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澤民

(天津大學教授)

鎖定
彭澤民,男,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原機械工程系主任,中共黨員,民進會員。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著名機械工程專家和教育家
中文名
彭澤民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2014年8月10日
職    稱
教授
彭澤民(?-20140810),男,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原機械工程系主任,中共黨員,民進會員。
[1] 
彭澤民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機械工程專家和教育家,第一批博士生導師,我校機械學科的創始人,求學於抗戰民族危難時期,為我國機械工程領域的科技進步與人才培養做出了卓越貢獻。他長期耕耘在教學、科研一線,其研究涉及機牀振動、動態切削、磨削加工、模態分析、機械動力學、加工自動化、CAD/CAM集成等多個領域,為我國機械工程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技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求學於抗戰民族危難時期
民族危難對於青年時期的彭澤民衝擊是巨大的,卻也堅定了其以自身所學科研報國的志向。1941年,彭澤民於西南聯大工學院畢業,當時中國第一個現代化航空發動機製造廠正在籌建,為避日寇轟炸,該廠從昆明遷至貴州大定羊腸壩黃山之中,機器設備及各種儀器均購自美國,彭澤民即投身到該廠建設工作中。篳路藍縷,彭澤民與同事一起伐木建廠,在車間中參與實際生產,更深刻感受到了先進科技對於國家和民族的重大意義。1944年,彭澤民考取了赴美機會,在美國學習發動機製造技術,併購買了製造權,以在中國辦廠生產同類型的機器。
1947年,彭澤民回國,在南開大學任職副教授,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調入天津大學,並負責籌建機械製造專業,成為了天津大學機械系的創始人之一。
致力於中國機械工程科技發展
彭澤民傾力於中國機械工程領域的科技發展。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在金屬切削機牀的調整精度、工藝基準面與工藝尺寸鏈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60年代初,他在國內率先主持對機牀振動及抑制的系統研究,主持組織設計製造“成批可調整軸類零件自動加工生產線”,曾由機械部運往北京展覽館,參加成果展覽會公開展出。70年代,我國機牀設計已由仿製走上自行設計的道路,但機牀的切削加工振動問題十分嚴重,極大地影響着國內機牀設計與製造業的發展。為此,彭澤民決心建立我國自己的研究基地,他帶領兩名助手用很少的一點科研經費,於1974年研製出電磁激振器和電容測微儀,並用國產儀器配置出我國第一套“非接觸式機牀動態試驗系統”。這一系統為國內許多工廠和大學所採用。
1980年,在彭澤民的親自主持下,天津大學機械製造專業成立了機械動態性能研究室、電測教研室和液壓教研室。到1984年,機械動態性能研究室已擁有價值150多萬元左右的先進的振動測試分析儀器,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著名機械動力學研究基地。彭澤民主持的“機械動態性能研究及應用”項目於1987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通過這個項目,結合我國生產需要,為許多工廠的機牀及其它各種機械設備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
彭澤民完成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研究課題數十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先後擔任過國家教委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教委世界銀行貸款專家委員會委員兼工程組副組長、機械部機械製造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等職務,為我國機械工程領域的科技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傾生於教育事業傳承科研報國志
彭澤民在天津大學籌建機械製造專業時,主持制定專業教學計劃,確定課程設置,制定教學大綱,翻譯出版了俄文經典著作《機械製造工藝教程》。60年代他被聘為國家教委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制定統一教學大綱,編審統一教材,組織教學經驗交流和師資培訓工作,此項工作一直延續到1989年。彭澤民還擔任了國家教委全國優秀教材第一、二屆評審委員。為此,國家教委於1990年9月向他頒發了紀念證書,表彰了他為課程建設做出的貢獻。
1981年,彭澤民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博士生導師。彭澤民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一向十分嚴格,但他教學作風民主,從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總是尊重每個人的學術見解和意見,通過認真的學術討論,使研究生在潛移默化中拓寬思路,形成新的研究思想,提高學術研究水平。
彭澤民的弟子,國家“863”計劃先進製造技術領域專家、天津大學教授黃田回憶先生對他們的指導,“雖然那時候還是20世紀80年代,但先生始終向我們強調的就是做科研首要要有國際視野,這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對我們的英文要求非常高,要求我們閲讀英文文獻、撰寫英文文章,我知道他是希望我們的科研水平不落後於國外。”
彭澤民的另一位弟子,少將、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獲得者、解放軍理工大學原副校長王耀華説,他博士畢業後決定參軍,先生鼓勵他“要繼續把科研工作做好,而且將來不僅要做將才,還要做帥才”,給了他很大的人生啓迪,在解放軍理工大學期間,王耀華除了做好本職科研工作,還先後擔任科研處處長、副校長,帶領該校師生不斷攀登科技高峯。
幾十年來,彭澤民培養了數十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有的成為大學教授,有的成為國家重點企業的總工程師,有的成為研究所所長,成為了國家的科技棟樑。黃田告訴記者,先生病危住院時,他們幾位弟子去看望,而先生依然關心他們的科研工作情況,“先生經歷過民族危難時期,更知道科技對國家的意義。教育是一代代的傳承,先生把科研報國的志向傳承給了我們這些弟子們,我們也會努力把這一志向傳承給新一代的年輕人。”
鑑於彭澤民對天津大學建設與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1989年1月,經校務委員會審議,授予彭澤民“天津大學金鑰匙榮譽獎”。1991年7月,國務院為了表彰彭澤民“為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特決定發放彭澤民教授“特殊津貼”,並頒發了證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