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羽

(明朝南京工部侍郎)

鎖定
張羽,字伯翔,明代廉吏,南鄭(故治在今漢中市)人。武宗初年(1506年),宦官劉瑾曾以同鄉之誼籠絡張羽。張羽不為利祿所動,潔身自愛,不為虎作倀。 [2] 
爾後張羽出仕山東巡按,對地方民情據實上報。武宗批閲其奏章,大為讚賞,説:“真是一位出色的御史!”於是命他出守廣平(府治在今河北省永平縣)。張羽到任後,關心教育事業,建漳州書院。他也關懷當地人民的生活,帶領羣眾開墾農田數萬頃,並動員民工建閘通水,深受百姓愛戴。 [2] 
後,張羽被提升為山東參政。在任職期間,由於當地巡撫不恤軍士,引起眾軍作亂。張羽奮不顧身,衝入亂軍中,曉以大義。眾軍敬畏其公正清廉,亂遂平息。其後升為江西廉使(其職責為巡察吏治)和貴州佈政史,對地方官隱匿公款不報之事盡數查清,積功升任大理卿。他執法公正,釋免無辜、活命者不下數百。後升工部侍郎,在擴修國學、督修皇陵中克盡厥職,不但建築物修得壯麗堅固,且節省國庫開支不下億萬。 [2] 
張羽一生歷官30年,清廉節儉,一貧如洗,一心為國為民。 [2] 
全    名
張羽
伯翔
中梁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漢中府南鄭
主要成就
官至南京工部侍郎
本    名
張羽

張羽生平經歷

弘治十四年(1501)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丁憂歸,服闋,授行人。奉命出使四川,卻其饋金,一無所受。受業恩師陳添福貶戍遼東,張羽恆念之。一日有前往遼東的差事,隆冬險地,人苦不欲去,張羽自願請求前去,且言“有師在彼,欲往”,於是保護老師周全以歸。吏部尚書忌恨張羽疏闊,兩選不與,人們勸説張羽,張羽説:“窮達有命耳。”
正德初年,劉瑾用事,張羽獨不近。劉瑾事敗,趨炎附勢的人都遭遇清算,而張羽始授御史。流賊猖獗,張羽經略內外,日夜戒嚴,事平,賚衣一襲。巡按淮揚、山東,刺舉無私。等到還京時,所部吏以金饋,正色拒之。中官誘導明武宗遊獵,賜予頗濫,張羽上諫,不報,滿朝皆壯其奏,但得罪時宰,出守廣平。歷任河間府,升任山西參政,分守大同,改任江西憲使。山西缺布政使,有徐御史者推薦張羽“德量渾厚,心事光明,操行剛方,才猷老練。若舍羽推補別省官員,是舍驥而索駑也。”因張羽為人敦厚,生平不喜造請權貴,當道嫌之,於是左遷貴州。晉南京大理寺卿,轉任南京工部侍郎
考績還,以疾卒於淮上,年六十四。 [1] 

張羽親屬成員

父:張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