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板胡

鎖定
板胡是拉絃樂器的一種,在中國大約有300多年的歷史。音色高昂、堅實,具有很強的穿透力,是北方戲曲、説唱的主要伴奏樂器,也可用於合奏和獨奏。
中文名
板胡
外文名
Banhu
拼    寫
ban hu
所屬分類
拉絃樂器
聲音特色
清脆而響亮
製作材料
木料或椰子殼
用    途
北方戲曲的主要伴奏樂器
發源地
中國

板胡簡介

板胡是伴隨着中國地方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擦奏弦鳴樂器,歸屬於拉絃樂器
它的名稱是因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清代時曾別稱板琴。
板胡在中國大約有300多年的歷史,品種繁多,音色明亮,高亢。是我國多種梆子腔戲曲,北方戲曲和曲藝的主要伴奏樂器。
20世紀50年代後,又用於獨奏,器樂合奏。深受廣大人民喜愛,流行於西北、華北、東北各省區,尤以陝西、甘肅、山西等省最為盛行。最初,板胡主要流行於中國的北方地區,當地的許多地方戲曲和曲藝,比如像河北梆子,評劇、豫劇、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為主要伴奏樂器的。由於板胡和中國的戲曲、曲藝有着深厚的淵源關係,因此它在演奏戲曲、曲藝音樂時最能發揮自身的特長,在地方戲曲和曲藝伴奏中,各地區的板胡善於表現各自不同的風格,富有獨特的地方色彩。

板胡發展歷史

板胡在中國大約有300多年的歷史,它的名稱是因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
板胡大師劉明源 板胡大師劉明源
最初,板胡主要流行於中國的北方地區,當地的許多地方戲曲和曲藝,比如像豫劇、河北梆子、評劇、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為主要伴奏樂器的。由於板胡和中國的戲曲、曲藝有着深厚的淵源關係,因此它在演奏戲曲、曲藝音樂時最能發揮自身的特長,在地方戲曲和曲藝伴奏中,各地區的板胡善於表現各自不同的風格,富有獨特的地方色彩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音樂工作者和樂器製作者的努力下,板胡的製作技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使許多新品種加入了"板胡家族"。其中有中音板胡、高音板胡,三絃板胡,竹筒板胡,秦腔板胡等等,都是"板胡家族"的"新成員"。隨着板胡形制的發展,板胡的演奏技巧也在不斷地提高,表現力也更加豐富多彩,成為中國民族樂隊中不可缺少的特色樂器和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獨奏樂器,併為民族歌劇、民族歌舞和聲樂伴奏。

板胡板胡結構

板胡的音箱用椰殼或木製,面板用薄桐木板。琴桿用較硬的烏木或紅木,張二根弦,馬尾竹弓。音色明亮、高亢,適於表現熱烈奔放的曲調。
板胡 板胡
板胡的結構絕大部分和二胡相同,主要區別在琴筒和千斤上。
琴筒又稱瓢,是板胡的共鳴箱,呈圓筒形,用堅硬的椰子殼做成,也有用木質、銅質或竹質的,七十年代以後還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琴筒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能使音響共鳴集中並造成板胡的特色。瓢大發音低沉不宏亮,瓢小則發音尖嘯刺耳。琴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膠以桐木板。它是板胡音色優劣的關鍵,以用木質鬆軟、紋理順直、勻密、無痕節和水漬的梧桐木為佳。筒後口有的敞口,有的開五個音孔,呈金錢眼狀。
琴桿用紅木紫檀木或花梨木製作,以貴重的烏木為好,琴桿為圓柱形,上端是琴頭,呈方形,開有絃軸孔。琴桿不宜過長,過長會有礙發音的優美,並加寬了指位,不便運指和掌握音準
絃軸多用琴桿木料或黃楊木製成,表面開有辯紋,裝在琴桿同一側面。目前大部分板胡已用木柄齒輪銅軸,調絃既準確又不會回弦。
弓子用粗細均勻、富有彈性的江葦或其他子做成,比二胡弓子長而粗,上面裝的馬尾以白馬尾為好,出音柔潤。弓杆不宜過長或過短,過長笨重,過短不宜拉奏長音。
板胡的千斤又稱腰馬,因在琴桿中部支弦而得名,是用牛角或紅木製成的扁形木片,用絲絃繫於琴桿下鈾到弦馬的1/3處。
弦馬用竹或木製成,置於面板中央以上、板的 1/3處為宜,竹馬共鳴較大,發音也較渾厚優美。
琴絃用絲絃或鋼絲絃發音比絲絃乾淨、明亮,泛音清晰。

