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增刊
《一部研究中國法律社會史的新作》,《江海學刊》2002年第2期
《鄧小平理論指引我們走向依法治國》,載《繼往開來——第三屆上海高校教師鄧小平理論研究獲獎論文集》,上海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儒學、傳統文化和現代法治》, 載《儒家思想與現代道德和法治》,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黃興政治法律觀略論》,載《跨世紀法學問題探研》,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8月
《鄒容、陳天華民主與法律思想》,載《’2000法學新問題探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20世紀中國法律虛無主義思潮述評》,載《’2001法學新問題探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10月
《判例法:中國法制之源》,載《華東政法學院學術文集(2001)》,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百年來中國司法現代化之特徵》,載《’2002法學新問題探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9月
(以下均為獨立完成)
《遏制帶黑社會性質的犯罪》,香港《鏡報》月刊1999年2月號
《單位犯罪:中國刑法的獨特規定》,香港《鏡報》月刊1999年3月號
《統一合同法幾經曲折才出台》,香港《鏡報》月刊1999年5月號
《國家賠償:起步艱難》,香港《鏡報》月刊1999年7月號
《中國司法改革的難題》,香港《鏡報》月刊1999年8月號
《法院判決緣何“執行難”?》,香港《鏡報》月刊1999年12月號
《且看調解制度走向何方?》,香港《鏡報》月刊1999年12月號
《江澤民依法治國新思路》、《中共十五大報告對法治有新提法》,載《江澤民運籌帷幄》文集,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9年10月
《人民陪審制度有待完善》,香港《鏡報》月刊2000年1月號
《村民自治:中國的“草根”民主》, 香港《鏡報》月刊2000年2月號
《人大個案監督的是與非》,香港《鏡報》月刊2000年3月號
法典學 法典學
《法院改革的新跡象》,香港《鏡報》月刊2000年5月號
《從“抗拒從嚴”到沉默權規則》,香港《鏡報》月刊2000年7月號
《中國律師業的基本走向》,香港《鏡報》月刊2000年8月號,4500字
《精神損害賠償:如何定標準?》,香港《鏡報》月刊2000年9月號
《第三隻眼看〈立法法〉》,香港《鏡報》月刊2000年11月號
《近期百姓關注立法焦點是修訂婚姻法》,香港《鏡報》月刊2000年12月號
《打假風暴再次席捲中國》,香港《鏡報》月刊2001年1月號
《大陸黑社會問題再透視》,香港《鏡報》月刊2001年2月號
《中國積極推進司法改革》,香港《鏡報》月刊2001年3月號
三留集 三留集
《死刑執行方式的悄悄變革》,香港《鏡報》月刊2001年4月號《眾説紛紜的“性賄賂罪”》,香港《鏡報》月刊2001年5月號
《值得重視的網絡立法問題》,香港《鏡報》月刊2001年6月《庭審電視直播的利與弊》,香港《鏡報》月刊2001年7月《謹防新聞報道變成“媒體審判”》,香港《鏡報》月刊2001年8月號
