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壁鄉

(台灣台南縣下轄鄉)

鎖定
後壁鄉位於台灣台南縣北端,北以八掌溪嘉義縣水上鄉鹿草鄉相鄰,東鄰白河鎮,西鄰鹽水鎮,南接新營市東山鄉
中文名
後壁鄉
地理位置
台灣台南縣北端
面    積
71.22 km²
人口數量
26,169人

後壁鄉概況

本鄉地處嘉南平原中段,系由八掌溪急水溪沖積而成,東北方地勢稍高,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
舊稱
侯伯寮、後壁寮
行政區管轄
行政區類別
經緯度
東經,北緯
總面積
户數
8,627户
人口
26,169人(2009年8月)
鄉長
李本源
區劃
21268
機關網站
後壁鄉公所
民意機關
後壁鄉民代表會
郵遞區號
731
毗鄰

後壁鄉歷史沿革

根據「後壁鄉志」(鄉公所編)和「後壁香火」〔泰安旌忠文教基金會〕的描述,在今後壁村和侯伯村之間早期有一條大溪,民眾必須渡筏而過,當時有一位鬍鬚伯仔在這裏築寮渡筏維生,後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鬍鬚伯仔的寮仔」,久而久之又轉為「侯伯寮」。
後壁鄉舊稱「侯伯寮」,因位於「頂茄苳」後方,當地人也以台語慣稱「後壁寮」(即後面的意思)。
本鄉在明鄭時代屬承天府天興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設台灣府,下設台灣鳳山、諸羅三縣,本地屬諸羅縣,隸屬於福建省,是時尚為荒蕪之地。
雍正年間設廳,改屬鹽水港,管轄下茄苳南堡、下茄苳、北堡及自須公潭之白沙墩莊,後因行政區再度調整,始改隸嘉義廳。
日治時代以後,因為音誤而改稱為「後壁寮」。從日本時期所繪製的「台灣地形圖」來看,「後壁寮」的聚落中心是指現代的侯伯村一帶,今日被稱為後壁村的地點在早期則莊外的荒地,戰後,車站附近才另設一村併為行政中心,稱後壁村,原來的聚落則稱侯伯村。
迨至大正九年 (1920年)九月一日廢廳改制,設州、郡、莊,將原嘉義廳下茄苳南堡、本協莊、鳥樹林莊、安溪寮莊、下茄苳北堡、菁寮莊、崩埤莊、長短樹莊、竹圍後莊、新港東莊、上茄苳莊、土溝莊及白鬚公潭堡、白河墩莊等合稱「後壁莊」,並劃歸台南州新營郡管轄。
後壁鄉在明鄭時期就已經開發,鄉內東側嘉苳村的「本協」這一地方就是明鄭的設營屯田的地方。另外,上加東與下加東[1]等地名也在明鄭時期即已出現。清朝之後,漢人從倒風內海溯八掌溪或急水溪而上開拓,下加冬就是其中一個開發據點,諸羅縣誌寫到:「…商船輳集,載五榖貨物。港水入至下加冬仔止…」。當時下加冬有設汛,置把總一員,步戰守兵八十五名,到了康熙末年,下加冬莊內已出現下加冬街,更為附近官民納租繳糧之處。其後,店仔口街〔白河〕興起,下茄苳街漸趨沒落。
從清末開始到日治初期,鄉內發展重心轉到菁寮,1917年於菁寮設立的「菁寮信用組合」〔後壁農會前身〕可為印證。之後日本人鋪設的縱貫道路與縱貫鐵路通過後壁寮附近,當時菁寮士紳黃謀、黃冬〔黃昆虎之父〕、黃振隆、黃振德兄弟四人認為後壁車站附近具有發展潛力,於1924年遷居於車站南方,合設「黃振興合資會社」經營生意,並招募沿海墾民從事農耕,開墾廣大荒地,後壁車站附近逐漸開發起來。戰後,車站及其附近區域合成一村,稱後壁村〔第一屆村長就是黃冬〕,成為後壁鄉的行政中心。
戰後,成立台南州接管委員會,並設置為台南縣後壁鄉至今,下轄有21村計275鄰。

後壁鄉交通

縣道172甲線

後壁鄉教育

後壁鄉高中職

國立後壁高中

後壁鄉國民中學

台南縣立後壁國中
台南縣立菁寮國中

後壁鄉國民小學

台南縣後壁鄉後壁國民小學
台南縣後壁鄉菁寮國民小學
台南縣後壁鄉安溪國民小學【安溪寮】
台南縣後壁鄉新東國民小學【新港東】
台南縣後壁鄉永安國民小學【上茄苳】
台南縣後壁鄉樹人國民小學【烏樹林】
台南縣後壁鄉新嘉國民小學【白沙屯】

後壁鄉旅遊

後壁村
後壁車站
黃家古厝
嘉苳村
泰安宮媽祖廟
旌忠廟-嶽府元帥
菁寮村
聖十字教堂
烏樹村
後壁奉安宮
菁寮黃宅
小南海風景區
精農中心
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

後壁鄉特產

稻米
稻米是本鄉最重要的作物,種稻面積達三千五百公頃,是全省數一數二的米倉。本鄉土地多屬粘土質,加上引自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的南瀛好水,因此生產之稻米香Q可口特別好吃,農會的「後農米」、「蘭麗米」,聯發碾米廠的「上水米」、「夢美人米」等,更是為本鄉在市場打出「後壁優質米」的一片天。2006年本鄉鄉農黃昆濱(昆濱伯)以「台農71號」(益全香米)勇奪全國冠軍米殊榮。
芭樂算是後壁最有名的農產品,主要栽種於安溪寮地區,當地還設立了番石榴產銷班。安溪寮的芭樂品種主要有珍珠芭樂和水晶芭樂兩種。
本鄉農產原本以稻米、甘蔗、雜糧為主,農業型態轉型後,甘蔗及雜糧漸被洋香瓜及西瓜所取代。本鄉所產的洋香瓜甜度高、果實碩大、果肉細緻,色香味俱全。
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位於原烏樹林糖廠樹安農場,由台南縣政府向台糖公司簽約承租,園區建設計劃經農委會核定為「地方主導之農業生技園區」,預計投入20.6億元建設經費,分6期進行,預計2008年完成;目前公共設施部分,營運服務中心、環保能源中心、生產示範温室、國際花卉展覽中心及景觀工程等多已完工,營運服務中心並於2004年12月21日正式開幕啓用,縣政府團隊亦已正式進駐、招商。此外,台南縣政府更在園區內舉辦國際性的大型蘭展,「2005年國際蘭展」、「2006年國際蘭展」等,除參觀人數每破新高外,更成功的建立國際知名度,並藉由國際蘭展邀請專家仔細評鑑參展蘭花,帶動蘭花業者不斷研發栽培技術,提升產能與品質。 [1] 
參考資料
  • 1.    2009年12月內政部內政統計月報 - 1.7-鄉鎮市區人口及按都會區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