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雷

(著名作家、原768廠黨委書記)

鎖定
張雷(1926.1-2000.11),河北省博野縣人。1940年參加華北抗大學習。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分配到平西懷涿三區任抗聯會主任、區委書記。1944年任懷涿縣宣傳部長。新中國建立後,任共青團察哈爾省委副書記、國家文聯作家協會秘書長、中國文聯聯絡部部長、四機部所屬的七八六廠黨委書記。2000年11月逝世於北京,終年74歲。著作有《變天記》《山河志》《平西兒女》《燕山兒女》等。 [1] 
中文名
張雷
別    名
張文通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6年1月
逝世日期
2000年11月
畢業院校
華北抗大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雷人物簡介

張雷,又名張文通,1926年生於博野縣北兩河村。
4歲時,張雷父親去世,母親靠租種田地養家餬口。
抗戰爆發後,12歲的張雷便參加了革命。 [3] 
1940年,張雷參加華北抗大學習。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  這之後,他歷任縣遊擊大隊的宣傳員、兒童團的團長、區委書記、游擊隊指導員、縣委宣傳部長、工委書記、武工隊政委。 [3] 
新中國建立後,張雷任共青團察哈爾省委副書記、國家文聯作家協會秘書長、中國文聯聯絡部部長、四機部所屬的七八六廠黨委書記。
2000年11月,張雷逝世於北京,終年74歲。 [1] 

張雷人物事蹟

在冀中地區的抗日活動
1938年日寇鐵蹄跌踏博野,為了抗日救國,張雷義無反顧參加了革命工作,先是任村兒童團長,由於積極努力,又成為區兒童團長兼作青年工作,張雷走遍全區十幾個村莊指導工作,站崗放哨,送情報送信件,監視壞人,查路條寫標語,把區內工作搞得很是出色,多次受到表揚。張雷為人聰明機靈,處事果斷,不怕吃苦,上級看出是一棵好苗,又把他送到華北抗日聯合大學冀中分校羣工部學習,畢業後任縣兒童團長,縣武裝工作隊宣傳幹事。張雷勇敢堅強十分活躍,那年他才十五六歲,在抗日烽火中,在同志們幫助下進步成長。
一次縣大隊決定收拾河西北高晃炮樓的日偽軍,派張雷去化妝偵察,正是七八月間,瀦龍河正漲大水,滿槽滿河波浪滔天,站在河岸令人頭暈目眩,可張雷硬是在嚇人的大風浪中泅過三四里寬的河面,扮成一個討飯孩子去討要水喝,接近了炮樓,察看了地形環境,為縣大隊消滅日偽軍立下了頭功。
還有一次,張雷竟帶着一名隊員趁夜黑風高,把寫有“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大標語貼到莊火頭日偽炮樓底下,大長了人民抗日鬥志。
1942年“五一”日偽大掃蕩,形勢非常殘酷,張雷和縣大隊戰士一樣化整為零分散活動,他們晝伏夜出,在遠離村莊的荒林野墳間挖洞藏身,一兩天才吃一頓飯,渾身長了疥瘡,流膿淌血,但依舊抗日激情不減,出奇不意打擊敵人。叫這方人常常講起的是,1943年夏,縣大隊為剷除王莊漢奸惡霸李庚申,區委女書記和張雷化妝成孃兒倆去姥姥家走親樣子,女書記騎驢,張雷趕驢,巧妙地把李庚申引出院門,乘混亂之機開槍把漢奸擊斃在大街上,他倆從容離開。
在平西地區宣傳土改政策
1946年張雷任涿鹿縣委宣傳部長,帶領人民重建家園,醫治戰爭創傷,恢復生產,擁軍支前。春夏之交,黨的土改運動指示傳達,著名作家丁玲為體驗生活參加了晉察中央局組織的土改工作隊來懷來涿鹿一帶,作為宣傳部長的張雷幾次陪同她到農村調查研究,並和她深入到温泉屯蹲點,對全村各種情況進階級分析,發動羣眾搞平分土地,團結各種進步力量向地主階級進行鬥爭,做好支前、動員青年參軍等。丁玲對這個剛二十出頭的年輕宣傳部長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羣眾關係給以很高的評價。丁玲在她創作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一書,以張雷為原形的宣傳部長章品出現在第41章以後的許多章節,給張雷以真實的、形象的、細膩的刻畫。
撰寫小説、謳歌百姓
新中國成立後,張雷任察哈爾省團委副書記,張家口市團委書記,但他時時刻刻沒有忘記與他同甘苦共患難的桑乾河畔的戰友和父老鄉親。割捨不斷的情結,使戰爭年代可歌可泣的人與事像電影般的在腦際回映,經過長時期構思和醖釀,具有一定創作基礎的張雷,開始撰寫發生在桑乾河畔的故事。華北局領導知道後很是支持並提供便利,把他調到華北文聯從事專業創作。經過兩年的苦苦筆耕,八易其稿,長篇小説《變天記》於1955年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並在全國引起轟動,當時張雷29歲。
為起這個響亮的書名,張雷下了一番功夫,他認為,七七事變前的桑乾河一片黑暗,民不聊生,只有共產黨來了天才變了,變得紅彤彤,人民才能挺起腰板翻身解放。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是唱着“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的歌曲進城的。天變了,地變了,因此他定書名為《變天記》。
創作的激情使他一鼓作氣又寫出了《山河志》及其它幾篇小説,接着他又開始構思第三部長篇小説《英雄圖》、這些作品都是對桑乾河畔勞動人民的謳歌和讚美,也是張雷對他戰鬥過的第二故鄉拳拳赤子之心的傾吐! [5] 

