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鵬翮詩集校注

鎖定
《張鵬翮詩集校注》,胡傳淮主編,嶽敦雲、王勇、胡云柯副主編,四川宋瓷博物館編,50萬字,16開,463頁,列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區域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度重點項目,2020年12月團結出版社出版。 [1]  2022年,該書獲得四川省遂寧市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6] 
中文名
張鵬翮詩集校注
作    者
胡傳淮
類    別
古籍整理
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0年12月
頁    數
463 頁
定    價
12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12682061 [5] 

張鵬翮詩集校注內容簡介

《張鵬翮詩集校注》封面照片 《張鵬翮詩集校注》封面照片
《張鵬翮詩集校注》,胡傳淮主編,嶽敦雲、王勇、胡云柯副主編,四川宋瓷博物館編,50萬字,16開,463頁,列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華師範大學區域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度重點項目,2020年12月團結出版社出版。本書以清光緒八年(1882)刻本《遂寧張文端公全集》為底本,析出其中的詩歌部分,進行點校,每詩加題解、註釋,力圖從題材、體裁、思想、藝術上,挖掘詩作內涵。為了知人論世,書後附錄了張鵬翮世系、年譜,對人們瞭解張鵬翮其人其詩,有重要作用。 [2] 

張鵬翮詩集校注出版背景

張鵬翮畫像 張鵬翮畫像
張鵬翮(1649—1725),清代四川潼川府遂寧縣黑柏溝(今遂寧市蓬溪縣金橋鎮翰林村)人。康熙九年(1670)進士,歷任浙江巡撫、江南學政、兩江總督、河道總督、刑部尚書、户部尚書等,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雍正三年(1725),病逝於任上,歸葬蜀中遂寧縣慶元山(今重慶市潼南區小渡鎮月山村)。諡“文端”,祀於賢良祠、鄉賢祠。張鵬翮早掇巍科,位極人臣,揚歷中外,以清節聞名天下,以“賢相”享譽當世,被康熙帝譽為“天下廉吏無出其右”“天下第一清官”,被雍正帝譽為“卓然一代之完人”,被中國思想啓蒙之父、清代大學者黃宗羲譽為“當代正人”。張鵬翮集政治家、治河專家、理學家、外交家、教育家、書法家、文學家和詩人於一身,是清代268年間巴蜀地區官位最顯赫、政績最突出、名聲最響亮的人物。
張鵬翮為清代著名學者、文學家和詩人,著述甚富,現存20餘種。張鵬翮論詩主性情,開清代性靈派先聲。張鵬翮比清代性靈詩派主將袁枚早60餘年,其詩論主張直接影響到其玄孫性靈派大詩人張問陶。清中葉四川學者李調元《蜀雅》雲:“文端論詩,以性情為主”,並稱贊其《自嘆》詩“恬退實從肺腑中流出,不愧曲江(唐詩人張九齡)風度”。清末四川學者孫桐生《國朝全蜀詩鈔》雲:“文端平生居官以清節重,揚歷中外,早著循聲。詩亦純實簡質,自是正聲。”民國總統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詩話》雲:“文端為治河名臣,行役之作,意境獨超。”《遂寧張文端公全集》凡例稱張鵬翮“生平不欲以詩文見長,故其所作直抒己意而已,不加雕繪之功。”清詩研究專家錢仲聯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清代卷)也對張鵬翮之詩作了中肯評價。著名學者吳庚舜説:“張問陶的詩歌理論一般文學史只着眼於袁枚對他的影響,而忽略了他的高祖張鵬翮對他的直接影響”。由此可見,張鵬翮對後世詩歌的影響是不小的。
張鵬翮詩歌,題材廣泛,體裁多樣,語言清新,格調剛健。七言律絕,佳句絡繹。諸如民間疾苦、旅思羈愁、離懷別緒、英雄肝膽、兒女柔情、山川景色、鄉土民俗、歷史人文、異域風光等在其詩中均有呈現。尤其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張鵬翮出使俄羅斯,往返百餘日,寫下不少紀行詩,表現出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毅頑強的意志,詞精句美,詩意濃郁,氣格高亢,盛世英氣,勃勃有聲;俄羅斯異國風光,歷歷在目,這在整個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也是前無古人的。
張鵬翮以“天下廉吏”、“一代完人”著稱,其詩亦自成一家,現存詩歌600餘首。然而後世對他的介紹和研究做得很不夠,許多人不知道張鵬翮在清史上那段輝煌。張鵬翮詩集一直沒有翻刻和再版過,更沒有整理校勘、註釋過。數典不應忘祖,張鵬翮是一位不該湮沒的清代著名文學家和詩人,他的詩應該得到宣傳和研究,應該為人們所瞭解學習。 [3] 

張鵬翮詩集校注主編簡介

胡傳淮照片 胡傳淮照片
胡傳淮,四川蓬溪人,1964年生,文學學士。曾任蓬溪縣政協常委、文史委主任,蓬溪縣家譜收藏研究中心主任。致力於巴蜀文化與遂寧歷史的研究。出版有《張鵬翮研究》、《張鵬翮詩選》、《遂寧張文端公全集》(合編)、《張問陶年譜》、《張問陶資料彙編》(合編)、《張問陶研究文集》、《王灼集校輯》(合編)、《詩書畫大家呂潛》(合編)、《榜眼李仙根》(合編)、《遂寧歷史名人研究》、《遂寧風雅》(合編)、《涪上脞譚:巴蜀文化與文獻論集》、《遂寧歷史名人年譜》(合編)、《遂寧縣誌校注》(合編)、《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溝張氏家族》等著述70餘部;發表論文、詩詞、文史隨筆300餘篇,共計800餘萬言。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四川省社科規劃項目3項。十餘次獲得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