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形狀恆常性

鎖定
形狀恆常性(Shape constant)是指人在觀察熟悉物體時,當其觀察角度發生變化而導致視網膜上的映像發生改變時,其原本的形狀知覺保持相對不變的知覺特徵。
中文名
形狀恆常性
外文名
Shape constant
學    科
普通心理學
特    徵
形狀知覺保持相對不變
類    別
知覺恆常性的一種
本    質
視網膜上的映像發生改變

形狀恆常性簡介

形狀恆常性是知覺恆常性的一種。當觀察角度發生變化而導致物體的視象發生改變時,個體對熟悉物體的形狀知覺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的知覺特性。例如,在觀察一本書時,不管你從正上方看還是從斜上方看都是長方形。

形狀恆常性主要表現

形狀恆常性與距離知覺和大小恆常性有關。當物體與觀察者的角度發生改變或傾斜時,物體各個部分與觀察者的距離也會有所不同,儘管與其觀察者的位置可能在不斷變化,但觀察者會根據物體各部分相對於眼睛的距離進行判斷,並把這些距離信息與視網膜上的視像的形狀整合起來,對因物體相對位置的變化造成視像形狀改變進行矯正,從而正確地反映物體的實際形狀。 [1] 

形狀恆常性分類

知覺恆常性現象通常指在距離、方位、光照等因素變化的情況下,我們將事物感知為具有恆常的大小、形狀、顏色等屬性。一面被不均勻照亮的白色的牆,牆的不同部分被不同強度的光照覆蓋,儘管牆的不同部分反射的光不同,但我們通常將牆的顏色一致地感知為白色的(顏色恆常性)。當一枚硬幣正對着我們時,其視網膜影像是圓形的,當硬幣旋轉,其視網膜影像變為橢圓形的,儘管硬幣相對於我們面部的角度、其視網膜影像形狀處於變化之中,但我們通常將硬幣的形狀感知為圓形的(形狀恆常性)。在一個人向我們走近的過程中,其視網膜影像以及相對於我們眼睛的視角由小到大,但我們通常將向我們走近的人感知為具有確定的大小(大小恆常性)。 [2] 

形狀恆常性研究方法

長時間以來,形狀恆常性所屬的知覺恆常性是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共同關注的一個主題。心理學家通常關注知覺處理機制,將對知覺恆常性的解釋轉化為對這樣一個認知心理學問題的解答:生物有機體如何在變化的知覺環境中獲得對周圍事物及其特徵的穩定表徵?傳統占主導地位的計算模型一般採取以下策略:有機體或知覺系統從知覺對象和變化的環境因素共同造成的知覺信號中,計算分解出關於知覺對象的一個穩定表徵。就顏色恆常性來説,知覺系統從光照條件和知覺對象的表面特徵共同決定的知覺信號中,計算分解出一個獨立於光照的、關於知覺對象的表面特徵的表徵。 [2]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上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 2.    張志偉.知覺恆常性:一個形而上學解釋[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31(05):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