《隱私權意識的萌醒》,香港《鏡報》月刊2001年9月號《別了,律考》,香港《鏡報》月刊2001年10月號
《應當廢除公開逮捕大會的做法》,香港《鏡報》月刊2001年11月號
《中國户籍制度的堅冰正被打破》,香港《鏡報》月刊2001年12月號
《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法律跟進》,香港《鏡報》月刊2002年1月號
《喜看如春草般萌生的“公益訴訟”》,香港《鏡報》月刊2002年2月號
《刑訊逼供何時能禁絕?》,香港《鏡報》月刊2002年3月號
《從“大學生能否結婚”想到的》,香港《鏡報》月刊2002年4月號
《半個世紀來中國首批大法官誕生》,香港《鏡報》月刊2002年5月號
《如何讓憲法變為生活中鮮活的法律?》,香港《鏡報》月刊2002年7月號
《公民知情權應成法定權利》,香港《鏡報》月刊2002年8月號
《見義勇為:一個沉重的話題》,香港《鏡報》月刊2002年9月號
《穿越監所圍牆的爭論》,香港《鏡報》月刊2002年10月號
《逐漸完善的中國計劃生育立法》,香港《鏡報》月刊2002年11月號
《政府採購:如何念好這本“經”?》,香港《鏡報》月刊2002年12月號

徐永康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此處選取四張。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徐永康人物故事

他是華政”四才子“之一,他是校歌《明珠之光》的詞作者,他的知識儲備令人歎為觀止,他以嚴謹和嚴格著稱,他貌似嚴肅卻不失童趣,他將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帶出了矇昧,他是——06級口中的”康叔“,07級、08級口中的“康哥”和”老徐“,10級口中的”阿康“。
學生眼中的徐教授
徐教授是我最崇拜的人,我是山東函授站的函授生,一九九六年秋天徐教授來授課,使我知道了什麼樣的人是名教授,短短的三天課,受益終生啊,我在法院工作,其它的教授給我的印象不是太深,有幾個老師來輔導很不負責任,讓我感覺到很氣憤,但學生又不能告老師的狀。華政有徐教授這樣的大師,才能稱得上大學,我喜歡華政,一直對華政懷着很深的感情,聽説徐教授是華政研究生院的院長,所以想去讀華政的法律碩士。
博學、深刻、尖鋭,雖然偶有偏激之語,但是仍然比較客觀公正。一覽眾山小
《法理學》的主編,戴副眼鏡,看似斯文但有點兇,不苟言笑。
有點嚴肅的老師,知識淵博啊,會點名,而且是那種不能替的,守在門口一個個收紙條。
敬愛的徐永康老師,這首歌為你而編,”你是我的眼,帶我領略了世界黑暗;你是我的眼,帶我看遍了公民的無奈;你是我的眼,讓我感覺公平與正義消失在我眼前“,你是我們最熱愛的老師!
無論是對待學術的嚴謹認真、對學生的言傳身教,還是對法治民主的執着追求,從哪方面看,他都稱得上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博導”。我為自己能遇到這麼好的老師而感到幸運和自豪!
徐老師學識嚴謹,對社會時政有敏鋭的觸覺,在課堂上常常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啓發,引導我們關注現實問題,發現事實真相,感受真實生活。
徐老師學識淵博,正直嚴謹,睿智深邃,寬厚仁慈。我要懷着虔誠之心感謝師恩。難忘老師的關心、教誨,難忘老師深夜為我批改論文,我將永遠心存感激。有這樣的導師,是我之幸運!
課堂之上,徐老師教給我們學習的方法和看待問題的全方位視角,從此社會在我們眼中更立體;生活中,他謙遜温和,對學生的問題有問必答,傳遞的是一種榜樣的力量。感謝徐老師!
