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彬

(雕塑家)

鎖定
徐彬,1969 年出生於江蘇南通,長期從事國畫創作。於2004 年結識嶺南雕塑大師潘鶴,隨後開始涉足雕塑領域,並在4 年後成為潘鶴的入室弟子。 [1] 
徐彬覺一自幼酷愛藝術,多年遊歷世界各地名山大川間,以自然為師,感悟自然。創作了大量雕塑、繪畫及攝影作品,形成了以易經系列、西藏系列、佛像系列,《覺》系列及“叁佰陸拾渡”主題系列為代表的雕塑作品。把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打破傳統的禁錮,減去華麗的矯飾,注入精神的內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2] 
中文名
徐彬
別    名
徐彬覺一
出生日期
1969年
出生地
江蘇南通

徐彬人物軼事

初識潘鶴的場景徐彬依然記憶猶新:“師父當時正在工作室做作品,我進去後就也拿起一塊泥巴隨意地捏起來,十分鐘後,我手中的愛因斯坦頭像引起了師父的注意。師父覺得我的手指關節比較彎,關節處和泥巴的接觸面比較大,能做一些比較粗獷的東西。”徐彬認為師從潘鶴最大的收益並不在技藝,而在德操:“做藝術首先要學會做人。” [1] 

徐彬徐彬造佛

與歷代佛像所呈現的莊嚴、凝定又生意盎然的表現形態不同的是,徐彬覺一的佛像全然有別於傳統,可説是於以上諸類千佛後再添一類。以表現形式言,自古有“千佛一面”之譏,徐彬覺一大膽破之。“千佛”姿態各各不同,均自寫生提煉而來,或靜觀撫卷、或斜倚沉思、或仰面向天、或低頭求索,更甚者還有二佛為一組者,凡此種種,可謂“千佛萬態”;又於分別中求同,雖百態千姿,塑形之法則大同小異,以塊面切割,將形體極度簡化,至眉目亦省略之,此又與古法大相徑庭處。
從技法上看,徐彬覺一的佛像,舍略了五官和服飾這樣的細節,塑像通過抽象化、意念化表現精神上的內涵,迴歸思想。
拉長的佛像,造型依據是南北朝前後的中國傳統佛像的造型,卻因為拉長,而改變了原來的意義,突顯了另外一種價值觀,將東方對自然境界的追求,與西方對形而上精神的崇敬,結合在了一起。在擺脱被時下庸俗化和世俗化,追求更加高遠和本質的自在之本心的同時,卻與西方的超越精神和形而上的崇敬不期而遇,超越不同的文化地理和信仰的差異,達到一種真正的融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