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有威

鎖定
徐有威(XU Youwei),男,1964年1月生。 1985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專業。 現任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系副主任。上海近代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小三線’建設資料的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上海大學中國三線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 [1] 
中文名
徐有威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4年1月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歷史學專業
職    務
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主任

徐有威人物經歷

198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專業。
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小三線建設資料的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
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三線建設工業遺產保護與創新利用的路徑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3] 

徐有威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民國史教學和科研研究。研究領域主要為民國時期的土匪和國民黨特工史等。2009年起開始從事中國當代史研究,主要以小三線建設研究為主。 [3] 

徐有威科研項目

研究課題包括“法西斯主義與近代中國”,“民國時期的土匪。”曾經承擔上海市教委一般項目“民眾視野中的民國土匪—陝甘寧邊區和滬寧地區之比較研究”,承擔上海市現代上海研究中心委託項目“上海小三線建設口述史料”,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小三線’建設資料的整理與研究”等 [2] 

徐有威學術成果

(一)代表性論文
1、中國大革命時期蘇聯的軍事援助,《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6期,第82-87,112頁
2、羅伯斯庇爾與“非基督教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1期,第73-77,47頁
3、餘子道、徐有威力行社述論,《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6期,第217-236,202頁
4、1931-1937年間國民政府和朝鮮獨立運動,《抗日戰爭研究》1994年第2期,第161-171頁
5、力行社之日本觀研究,胡春惠主編:《【近代中國與亞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1995年版,第507-527頁
6、力行社の日本觀研究,【日本】《中國研究月報》第586號(1996年12月),第30-39頁
7、二十年代中國共產黨人對法西斯主義的批判,《中共黨史研究》1996年第6期,第18-22頁
8、力行社與西安事變,《歷史研究》1998年第1期,第65-77頁
9、Xu Youwei,Philip Billingsley,Behind the Scenes of the Xi’an Incident:The Case of the Lixingshe【英國】The China Quarterly No.154(June1998),pp.283-307
10、徐有威,【英國】貝思飛(Philip Billingsley),民國洋票回憶錄之史料價值,【台灣】 《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 第27期(1999年3月),第83-87頁
11、力行社之海防觀——以《前途》雜誌為例的研究,李金強等編:《近代中國海防—軍事與經濟》【香港】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1999年版,第127-140頁
12、Xu Youwei,Philip Billingsley,When Worlds Collide: Chinese Bandits and Their “Foreign Tickets”,【美國】Modern China Vol.26 No.1, January 2000,pp38-78
13、German Fascism in Chinese Eyes:An Investigation of Qiantu Maganize(1933—1937),Ricardo Mak/Danny Paau(eds), Sino- German Relations since 1800: Multidisciplinary Explorations,【德國】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2000,pp 235-254
14、Xu Youwei,Philip Billingsley,Out of the Closet: China’s Historians “Discover” Republican-Period Bandits,【美國】Modern China Vol.28No.4,October 2002,pp467-499
15、中國有關民國時期的土匪問題之研究(1949-2002年),【韓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第15輯(2002年6月),第79-90頁
16、徐有威,周利敏,力行社之海防觀--以【中國日報】為例的研究,李金強等主編:《我武維揚-近代中國海軍史新論》,【香港】香港海防博物館2004年版,第119-130頁
17、《前途》記事總目錄(1933年1月-1939年4月),【日本】《近代中國研究彙報》2004年第26號(2004年4月),第53-108頁
18、Philip Billingsley,Xu Youwei,A Monument to Bai Lang, the “White Wolf ”,【日本】Human Sciences Review  No.27 July 2004,pp27-36
19、Philip Billingsley,Xu Youwei,From“Peasant Bandit” to“Prominent Personality”:Bai Lang in the Scales of History,【日本】Intercultural Studies No.30 July 2004,pp51-89
20、1930年代力行社眼中的意大利法西斯主義――以《前途》雜誌為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等主編:《一九三○年代的中國》(上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146-159頁
21、Xu Youwei,Philip Billingsley,Clearing way the Debris: Chinese Scholarship and the Bai Lang Rebellion,【美國】The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 Volume13, Number 2 (Fall 2006),pp330-356