張雷親友回憶

劉文泉:1945年的冬季,我們二分會到了涿鹿縣演出,當地宣傳部的張雷同志經常到劇團幫助工作,對不讓演的舊戲如《罵閻》提出意見,勸我們不演。還為我們編寫了新戲,象《新美人計》《新打城隍》《老虎溝》(後來五分會演出時劇名改為五條人命),又加工了《血淚仇》和《夫妻認字》。總的來説,張雷同志對我們幫助很大,有的同志經他介紹參加了共產黨,我知道的(解放後黨公開時)有靳壽山、馬驥瑞。
黑察山事件後,形勢有點緊張,張雷同志勸説我們到蔚縣大南山去,可是全團人員離不開故土,由彼月樓夫妻主張到宣化去演。在逐鹿,去宣化,為這件事,張雷同志給我們開會,一直開到深夜兩點多鐘,會上是發揚民主,大家説了算。結果是去宣化演的人數多。 [2] 

張雷社會評價

李善奇、張旭輝:幾十年來,張雷一面工作,一面堅持業餘創作,曾經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建國後的歷次重大政治運動中,配合運動,在許多報紙和刊物上發表過小説、詩歌、戲劇。 [3] 
《中國文學家辭典》:他是在黨的培養下,從“紅小鬼”經過革命鬥爭鍛鍊成長起來的一位作家。 [4] 
程新民:張雷對生活在桑乾河畔的人民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他總是保持着戰爭年代那種激情,那種坦誠直率的性格。歲月漫漫,家鄉人和第二故鄉人民無比懷念這位勤奮果敢的戰士兼作家,他的人格,他的精神及他創作的作品將永遠彪炳於經典文學史冊。 [5] 

張雷人物作品

張雷撰寫有《變天記》《山河志》《平西兒女》《燕山兒女》等作品。 [1] 
參考資料
  • 1.    劉海林主編,張家口人物誌  古代·近現代卷,黨建讀物出版社,2005.04,第376頁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張家口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張家口文史資料  第30輯  文化藝術卷,1997.06,第210-211頁
  • 3.    李善奇、張旭輝:《張雷和〈變天記〉》,《保定日報》2010年5月2日,第4版
  • 4.    北京語言學院《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編,中國文學家辭典  現代  第1分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12,第330頁
  • 5.    桑乾河在銘記  .張家口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