板胡板胡特點

板胡和中國其它的胡琴類樂器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長表現高亢,激昂、熱烈和火爆的情緒,同時也具備優美和細膩的特點。
板胡形制大部分與二胡相同,主要區別在琴筒和千斤。琴筒又叫瓢,圓筒形,用椰子殼製作,也有用木質、銅質或竹筒的。琴筒前口桐木板是板胡發音的關鍵。板胡的音色特別清澈響亮,富有鄉土氣息,在樂隊中它常是各種伴奏樂器的領弦,在絃樂中擔任高音聲部。弓杆比二胡弓子長而粗,弓毛多而堅硬。千斤又稱腰馬,用牛角或紅木製作,與二胡千斤所用材料不同。琴絃為絲絃或鋼絲絃。板胡有多個品種。除用於獨奏、合奏的板胡外,還有高音板胡(又稱河北梆子板胡或評劇板胡)、中音板胡(又稱河南梆子板胡)、秦腔板胡、山西板胡(又稱晉中板胡)。它們在琴筒大小、琴桿粗細、絃軸長短、琴絃的使用及音色等方面,各有差異。另外還有用於紹興高調中的板胡和用於廣東音樂、戲曲、曲藝中的椰胡

板胡定弦音域

板胡傳統的定弦法,有五度和四度兩種,定弦的高度也不一樣,多據伴奏的戲曲或演唱者的嗓音而定。
民族樂隊中,板胡常按五度關係定弦,內弦定為d2 、外弦定為a2 ,比二胡高一個八度,音域從d2 ~g4 ,有兩個半八度。
在郿鄠劇等伴奏中按四度定弦,這主要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戲曲的特有風格。
三絃板胡有高、中音兩種,都為五度定弦,高音定為g 、d1 、a1 ,中音為d 、a、e1 ,為豫劇或山東萊蕪梆子等伴奏時,也可按四、五度或五、四度定弦。
三絃板胡使音域擴大了五度音程,在保持板胡原有的音色基礎上,發展了新的演奏技巧,增強了表現力,不論演奏民族風格濃厚的樂曲或歌劇選曲,還是外國民間樂曲或為它創作的新曲。都能收到較好的藝術效果
定弦:d2——a2;音域:d1——d3(採用低八度記譜,實際音比譜高八度。)