能夠成為徐老師的學生,我感到十分榮幸。在這一學期中也深深為徐老師的學識而折服,以及為您對這個社會的熱情而感動。
徐老師,您是一位既嚴肅又可愛的老師,每一次的交流都讓我受益匪淺。
學生筆下的徐教授
《我心中的好導師》
有這樣一個人,當第一次見到他時,會覺得緊張、害怕,生怕自己會説錯話,在他面前暴露自己的無知;
有這樣一個人,當第一次見到他時,會覺得他離自己好近,又突然好遠,不是因為他不夠平易近人,而是,自慚形穢,深感自己任重道遠;
有這樣一個人,當他第一次朝你微笑,會突然掃去你之前的害怕與擔心,感覺自己是在被長輩包容一樣;
有這樣一個人,當他第一次和你交談,你才明白,在他嚴肅的外表下,有一顆寬容、柔軟的心,除了學術,他更希望你明白,什麼是生活。
或許,他不會給我佈置繁重的學術任務,不會讓學術成為我的負擔與壓力;他更希望我可以,尋找到自己想要的,憑藉自己的興趣和意志去選擇自己的道路與追求;
或許,他不會給我規劃研究生三年的旅程,卻在言傳身教中,教會我人生的路應該怎麼走,怎樣去規劃;
或許,在別人看來,他是在把我“放養”,熟不知,他會時時關心我的最新動態,在我每一次Email向他求助時,第一時間回覆我;當我因為怕影響他休息,只是傳了個簡訊給他時,立刻打電話過來,“責備”我,以後有急事就直接打電話;
太多太多的或許,讓我覺得感動,何以為師?師者父母也。何以為學?治學嚴謹,身體力行,潤物細無聲。
我眼中的導師,沒有對我的長篇大論,誇誇其談;沒有對我的事事掌控,嚴厲苛責;他把我,他所有的學生當做平等的成年人來對待,給我們平等的話語權,自由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儘可能的為我們提供各種幫助和支持。他放手讓我們自己去探索真知,不會拘泥於所謂的條條框框,他更放心讓我們去隨心飛翔,因為,他信任我們的能力,支持我們自己的選擇。我的導師,會因為我論文中引用段落的格式問題,嚴肅的教育我下不為例;會因為我文章中短短几個字的表達不清,而讓我仔細斟酌;儘管,他從來沒有親口告訴我:“做學問、做人要嚴謹”,但是,他卻在不經意的小小細節中,告訴我,做事做人的道理。
我眼中的導師,在我們師門聚會的時候,總是在一旁默默的笑着,仔細認真的聽着我們,哪怕是嘰嘰喳喳的談話,會在我們產生爭論時,平靜的、淡淡的插上幾句,卻意外的讓大家都心服口服;當我們面臨前途或未來的抉擇時,他不會馬上告訴你應該怎樣去做,而是,靜靜的聽你闡述完自己的想法後,會心的點點頭,然後一針見血的指明所有問題的癥結,你會突然覺得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我眼中的導師,總是用最簡單的話語,讓我們明白最寶貴的人生經驗,耐人尋味的話語,使我們懂得,凡事不能急功近利,做事要有始有終。在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中,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做學問,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當別人覺得我傻,放棄安逸的生活去追求所謂的夢想時,我的導師支持我,他告訴我,夢想是無價的,追逐夢想的決定永遠不會算晚,追逐夢想的過程遠遠比結果來的珍貴;當別人嘲笑我浪費時間去學習一門可能永遠學不好也用不到的語言時,我的導師鼓勵我,他告訴我,只要是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自己決定要堅持的信念,不用理會別人的意見,“我走我的路,讓別人去説吧”!當別人鄙夷知識,崇尚金錢時,我的導師從來沒有過多的爭辯,只是在我説到:“人生的價值不是隻用錢來衡量”“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可能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用,但是知識就是這樣,只有用到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缺了多少”時,會心的向我點點頭。
我感謝我的導師,感謝他在我研究生階段給予我的諄諄教導;我感謝我的導師,感謝他用最樸素的方式,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終生;我感覺我的導師,感謝他在所有的浮誇背後為我們保留心底的一片淨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會迷失……
我感謝您,我的導師—徐永康老師。
江城子
斯人獨立黃浦江,深凝望,思未央。 春風徐來,桃李又成行。 法律歷史同爐冶,不媚俗,不唯上。 自由思想永不忘,傳道忙,育棟樑。 先生之風,山高且水長。 法治神州民安康,君功列,世流芳。
傳道授業育棟樑,桃李芳,又成行。 妙筆一揮,校歌自此創。 法律歷史同爐冶,秉獨立,著華章。 黃浦江上憂斷腸,思未央,國之強。 皓首窮經,哪曾見彷徨。 竹林高士多風範,山既高,水且長。
“我們愛康哥”
2009年12月,粉絲小組”我們愛康哥“在豆瓣網上線,此後又相繼落户於新浪微羣、騰訊Q羣及人人小組,粉絲涵蓋本、碩、博及外地函授生,可謂“無所不包”。
竭誠歡迎海內外“康粉”加入本小組,交流思想,互通有無,暢敍友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