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愛娟

鎖定
徐愛娟,女,中共黨員,浙江紹興人,浙江天宇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紹興市人大代表。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勞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十佳標兵、首屆中國百名最具影響力慈善人物、全國創業女性、首屆全國優秀母親等榮譽稱號。她的家庭是首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 [1] 
中文名
徐愛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主要成就
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創業女性
出生地
浙江紹興
職    務
浙江天宇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徐愛娟個人簡介

徐愛娟 徐愛娟
徐愛娟原是浙江省紹興市糧機廠的一名職工。1987年,她和先生毅然放棄國有企業“鐵飯碗”下了海,從自籌3000元和借貸9000元購置一輛舊客車跑客運起步,創業之路一波三折,至今企業已發展成為跨地區、跨行業的集團公司,列浙江省民企100強。 1995年,首輪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在古城紹興展開。春節過後不久,她以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捐款10萬元,“請市裏用在創建文明城市最需要的地方”,這是當時個人捐資最多的一位。她又向市文明委捐款15萬元購置灑水車,為美化淨化綠化紹興添磚加瓦。
這位自強不息、體弱多病的下崗女工,從幫助丈夫一起開招手車開始,吃苦耐勞,艱苦創業,協助丈夫把一家規模甚小的機械施工單位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實力和影響的跨行業集團企業。她創業創新,敢為人先,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想貫穿到每一項具體工作當中,使企業贏得了榮譽和市場。難能可貴的是,她兢兢業業、實實在在,只講奉獻、不求索取,懷一顆博愛之心,情繫職工、關愛職工。二十多年來,她用拳拳之心,建立紹興市職工救急幫扶基金、紹興市紅十字博愛基金、浙江省婦女創業基金……將自己的勤勞所得奉獻給下崗職工和困難職工,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資助他們渡過生活的難關。她將陽光般的温暖灑向了無數急需關愛的人:身患絕症無錢醫治的孩子、交不起訴訟費而哭倒在地的婦女、失足少年、貧困職工、貧困家庭、殘疾人士、失學兒童……使無數在貧困和苦難中的普通職工,無數在絕望和痛苦中的弱勢羣體,都享受到了來自這位女人的無私而有力的幫助。她先後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十佳標兵、“愛心中國”首屆中國百名最具影響力慈善人物、全國創業女性、全國優秀母親…… [2-3] 

徐愛娟榮譽獎勵

她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十佳標兵”、“首屆中國百名最具影響力慈善人物”、“浙江省勞動模範”、“浙商社會責任獎”。她的家庭被評為“首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4] 
2019年10月,獲得第六屆“浙江慈善獎”扶貧攻堅獎。 [5] 