板胡板胡分類

按板胡的發音高低及使用範圍,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1、 高音板胡(俗稱梆子胡、大弦或瓢),多用於河北梆子、評劇、豫劇、山東梆子、呂劇、二人轉等東北、華北戲曲曲藝及歌舞、演唱、獨奏及合奏等,這種板胡用途最廣。
2、中音板胡,多用於秦腔、蒲劇、郿鄠、隴劇、陝北道情、蘭州鼓子等山西、西北戲曲曲藝的伴奏以及器樂合奏和獨奏。音箱較高音板胡為大,呈半圓形,背面有金錢花孔,琴桿也較長,定弦比高音板胡低五度,音色渾厚柔和。
3、 次中音板胡(俗稱椰子胡),多用於晉劇和上黨梆子。音箱比中音板胡稍大,也雕有金錢花孔。定弦比中音板胡低小三度或純四度。音色渾厚,音量宏大,宜於演奏緩慢、低沉的曲調。
建國後,對板胡進行了不斷的改革,現已有一種中音板胡,改用鋼絲絃,音色較高音板胡寬厚、柔和,能奏較高的把位。板胡已由伴奏樂器成為合奏、獨奏樂器。
板胡的品種較多,除用於獨奏和樂隊合奏的板胡外,還有各地方劇種用的板胡,它們在琴筒的大小、琴桿的粗細、絃軸的長短和琴絃的使用上,都有着明顯的差異。
1、獨奏板胡,琴筒和麪板都較大,直徑8 ~10 釐米,琴桿比二胡粗,全長70 ~73 釐米,外弦使用鋼絲絃,裏弦用絲絃,或全部使用鋼絲絃。音色寬厚柔美,能奏較高的把位。
2、高音板胡,又稱“河北梆子板胡”或“評劇板胡”。形制比獨奏板胡略小,發音高亢、尖脆、明亮,適於為河北梆子和評劇伴奏。河北梆子伴奏用的瓢較大,評劇伴奏用的瓢較小。
3、中音板胡,又稱“河南梆子板胡”。琴桿長70 釐米,面板直徑8.5 ~9.5 釐米,絃軸粗,外弦用普通老弦,裏弦用粗老弦,音色渾厚柔和,用於河南梆子伴奏。
4、秦腔板胡,又稱“胡呼”。琴筒用較大的椰殼製作,琴絃都用老弦,發音低於前幾種板胡,主要用作秦腔伴奏。
5、山西板胡,又稱“晉中板胡”。琴筒比秦腔板胡大,琴桿也粗,弓子杆是用寬3釐米的竹板製成,外弦用老弦,裏弦用纏弦或腸衣弦。音色渾厚、音量宏大,宜於演奏緩慢、低沉的曲調,是山西梆子的主要伴奏樂器。
此外,有一種與京胡結構相同的板胡,只是琴筒略大不蒙蛇皮而已,琴桿與琴筒均用竹製,發音較其他板胡清脆,用於浙江紹興高調中、在江、浙兩省極為流行。
6、雙千斤板胡,受雙千斤二胡的啓發而製成。它將原腰馬改為駝馬上移,起到支撐和平衡琴絃壓力的作用,增加了有效弦長,音域向下擴展了五度音程。在駝馬下面配置了可以上下移動的活動千斤,並在活動千斤以下增設了轉調千斤。雙千斤的底座安置在琴桿裏,可以上下滑動。板胡裝置這種活動雙千斤後,轉調極為方便,音域達三個半八度,音質柔和優美,並具有高音板胡和中音板胡的音色特點,豐富了板胡的演奏技巧和責現能力。
7、三絃板胡,七十年代末研製成功的板胡新品種。琴桿下端呈弓形彎曲,斜插入琴筒中。琴頭與三絃相同,為扁鏟狀。絃軸(左2 右1 )分列兩側,千斤用紅木製作,呈斜角梯形,便於琴絃等距排列,弦馬為竹製階梯三腳馬,3條琴絃分別架在不同高度的台階上,弓子在弦外拉奏,可演奏雙音、和絃及簡單的復調旋律。
板胡據各地方音樂特點的不同,在使用上有琴筒大小之分,如陝北一帶的音樂用板胡,琴筒都略大;河北、東北一帶的音樂用板胡,琴筒都較小。

板胡演奏地位

板胡 板胡
板胡是梆子腔、亂彈腔各劇種的主要伴奏樂器,也用於曲藝伴奏,如蘭州鼓予、道情。板胡是明末清初伴隨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樂器。因琴筒膠以薄木板而得板胡之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板胡音色明亮、高亢,常用於獨奏、合奏或為地方戲曲和説唱伴奏,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拉絃樂器。幾百年來,板胡流行於我國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各地,為多種地方戲曲和曲藝所吸收,在河北梆子、評劇、豫劇、山東萊蕪梆子、呂劇、晉劇、郿鄠、秦腔、蒲劇、蘭州鼓子陝北道情等伴奏中,都佔有主要地位,其中以陝西、甘肅和山西等省最為普遍。
現在,板胡已成為民族樂隊中不可缺少的特色樂器和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獨奏樂器,併為歌劇、民族歌舞和聲樂伴奏。在地方戲曲和曲藝伴奏中,各地區的板胡又都善於表現各自不同的風格,富有獨特的地方色彩。
民族音樂用的獨奏或合奏板胡,發音特別清澈響亮。適合演奏活潑歡快的曲調。板胡在民族樂隊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常是各種伴奏樂器的領弦,在絃樂中擔任最高音部。由於它的音量大、發音清脆、嘹亮,所以最長於表現高亢、激昂、熱烈和火爆的情緒,也擅於表達深沉、優美和細膩的情感。音色熱情、豪放,富有鄉土氣息。中音板胡有時也用於民族音樂中。
板胡獨奏曲有《燈節》、《趕路》和《大姑娘美》等。

