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寨村

(山東省即墨市鰲山衞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鎖定
明永樂時(1403— 1424), 於氏一支由七溝村遷於此地定居立村。因地處鰲山衞之北,稱後寨村。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鰲山衞鎮後寨村緊挨南選村大汪村新橋村大任村,人好,友好好客,氣候宜人,物產豐富。
村內企業主要包括防水材料廠、食品、生物化工廠、軸承儀、玻璃鋼製品廠、針織廠。
中文名
後寨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即墨市鰲山衞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電話區號
0532
郵政編碼
266237
氣候條件
地處北温帶沿海區域
人口數量
1125人
著名景點
四舍山八少爺
車牌代碼
魯B
方    言
膠遼官話
行政代碼
370282101

後寨村村莊概況

明永樂時(1403— 1424), 於氏一支由七溝村遷於此地定居立村。因地處鰲山衞之北,稱後寨村 [1] 
現任中共後寨村支部委員會成員、村民委員會成員名錄
於周徐男,1947年9月出生,初中學歷,中共黨員。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委員。於德常男,1962年9月出生,高中學歷。 村委會主任。於周泰男,1979年7月出生,初中學歷,中共黨員。村黨支部副書記。
於衞正 男,1972年5月出生,初中學歷,中共黨員。村黨支部委員。
於昭海 男,1975年7月出生,初中學歷。 村委會委員。
於彩英 女,1956年5月出生,高中學歷,中共黨員。村委會委員、計生主任、婦女主任。
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簡介
於周徐 男,1947年9月生,初中文化,中共黨員。 1968 年1月畢業於水泊中學,畢業後回村務農。 197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8年7月任大隊長。1986年7月任黨支部委員。2004年11月任黨支部書記。
於德常 1962年9月生,高中學歷。 1979年7月畢業於水泊中學,畢業後經商。2007年11月當選村民委員會主任。
據傳, 明永樂時(1403— 1424年),於氏一支由七溝村遷於此地定居立村,因地處鰲山衞之北,稱後寨。明中葉,高姓由高家莊遷至該村西約0.5公里處看山,邵、黃、於諸姓相繼遷入,村小卻有七姓, 故稱七姓莊,又稱諸家莊,屬該村一自然村。該村位於鰲山衞街道辦事處駐地北4公里處的四舍山東南角,東接萊青路於水泊村,西、南均與場園村相鄰,北於温泉鎮東四舍村交界。轄區總面積200 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00公頃。 2013年,共有居民400户,總人口1160人。其中男576人,女584人, 于姓居多,另有韓、王、黃、高、邵、張等姓,均為漢族。
該村自然環境優美,街道整齊,社會治安秩序穩定,交通方便,是居住、開發建設的寶地。從 1999年開始村莊連續多年被評為即墨市文明村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村莊。

後寨村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1981年農村改革開放以前,該村村民以務農為生,主要種植地瓜、花生、大豆、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1949年,糧食畝產量100公斤,人均口糧 95公斤。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公社領導羣眾, 依靠集體的力量,興修水利,改良土壤,大搞農田基本建設, 糧食產量不斷提高。至1981年, 糧食畝產達490公斤, 人均佔有糧食210公斤。 1981年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後, 村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經濟收入不斷提高。
第二、三產業 1962年,該村成立了油坊。1963年,又成立了木匠鋪、粉坊和磚瓦廠。 改革開放後,村民廣開致富門路,大力發展經濟,全村的主要勞力都積極地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飲食服務業、個體商業、加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和上班一族等迅速發展。2013年,該村從事第二、三產業人數560 人,佔全村勞力的80%。
經濟發展 2006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到233噸,經濟總收入為904萬元,人均純收入為5979元 [2] 

後寨村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新中國成立前,該村的文化教育落後,適齡兒童不能按時入學,青壯年文盲佔全村總人數的90%。 1949年,該村成立了民校,婦女、兒童開始學習文化,老年人也參加了政治學習班。適齡兒童也陸續走進學校,在場園小學就讀。 1985年,該村辦起了幼兒園。1989年,國家開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 該村還成立了 “青年之家”“婦女之家”“人口學校”“黨員活動室”“老年活動室”“遠程教育”等。2008年,建起了達省級標準的文化大院,建起了文化廣場,併成立了文藝宣傳隊。至2013年,共有大專以上學歷42人, 其中大專生16 人,研究生3人,博士生1人。醫療衞生 新中國成立前,該村的衞生醫療條件差,各種傳染性疾病經常滋生蔓延,羣眾用藥無處尋,有病無處治。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每年免費為村民接種各種預防疫苗,有效地控制了傳染病的流行。1952年,該村成立了衞生保健所。1964年,實行合作醫療。2003年,實行大病醫療統籌。2007年,成立社區衞生醫療服務站,村民的醫療保健有了基本的保障。
人民生活 1949年,村民人均佔有糧食95公斤, 人均經濟收入近20元。新中國成立後,羣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64 年,村民安裝上有線廣播,在家裏可以收聽新聞。1978年,村民用上了照明電,結束了用煤油燈照明的歷史。1993年,村民用上了自來水。2003年,人均經濟純收入4200元。 2013年,人均經濟純收入達到10854元。隨着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先進的通訊工具,名牌的家用電器等紛紛步入各個家庭

後寨村黨政建設

中國共產黨村級組織建設該村1956年1月成立黨支部,於始生任書記。在以後的每個社會發展時期,村黨支部都是全村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尤其在領導羣眾發展經濟和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13年,該支部共有黨員54人。
村級行政組織建設 該村1945年9月成立村級政權,於楊欽任村長。1961年,成立生產大隊,高永紅任大隊長。1968年 4月,成立革命委員會,於始德任主任。1978年7月,撤銷革命委員會組織,恢復生產大隊管委會,於周徐任大隊長。 1984年5 月,撤銷生產大隊管委會,成立村民委員會, 於元欽任主任。 1999年4月, 該村第六屆村民委員會第一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於周鋒當選村委會主任。

後寨村人物簡介

於淑英 女,1933 年 5 月生,婦女識字班學員。1949年任村婦救會會長。1952年,被評為鰲山區學習模範。 1953年調入青島市房管局工作。 1954年1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任青島木器廠團總支書記。 1962 年隨軍調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地委辦公室任工會主席。1982 年調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處工作。
於欽紅 1964年8月生, 1981年7月高中畢業。 1982年 10月參軍。 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7年畢業於海軍廣州艦艇學院。後分配到海軍青島基地勤務大隊,從事光學測繪工作,晉升為上校軍銜。1988年 7月, 任大隊司令部軍務參謀。 1989年,任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1994年,任二中隊副中隊長。 1996年7月任大隊副參謀長、司令部黨支部書記、紀委副主任。2001年1月,任大隊參謀長、 大隊黨委常委。 2004年12 月,任支隊司令部正團職教練船長。2005年1月,任司令部黨委副書記、大隊紀委副書記。
於欽田 1929年9月生, 1945年8月高小畢業。 1951年 1月,任場園鄉副鄉長、團總支書記兼文書。1952年,任場園鄉主席、治安主任。195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4月任鰲山鄉副鄉長、黨委委員。 1958 年8月任鰲山公社黨委委員、公社管委副主任。1962年5月,回村任黨支部書記。

後寨村政區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積975畝。2006年,全村共有326户,總人口為1125人,其中勞動力人數有750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