徐愛娟名人軼事

徐愛娟出生在紹興縣安昌鎮,是一個典型的亦工亦農的家庭。由於家庭人口太多,只讀了15天書的徐愛娟便失學了。但她並沒有向命運低頭,在忙着家務活的同時,她開始自學。憑藉着持之以恆的努力與刻苦,她不僅能和別人一樣讀書看報,連一些機械圖紙都能看懂。
那一年,50歲的父親決定提前退休,徐愛娟頂職進了紹興城裏一家省屬企業。1979年,徐愛娟和在另一家國企上班的陳德根相識相愛並走到了一起。
作為一個妻子,她盡心照顧丈夫;作為一個母親,她精心撫養孩子。徐愛娟對記者講述自己成功的經驗時一再強調:"先有家庭,再有事業。" [4] 
在徐愛娟眼裏,孩子是她最大"財富"。説實話,夫婦共同創業這麼多年,在家裏照顧兒女的機會並不多。但是孩子始終很乖,非常理解父母,把自己的學習、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大兒子高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在公安系統工作,併入了黨。小女兒也考取全國重點大學蘭州大學。一家四口都是中共黨員,這在民營企業家族中是不多見的。
以前住在魯迅路時,鄰居從來沒聽過徐愛娟家裏爭吵過。父母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子女,孩子從小十分尊重父母,重要的事都找父母商量。而徐愛娟夫婦也很開明,誰有理聽誰的。
家庭的團結成為夫婦創業堅實的後盾。1997年,他們被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當時拿到這個榮譽的家庭在浙江只有兩家。
愛心夫婦 愛心夫婦
徐愛娟與陳德根成功創業,樂善好施,家庭文明,不僅在古城紹興有口皆碑,在全省乃至全國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夫妻和諧創業的事蹟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婦女大會上傳開後,盧旺達共和國總統夫人、副總統夫人,以及該國駐華大使夫人由全國婦聯牽頭組織,先後慕名來到紹興訪問,對於這個文明的家庭給予了高度評價,表示一定要把她們的事蹟介紹給盧旺達人民。
第二年,日本議會婦女代表團考察中國現代家庭,也來到他們家。"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陽的光輝,從你們家庭所看到的一切,使我們有理由為中國的未來感到希望和鼓舞。"徐愛娟的家給外國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稱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
作為浙江天宇交通建設集團的正、副董事長,他們一起同獲浙江社會責任獎,成為2006年浙商大會的一個亮點。他們無愧於這份殊榮,作為千餘名員工的"家長",他們給予員工太多太多的關懷。
徐愛娟和丈夫的創業從第一輛招手車開始,到後來的雙保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再發展成為多家公司組成的涉足交通建設、房地產開發等多行業的企業集團,風風雨雨十幾年,夫妻倆同舟共濟,共同體會着創業者的艱辛。
看到過徐愛娟的人都這樣稱讚她:在商海時堅忍、從容,對人處事樸實、率真,在公益事業上有愛心。"僅僅一個家庭的和諧是不夠的,我必須帶動身邊的人,讓他們也能共享和諧。"徐愛娟常常這樣説,也這樣做。
職工到了企業就像到了自己的家,除了鐵的紀律和嚴格的制度外,更多是和風細雨的關懷。幾年來企業職工的工資從來沒有拖欠過,每逢過年過節,員工總能收到公司給的禮物。職工的工資年年漲,工作熱情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富裕。
在天宇集團有這樣一項特殊的制度,職工的子女如要考大學,考試期間公假3天陪子女。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棟樑之才,既是企業的責任,也是企業的光榮。集團員工每年都有10位左右子女考上大學,對特別困難的家庭,公司總是給予力所能及的資助。 [4] 
"作為集團大家庭的家長,我為家裏能出人才而自豪。"徐愛娟説。而她對於公司員工無微不至的關懷,也讓員工對獻身崗位、努力做好工作有了更加積極的想法。
"企業的員工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要創造良好的企業文化,用文化來薰陶人,既提高員工的素質,也提高企業的地位。"這是徐愛娟經常説的一句話,她正是這樣做的。良好的企業文化,讓公司不僅留住了大量的優秀人才,而且形成了"企業愛員工,員工為企業"的温馨和諧的企業文化。
"越城區10多萬困難羣眾都是我的家人,作為慈善總會的會長,我有責任也有義務照顧好他們。"
徐愛娟的社會頭銜很多,但她最看中的還是紹興越城區慈善總會會長這個"虛"職。
2002年4月27日,這個日子對徐愛娟來説終身難忘。經過民主選舉,她高票當選為紹興市越城區慈善總會會長。
因為家鄉的慈善總會成立,過去一直熱心公益事業的徐受娟一下子就捐了12萬元。她的仁愛之心在選舉現場感動了所有人,有投票權的代表都毫不猶豫地把票投給了她。
出生寒門的徐愛娟夫妻倆對於公益事業從來就非常慷慨,從不吝嗇金錢。剛開始創業時,他們幾百元不等地捐給敬老院,到了後來事業發展了,一次幾萬、幾十萬捐贈。過去10年間,僅捐款數就超過4000萬元。除此之外,徐愛娟還建立了10多項愛心基金,分別涉及婦女、未成年人教育、法律援助、教育和困難黨員救助等方方面面,惠及的人次超過百萬。
"徐媽媽,落日的幸福是留下最後的美麗,而我們的幸福是享受您帶來的每一絲快樂,每一個希望,您不僅給我們享受愛的機會,也使我們看到了平凡中的偉大,在您的面前,我們感到十分慚愧和內疚。原來,人的一生可以像您這樣,為他人的快樂而快樂着,為他人的幸福而幸福着。"這是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孩子,寫給愛心媽媽徐愛娟的一封信。字裏行間流露着對徐媽媽10年間付出心血的感激之情。
"我是靠黨的政策富裕起來的,所以要回報社會。"這是徐愛娟一直以來,努力回報社會最根本的動力。常懷感恩之心,真情回報社會,徐愛娟説,這既是責任,也是義務。 [4] 