板胡製作

1. 挑選擔子(琴桿)料。製作板胡必須要硬料,一般用小葉檀烏木黑檀老紅木等材料最佳。
板胡製作
板胡製作(3張)
選料選順絲、順柳的材料。
2.調直。先用目測,如果料不直還要用火烤直。
3.拉桿。過去用手工刨子進行拉制,現在用專業機器,優點是精確、速度快。
4.拼頭形。拼頭形就是把一塊小方形的材料拼接到琴擔子的頭部。先用砂輪把琴擔子的一側打磨平整。

板胡板胡保養

關於板胡的保養,應注意以下幾點:
1.樂器使用後,要用軟布將琴身、琴絃、琴弓上的蟄香粉塵擦乾淨,然後放入琴盒或琴套內,切勿掛在潮濕的牆壁上。
板胡 板胡
2.板胡琴桿多用烏木製成,為了防止乾裂,每年春季可用食油或者核桃油餘一、二次,待油滲入木中後再用布。

板胡姿勢介紹

對一個秦腔板胡演奏者來説,操琴風度的優雅,拉琴姿態的大氣是有必要講究的.秦腔板胡的演奏姿勢一般分為“平腿式”和“架腿式”兩種,這兩種姿勢的區別在於下肢的位置。
板胡
“平腿式”身體坐下,兩腿自然分開,左腳稍向前,右腳靠後,板胡放在左大腿彎曲處稍外。(或大腿面靠裏三分之一處)這種姿勢優點在於全身重心下移,腰腿部負擔較小,演奏時活動範圍大。在演奏熱情、激動和速度快的樂曲唱腔時,能使演奏者得到情感和技巧的最大發揮,因之採用這種姿勢的演奏者尤其多見;“架腿式”,左腿架在右腿上或右腿架在左腿上,板胡放置於兩腿與小腹交叉之間,這種演奏姿勢是先輩秦腔板胡演奏琴師所推崇的,它的演奏效果也是有其長處的。重心穩定集中,和平腿式比較各有特色。當然,好書家是不擇筆的。秦腔板胡演奏姿勢的選擇同樣也是由演奏者自己決定。但不管採用任何姿勢演奏,提醒注意下列幾點是合乎邏輯的。
(1)演奏時做到表情儀態自然大方,不必要緊張和做作。
(2)注意不要斜肩,或左肩高於右肩。這是我們演奏者不太經意的,但確實應該防止這類現象發生。
(3)演奏時搖頭晃腦,咬牙切齒,或各種與演奏無益的動作和行為是大忌。

板胡名曲佳作

建國以來,在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隨着板胡獨奏藝術的興起與日益完善,從而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如:《大起板》(何彬編曲)、《翻身的日子》(朱踐耳曲)、《大姑娘美》(彭修文編曲)、《秦腔牌子曲》(郭富團編曲)、《馬車在田野上奔馳》(葛炎曲,劉明源、徐連曾改編)、《月牙五更》(東北民歌,劉明源改編)、《眉户聯奏》(劉明源編曲)、《豐收樂》(劉明源曲)、《秀英》(張長城曲)、《哥哥回來了》(張長城、原野曲)、《山東小曲》(原野曲)、《花梆子》(閆紹一編曲)、《影調》(劉鈞編曲)、《燈節》(白潔、戚仁發曲)、《春城節日》(周其昌、丁永盛曲)、《河南梆子腔》(趙國良曲)、《敍事曲》(李恆曲)、《秦川行》(李恆曲)、《串調》(李恆曲)、《桑梓》(沈誠曲)、《第一板胡幻想曲》(單丹峯曲)。這些作品猶如一朵朵美麗的鮮花,在民族音樂的百花園裏爭奇鬥妍。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脱穎而出,使我們的民樂事業更加輝煌!

板胡名家簡介

板胡劉明源

板胡大師劉明源 板胡大師劉明源
1.劉明源(1931——1996)天津人,著名民族音樂家、民族弓弦樂大師、教育家、作曲家、樂器改革家。生前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絃樂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1957年,劉明源先生作為中國青年藝術家的代表,參加第六界世界青年聯歡節民間器樂演奏比賽,以板胡曲《大起板》、《大姑娘美》以及中胡曲《草原上》榮獲金質獎章,在為祖國爭得榮譽的同時,也讓全世界的友人領略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器樂藝術。
劉明源先生代表作:板胡曲《豐收樂》、《喜車紅馬運糧忙》、《節日》、《眉户聯奏》、《月芽五更》、《馬車在田野上奔馳》、《花兒的故鄉》、《四季》;二胡曲《河南小曲》;中胡曲《草原上》、《牧民歸來》;民樂合奏《喜洋洋》、《幸福年》等。

