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鈸

鎖定
張鈸,1935年3月26日出生於福建福清,計算機應用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譽院長。 [1-2]  [4] 
張鈸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並留校任教,歷任自動控制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講師、副教授、教授;1990年—1996年任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  ;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1]  ;2018年任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 [4] 
張鈸長期從事人工智能、人工神經網絡和遺傳算法等理論研究,以及這些理論在模式識別、機器人和智能控制等領域的應用研究。 [6] 
中文名
張鈸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福清
出生日期
1935年3月26日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鈸人物經歷

張鈸近照 張鈸近照
1935年3月26日,張鈸出生於福建福清。
1950年,畢業於福清融美中學。
1953年—1958年,就讀於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
1958年起,歷任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講師、副教授、教授。
196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1] 
1980年2月—1982年2月,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做訪問學者。
1990年—1996年,任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 
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1] 
2018年,任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 [4] 

張鈸主要成就

張鈸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鈸參加會議 張鈸參加會議
張鈸在人工智能理論上系統地提出了問題分層求解的商空間理論;解決了不同粒度空間描述、相互轉換及複雜性分析等問題;提出了多層信息綜合、不確定性處理、定性推理、規劃與搜索等新的原理與模型,有效地降低了計算複雜性;在人工神經網絡方面,系統得分析了典型神經網絡模型,給出了該網絡各項性能的定量結果;提出了一種自頂向下新的人工神經網絡構造性學習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它的性能。 [6] 
1984年,張鈸領銜成立了中國首個智能機器人實驗室。 [4] 
1990年,張鈸和同事聯合成立了中國首個人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4]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1月,張鈸已發表論文200餘篇,編著專著5部 [6]  ,其代表論著有《問題求解理論及應用》,合著論著《Research on Frontiers in Computing》等。 [22]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83年
國際人工智能大會 [4] 
德國
2005年
第一屆IEEE粒計算國際學術會議 [28] 
北京
2015年6月
第二屆中國機器人峯會 [7] 
天津
  • 科研獎勵
截至2019年1月,張鈸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科學進步三等獎,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暨科技進步獎(科技著作)一等獎,中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獎項。 [6]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92年
《問題求解理理論及應用》
國家教委高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特等獎 [22]  [33] 
1992年

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22] 
1995年
人工智能問題分層求解理論及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34] 
1999年
地面軍用智能機器人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35] 

張鈸人才培養

  • 專業建設
張鈸與博士生討論問題 張鈸與博士生討論問題
1979年,在張鈸的帶領下,清華大學率先設立了“人工智能與智能控制”專業。 [31] 
  • 治學態度
張鈸每週都會給學生開小組討論會,他認真對待並嚴格遵守開會時間,每次都會提前到會議室。對於遲到的同學,張鈸從沒有指責和訓斥,甚至沒有多説一句,而是用自己的行動樹立了榜樣。在開會討論時,他也從不把手機放在桌面上,也沒有因手機鈴聲響起而中斷討論,他的許多學生直到畢業都沒有見過張鈸的手機。 [8] 
  • 講授課程
張鈸在會議中發言 張鈸在會議中發言
張鈸在清華大學任教期間,講授《飛行器自動控制系統》 [5] 人工智能》等課程。 [24] 
  • 培養成果
張鈸為中國培養、輸送了一批批人工智能領域專才,截至2021年9月,他已培養博士研究生90餘名 [4]  ,如西北工業學副教授吳俊 [8-9]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家吳宏鑫院士等都是他的學生。 [23] 

張鈸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0年
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進工作者 [6]  [8] 

1992年
北京市優秀教師 [16] 

1992年
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 [16] 

1994年
“金牛”獎 [6]  [8] 
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財政部、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
1994年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11] 

1995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6] 
2011年
漢堡大學自然科學榮譽博士 [6] 
2014年
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 [6] 
2016年
微軟研究院傑出合作貢獻獎

2019年
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 [15] 
2020年
中國AI金雁獎“特殊貢獻獎” [3] 


歐洲人工智能獎 [14]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 [20] 
中國自動化學會

王丹萍科學技術獎理事會

張鈸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7年—1994年
國家“863”高技術計劃智能機器人主題專家組織成員 [31] 
1998年6月—2000年6月
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第九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26] 
2000年6月—2002年6月
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第十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27] 
2002年6月—2004年6月
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第十一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25] 
2013年
建湖縣人民政府技顧問 [29] 

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17] 

中國自動化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18] 

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九屆理事會榮譽理事 [19] 

清華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6]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6] 

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6] 

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 [6] 

計算機學報》副主編 [6] 

福建省人民政府技術顧問 [6] 

廈門市人民政府技術顧問 [6] 

微軟亞洲研究院技術顧問 [6] 

張鈸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張鈸和妻子房景蕤參觀西安兵馬俑博物館 張鈸和妻子房景蕤參觀西安兵馬俑博物館
張鈸出生在福清縣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祖父張綱為前清貢生,曾擔任過福清縣農會會長,並創辦了小學。張鈸的父親張瑞樵也是投身教育事業的愛國人士 [8]  。張鈸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張鐃曾任蘭州鐵路局高級工程師,弟弟張鈴曾任安慶師範學院教授,張鍛曾任上海電子真空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32] 
  • 婚姻家庭
張鈸的妻子是房景蕤。 [10] 

張鈸人物評價

張鈸近照 張鈸近照
“張鈸是中國人工智能主要奠基者和發展推動者。”人民日報》評) [4] 
“他(張鈸)健康樂觀的人生觀和嚴謹治學的研究態度受到廣泛讚譽。他為計算機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學術鍥而不捨的追求,嚴謹的治學,是所有學生學習的榜樣。”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評) [12] 
“張鈸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計算機學會評) [13] 
“張鈸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先驅者之一、粒計算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報》評) [15] 
“張鈸是粒計算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對中國智能機器人高技術計劃的實施做出了重要貢獻。”安徽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評) [28] 
“張鈸是中國人工智能的奠基人之一,對中國人工智能科研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卓著貢獻。”中國經濟新聞網評) [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