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強詞奪理

鎖定
強詞奪理(拼音:qiǎng cí duó lǐ)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1] 
強詞奪理(強詞:強辯之詞)指無理強辯,明明沒理硬説有理,多用於形容無理辯解。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4] 
中文名
強詞奪理
拼    音
qiǎng cí duó lǐ
近義詞
胡攪蠻纏蠻橫無理
反義詞
理直氣壯不言而喻
出    處
《三國演義》
注音字母
ㄑㄧㄤˇ ㄘㄧˊ ㄉㄨㄛˊ ㄌㄧˇ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強詞奪理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強詞奪理”。 [1] 

強詞奪理成語故事

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中,諸葛亮隻身隨魯肅過江、遊説東吳羣臣。時值劉備新敗,退守夏口,曹操大軍壓境,東吳上下主降之風日盛。在此情勢下,諸葛亮以其超人的膽識同東吳羣儒展開舌戰,並以其滔滔辯才使對手一個個皆成“口”下敗將,並最終説服了孫權,使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2]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羣儒,這些人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2] 
當諸葛亮與別人論戰正酣的時候,有一人名叫嚴畯,認為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必有鴻篇鉅著問世,於是他大聲質問諸葛亮:“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且請問孔明治何經典?”諸葛亮説:“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釣渭子牙,張良、陳平之流。鄧禹、耿弇之輩,皆有國扶宇宙之才,未審其生平治何經典。一豈亦效書生,區區於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嚴畯被諸葛亮反駁得啞口無言,低頭喪氣而不能對答。 [2] 

強詞奪理成語寓意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言善辯的口才令人欽佩,成語告訴人們,強詞奪理並不等於能言善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應該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胡攪蠻纏和顛倒黒白。 [3] 

強詞奪理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強詞奪理”指無理強辯,明明沒理硬説有理,多用於形容無理辯解。 [4]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4] 
  • 運用示例
清·李汝珍鏡花緣》:“尊駕此話固非強詞奪理。但你可知宋素是何等樣人?” [2] 
作家·老舍《我怎樣寫〈火葬〉》:“今天的世界,已極顯明地分成兩半:一半是侵略的,一半是抵抗的……在侵略的那一半,他們也有強詞奪理的一片道理好講。” [2] 
作家·老舍《四世同堂》:“三人之中,瑞金有時候很幼稚,富善先生有時太強詞奪理,只有錢先生的態度與言語使人永遠感到舒服。” [2] 

強詞奪理成語辨析

強詞奪理—蠻橫無理
“強詞奪理”與“蠻橫無理”意義相近,兩者都有不講道理的意思。區別在於“強詞奪理”強調的是言行;“蠻橫無理”強調的是態度。“強詞奪理”重在一個“強”字,多用來指代無理取鬧;“蠻橫無理”重在一個“蠻”字,多用來指代行為粗暴。 [2]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袖珍本·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545
  • 2.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言語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3:94-96
  • 3.    程帆主編. 成語故事[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2.04.446-447
  • 4.    強詞奪理  .漢典[引用日期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