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佐夏

鎖定
徐佐夏,生於1893年,中共黨員,著名藥理學家,一級教授。1951年到青島,先後任山東大學醫學院、青島醫學院(1956年)教授、院長併兼任藥理教研室主任。
1917年畢業於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任濟南省立醫學專門學校教師。1920年春,徐佐夏赴德國留學,先後在柏林大學、提兵根大學和格萊夫斯瓦爾多大學學習,獲博士學位,並曾任柏林藥理研究所研究員。徐佐夏教授先後任北平大學醫學院藥理學教授、西安臨時大學教授,西北聯合大學醫學院、西北醫學院(今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 [2]  教授兼院長,1945年任江蘇醫學院(鎮江)教授、副院長。曾連續當選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並出席過全國、省市文教戰線羣英會。徐佐夏曾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山東藥理學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山東分會副理事長、山東省政協常委、青島市醫學會理事長、青島市科協副主席等。 [1] 
中文名
徐佐夏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3年
逝世日期
1971年
畢業院校
柏林大學
性    別
學    歷
博士學歷

徐佐夏個人簡歷

徐佐夏 徐佐夏
民國13年(1924年),徐佐夏由柏林回國,在北平大學醫學院任藥理學教授。民國26年(1937年) 3月重返德國柏林大學進修。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謝絕同事們的挽留,毅然返回祖國,決心將醫術貢獻給抗日戰爭。當他到達青島時,北平已淪陷。在北平辦醫學院的同學、朋友請他去北平工作。徐佐夏拒絕邀請,越過日偽封鎖線,奔赴抗日戰爭的大後方——陝西,在西北大學醫學院(今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任教授兼院長。他出於愛國主義的熱情,曾率領30餘名學生組成的抗日救亡宣傳隊,到漢中進行抗日宣傳。民國34年(1945年)2月,徐佐夏到江蘇醫學院任教授。
1949年春,江蘇醫學院院長鬍定安勸徐佐夏去美國從事藥學研究,台灣的一個美資製藥廠也請他去台灣工作,並表示給予優厚的待遇。徐佐夏不為金錢所動,決心留在國內同全國人民一道迎接解放。

徐佐夏工作業績

全國解放後,徐佐夏精神煥發,工作熱情愈加高漲,決心為祖國的醫學教育事業奮鬥終生。當他得知山東大學醫學院師資不足時,懇切請求去那裏工作。1951年8月,徐佐夏調任山東大學醫學院院長。在他的積極努力下,該學院得以不斷鞏固和發展。1956年,山東大學醫學院獨立為青島醫學院,徐佐夏任青島醫學院院長。
年過花甲的徐佐夏回到山東後,面對設備簡陋、人員不足的現狀,除教學和處理日常繁忙的行政事務外,還在百忙中抓緊教材的編寫和著書立説的工作。他節假日很少休息,有時自己忙不過來,就讓老伴和兒媳替他查找資料,謄抄文章。著作出版後所得稿費,全部獻給學院。1962年,徐佐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出席了全國文教衞生戰線羣英會。
徐佐夏十分重視繼承祖國醫學遺產。直到晚年,儘管體弱多病,仍堅持帶領藥理科研人員對中藥進行研究。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慘遭迫害,被關押在“牛棚”裏,但仍念念不忘所擔負的“口服避孕藥”這一國家科研課題的研究。然而,正當國內的“口服避孕藥”進入大規模臨牀實驗的關鍵時刻,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徐佐夏,於1971年11月1日含冤去世。中共山東省委於1979年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徐佐夏為祖國的醫學事業辛勤工作50餘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曾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兼青島分社副主任委員,青島市政協副主席,中華醫學會山東分會副理事長,山東省科協常委,山東省藥學會理事長,青島市科協副主席等職。

徐佐夏藥理學譯著

徐佐夏終生致力於醫學研究工作,專長藥理學、藥用植物學和毒理學。他的主要譯著有《藥理學》《毒理學》《處方學》《簡明藥理學實習》《植物療法》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