板胡李恆

板胡演奏家作曲家李恆 板胡演奏家作曲家李恆
.李恆 1942年生,河北定興縣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板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
代表作:板胡曲《敍事曲》、《秦川行》、《串調》、《汾水情》等;理論著作《板胡演奏基礎教程》、《淺談板胡演奏幾個技術問題》等。

板胡沈誠

胡琴演奏家沈誠 胡琴演奏家沈誠
3.沈誠 1959年生,西安人。板胡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是中國第一位板胡碩士學位獲得者。
代表作:板胡協奏曲《桑梓》。

板胡其他名家

4.其他名家:除以上三位名家以外,板胡界還有李秀其、周其昌、張長城、閆紹一、原野、高佔全、趙國良、姜克美、劉冠庭等諸多名家,由於缺乏資料,故不一一介紹。
最後讓我們這些“鐵桿樂迷”們團結起來,為我們的民樂喝彩。

板胡音樂周

板胡音樂周是由中國音樂學院附中舉辦的專門關於板胡的音樂活動,於2011年12月舉行,是板胡誕生以來第一次專業性的大型活動。
第一屆板胡音樂周有三十餘所藝術院校、藝術院團參加。第一屆板胡音樂周通過“紀念胡琴大師劉明源誕辰 80 週年音樂會”、“藝術院校板胡教學交流音樂會”、“板胡新作品音樂會”、“板胡藝術理論研討會”、“專家教學公開課”、“板胡名家名曲音樂會”等系列活動集中展示板胡藝術的歷史與當代成就,共同探討板胡藝術的音樂創作、演奏藝術、人才培養和理論建設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中的作為與前景,推動板胡藝術的發展和彰顯板胡藝術在弘揚民族文化方面的時代作用。
板胡藝術周活動是中國板胡藝術家多年的夙願和期盼,對板胡藝術的長遠建設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可以説承辦板胡藝術周是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為推動我國民族音樂發展、繁榮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又揮灑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相信通過這樣的活動將會吸引更多的熱愛民族藝術的羣眾關注板胡,也會吸引更多的學生投身到板胡演奏專業的學習中來。

板胡常用弓法

豫劇板胡豫劇樂隊中的主要領奏樂器,俗稱主弦。它有一套獨特的弓法運行。一般講拉弓開始,推弓結束。曲中強拍或強位置的音都須使用推弓演奏,弱拍或弱位置的音一般都須拉弓演奏。當然若曲中需要特別強調的重音強音,一定使用拉弓或抖弓。譬如滾白過門中的幾個強音3″′---2″′---5″′---1″′---必須使用拉弓加抖弓才能演奏出樂曲的悲壯情緒。還有譬如二八過門中的| 2555 5555 |這兩拍音樂同樣需使用拉弓演奏,才能奏出效果。但是按照一字一弓的方法演奏下去卻又違反了強音位置為推弓的一般規律,這就需要拉弓之後立即進行弓法調整。可以利用加字的方法把它演奏成| 2_55__55 5555 |這就形成了即運用拉弓把旋律的音頭強有力的演奏出來,加字後的樂句時值不變而效果卻達到了作曲家創作的初衷。拉弓調整為推弓一般有三種方法;1.加字演奏如上例,2.抖弓演奏。1. 2 7 6 可以演奏成 1. 22 7 6 。3.連弓演奏如:| 3 2 3 5 |可演奏成 | 3 2 3 5 |的效果。總之一旦強拍或強位置出現拉弓現象就可以利用這三種方法來調整,不能連續出現違反規律的現象。弓法技巧分為:分弓,連弓,抖弓(顫弓),斷弓,頓弓。弓法上來講一般採用一字一弓和兩字一弓交替使用,三四字一弓演奏很少。跳躍輕巧的音用斷弓,短促重音用頓弓,時長強音用抖弓(顫弓)。總之,豫劇板胡在伴奏中沒有很多高難度的弓法技巧,只要養成拉弓開始,推弓結束,強位置推弓,再加上三種調整弓法的方法運用,可以説你的弓法沒問題了。但指法技巧很重要是每一個伴奏員絕不能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