徐愛娟社會奉獻

人們都説她有超前的意識、卓越的膽識、寬闊的視野、寬廣的胸懷,她自己常説:“把企業辦好辦大,不僅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主要還是為社會盡點責任”。
這幾年來,她在企業兼併收購中從不把“包袱”推向社會。“原公司的人員凡願意留下的全部可以留下,決不給政府增加壓力。”她坦率直言。
她不僅沒有把“包袱”推向社會,還努力協助政府消化下崗失業人員,“凡是下崗職工,只要本人願意來本公司工作的,來者不拒”。她主動在企業安排崗位招收社會失業人員,一些下崗職工上門求助,她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決。
公司內部,她建立了購房福利補貼制,對企業有重大貢獻、有高度責任感、認知感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一線工人等職工在購房時根據貢獻大小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6萬元檔次的資金補貼,至今已發放補貼金700餘萬元。對家境差和有特殊困難的年輕員工,她還將小户型的房子贈與結婚之用,解決年輕人的燃眉之需。她用女人細膩的心腸,關愛公司職工,大到贈房,補貼購房,建立寬敞的職工食堂、佈置有情趣的職工休閒吧、建立職工之家、購置健身器械、安排職工宿舍、每年安排女職工在“三八”節外出旅遊和贈節日禮品,小到送職工一束鮮花,一個問候…… [6] 
多年來,她用大愛奉獻社會。至今,為社會公益事業捐贈1.5億餘元。徐愛娟奉獻社會既從大處入手,又從小事做起,點滴成流。二十多年來,她以一顆博愛之心,用自己赤誠的愛灑向無數急需關愛的人:身患絕症無錢醫治的孩子、交不起訴訟費而哭倒在地的婦女、失足少年、貧困職工、困難家庭、殘疾人士、失學兒童……使無數在貧困和苦難中的普通職工,無數在絕望和痛苦中的弱勢羣體,都享受到了“慈心為人”的她的無私幫助。
2007年,她在屢次捐助工會送温暖基金的基礎上,倡導設立了紹興市工會職工救急幫扶基金,並帶頭捐贈2000萬元,用來幫助因自然災害、意外傷害事故、重大疾病或因自身原因下崗失業造成困難和子女就學困難的企業職工;設立紹興市紅十字博愛基金2000萬;紹興市慈善冠名基金2200萬元;浙江省失業婦女創業基金100萬元;上虞市婦女發展基金100萬元;紹興市、縣婦聯“徐愛娟婦女互助基金”41萬元;紹興魯迅中學教育獎勵基金200萬元;紹興文理學院“徐愛娟夫婦教育基金”75萬元;紹興一中獎學基金20萬元;柯橋中學教學基金100萬元;紹興縣“春風工程”基金20萬元;紹興縣法律援助中心基金10萬元;紹興市社區教育基金15萬元;江蘇沭陽縣慈善金75萬元、捐贈紹興海外聯誼會愛心金100萬元等等。 [7] 
1997年,徐愛娟與隨市政協委員一起去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面對各地的七、八百名未成年犯,徐愛娟的心一陣酸醋,眼淚也一下湧了上來。她對他們説的第一句話就是:“孩子們,我代表你們的媽媽,你們的親人來看你們了!”這些孩子都是一些無父母,無親戚,無探望者的“三無對象”,第一次聽到親切的聲音,都感動萬分,他們流着淚望着眼前的徐媽媽,毫無光彩的眼睛,霎時有了一種渴望和期待。這是一種被愛催化出來的渴望和期待啊!第二年,徐愛娟就出資在省未管所成立了一個技術培訓中心,為以後從未管所出去的少年提供一個走向社會的平台。以後她又先後為未管所捐款10萬元、15萬元、20萬元、40萬元……成立了“失足孤兒愛心救助站”,捐贈“缺損型家庭未成年犯救助金”。當一禮堂的少年犯滿噙淚水,泣聲四起,齊喊“媽媽”時,全場震撼了,掌聲久久不息。孩子的心就是秤,他們從徐媽媽的話中稱出了博大和厚重,稱出了愛的無私和真切。從第一次跨進省未管所,徐愛娟就從未忘記過那裏的孩子,從未間斷幫扶的腳步。
徐愛娟還將愛心灑向了福利院。她每年都要購置大量的書和衣服去福利院看望孤兒們。她為孩子們一個一個穿上新衣服,然後,捧着他們的小臉親着説:“聽徐媽媽的話,好好讀書,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孩子們笑着拉着她的手問:“徐媽媽,你以後還會來看我們嗎?”她點點頭。以後,徐愛娟沒有忘記自己的諾言,這一堅持就是整整十七年。於是,每到兒童節或春節,福利院的孩子們總是最開心的日子。
有一年,徐愛娟從《錢江晚報》看到了絕症大學生徐磊助學的故事。她被這位大學生的善舉深深打動了。決定從徐磊手中接過愛心接力棒。當時,儘管公司下面的一個批發市場即將開業,公司裏忙成一片,但徐愛娟還是決定親自去一趟徐磊接對的江蘇贛榆厲莊鎮徐谷店小學看看孩子們。 [6] 
那天,天空下着大雨,車子在崎嶇的山路上緩慢行進,徐愛娟的心在焦急的期盼中煎熬。整整800公里的路程,到達目的地已是晚上5點多了。她親切地詢問他們各自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給每個人發了書包、文具盒和筆等學習用品,還幫他們交了學費,又給每個孩子發了“紅包”。臨走時,徐愛娟拿出隨身帶來的2萬元錢給校長:“為孩子們買些教具吧!”陪同在一旁的厲莊鎮副鎮長顧紹華握着徐愛娟的手激動地説:“這份跨省的愛心太讓人感動了!”
幫困,在她心中,是不計回報的付出;助學,在她心中,是點點滴滴的積累;敬老,在她心中,是一生遵守的承諾。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