22、 Xu Youwei, WU Leyang,Philip Billingsley,Editors and Outrages:Banditry-Related Editorials from the Dagong bao and the Shen bao,1912—1937,Intercultural Studies ( St.Andrew’s University) No.35 Dec. 2006 pp 71-99
23、從留美“民主教授”到“不予改正”的右派――陳仁炳研究,【美國】《Journal of Chinese American Studies》(華美族研究集刊)第13期, 紐約:天外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第121――143頁
24、徐有威,王林軍,比拿破崙和威廉二世更加危險的獨裁者――從《東方雜誌》和《國聞週報》看墨索里尼在中國的形象,載陳絳主編:《近代中國》第17輯,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第265-278頁
25、徐有威,許金生,霧裏看花――1930年代日本人眼中的國民黨“藍衣社”,載王建朗等主編:《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上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7月版,第273-286頁
26、徐有威,王林軍,1930年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意大利法西斯主義觀――以《東方雜誌》和《國聞週報》為中心的考察,載鄭大華等主編:《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第248-268頁
27、檔案中的力行社的早期活動: 以徐亮為例,《軍事歷史研究》 2011年第2期(2011年6月), 第141-146頁
28 、我的老師陳仁炳教授,載亨利·托馬斯等著,陳仁炳譯:《科學家的生活》,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第255-270頁
29、徐有威等採訪整理,我在皖南小三線的經歷――許汝鍾先生訪談錄,《史林》2011年增刊(2011年8月),第107-112頁
30、徐有威選編,上海小三線報刊資料選編(1976-1987年),載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史研究中心主編:《冷戰國際史研究》第11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第215-267頁
31、徐有威等翻譯,【美國】巴里 · 諾頓 (Barry Naughton)著:《三線建設:中國內陸的國防工業》,載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史研究中心主編: 《冷戰國際史研究》第11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第268-299頁
32、徐有威選編,《上海小三線口述史選編(一)》,載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史研究中心主編:《冷戰國際史研究》第12輯,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第253-282頁
33、口述史和中國當代軍事史研究――以上海小三線建設為例,《軍事歷史研究》2012年第1期(2012年3月),第149-151頁
34、吳祥華,徐有威等採訪整理:李曉航:親歷上海小三線的調整,載俞克明主編:《現代上海研究論叢》(9),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第147-157頁
35、刻不容緩地重視口述史,保存中國當代史不可再得的鮮活資料《社會科學》2012年第5期(2012年5月),第154--155頁
36、徐有威,李婷,首屆“三線建設史學術研討會”在滬召開,《當代中國史研究》2012年第3期(2012年5月), 第118-119頁
37、徐有威,李婷,吳靜,散落在皖南山區的海派文化, 載李倫新等主編:《海派文化的創新發展和世界文明》,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版,第171-186頁
38、徐有威編,《有關上海小三線建設報刊資料選編(1979-1986年)》,上海地方誌辦公室等主編:《上海研究論叢》第20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年版,第305-356頁
39、徐有威 吳樂楊,民國社會輿論對匪患之反應――以《申報》和《大公報》為例(1912-1934),《江海學刊》 2012年第5期(2012年9月出版),第176-184頁
40、徐有威,《上海小三線建設口述史(上)·皖南山坳中的上海人》,《東方早報》(上海),2012年12月4日,第12-13版
41、崔海霞、徐有威,《上海小三線建設口述史(中)·深山裏的生活交響曲》,《東方早報》(上海),2012年12月11日,第12-13版
42、吳靜、徐有威,《上海小三線建設口述史(下)· 一個時代的終結》,《東方早報》(上海),2012年12月18日,第12-13版
43、〖加拿大〗呂德量(Lorenz M.Luthi)著,徐有威等譯,《越南戰爭與中國文化大革命前的三線防衞計劃(1964-1966)》,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史研究中心主編:《冷戰國際史研究》第14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第63-88頁
44、Xu Youwei & Philip Billingsley,“Listen to What the Bandits Have to Say!”: Voices from the Post-“Liberation” Suppression,Campaign in Guangxi,Intercultural Studies ( St.Andrew’s University) No.47,March 2013,pp 139-170
45、Xu Youwei & Philip Billingsley,Liu Zhidan and his “Bro’s in the Hood”: Bandits and Communists in the,Shaanbei Badlands (1),Human Sciences Review ( St.Andrew’s University) No.44,March 2013,pp.147-192
主要著作
1、《民國時期的土匪》(譯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洋票與綁匪:外國人眼中的民國社會》(第一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近代中國的犯罪,懲罰與監獄》(譯著) ,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我和土匪在一起的日子――民國匪案洋人親歷記》(第一主編),北京:團結出版社2009年版
5、《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研討會論文選集(2009年) 》,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香港珠海書院亞洲 研究中心, 上海大學歷史系出版,台北:2010年7月 主編之一
6、《民國時期的土匪》( 修訂版)(譯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張作霖和王永江――北洋軍閥時代的奉天政府》(譯著),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版
主講課程:20世紀中國特工史,民國時期的土匪,上海當代史專題等。

徐有威主要成就

論文【二十年代中國共產黨人對法西斯主義的批判】 1997年5月獲上海市中共黨史(中國現代史)學會論文類優秀成果獎、【在西安事變的背後:力行社(英文)】1999年6月獲上海市歷史學會第二屆學會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