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長城

(板胡藝術家)

鎖定
張長城(1933年10月—1998年7月)陝西渭南人,板胡藝術家,生前為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板胡協會名譽顧問,曾任第一屆中埃(埃及)友好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文名
張長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性    別

張長城人物生平

張長城,6歲從名琴師荊生彥學習板胡,12歲出師,任陝西省曉鍾戲曲學校正式琴師。
1949年10月1日於西安南郊王曲鎮西北軍政大學禮堂的慶祝開國大典晚會上,以自編曲《繡荷包》、《眉户聯奏》、《東北秧歌舞曲》首創板胡獨奏形式。
五十年代初開始長期進行樂器改革,定型了中音板胡。1955年與他人合著出版了我國第一本板胡演奏理論的教學書《板胡演奏法》。
自1956年至文革前,他隨國家藝術代表團赴亞、非、歐洲等二十六個國家進行訪問演出,為部隊文藝工作、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
他是秦腔《紅燈記》、《智取威虎山》、《趙氏孤兒》唱腔主創。遺世十餘首板胡曲均為中國唱片公司五、六十年代錄音。
他為軍內外培養了一大批專業和業餘的板胡人才,其中有原野、吳興水、趙順心、張增亮、陳樹林、吉喆、田建華、張巍、張新懷、張啓乾、王欣等學生。
他參加了全軍第二、三、四、五屆文藝匯演均獲獎,曾出席第四、五屆全國文代會,是解放勳章的獲得者,多次受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羅瑞卿肖華等老一代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與親切關懷。
人物事蹟被收錄到《中國人名大辭典·當代人物卷》、《中國近現代音樂家傳》中。

張長城代表作品

其代表性的創作曲目有《紅軍哥哥回來了》(1959—合作)、《秦川豐年》(1964—合作)等;編曲有《繡荷包》《東北秧歌》、《對花》(合作)、《秀英》等;二重奏有《對口令》、《抬花轎》、《雙採花》、《宮羽調》等(均為合作)。
1953年春在北京參加全國公安部隊文藝匯演,以《繡荷包》、《王大媽要和平》等曲獲個人表演二等獎,榮立三等功。
1956年以《空山鳥語》、《秀英》、《眉户聯奏》等曲獲亞非青年聯歡節(埃塞俄比亞)金質獎章
1957年以《對花》、《秦腔牌子曲》等曲在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以滿分十分的最高成績,獲金質獎章
1962年於西安舉行了以他為首的“板胡專場音樂會”,首推重奏、四重奏、小合奏形式。
1964年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音樂工作。

張長城藝術特點

張長城以擅長演奏中音板胡著稱,其演奏基本功紮實、全面,風格穩健、生動、樸實、大方、極具個性。他善於把西北戲曲和中外弓弦樂器演奏技巧融進板胡音樂創作及演奏中,特點是快弓乾淨利落,音色猶如珠落玉盤,快而不亂,慢而不厭,強而不噪,弱而不倦。形成了以他為代表的西北流派。五十年代中後期逐漸形成左手按單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