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羨

(東漢末年長沙太守)

鎖定
張羨(生卒年不詳),南陽人,東漢末年官員,曾任零陵桂陽縣長(一説零陵、桂陽太守),後任長沙太守,深得民心。性格屈強不順,與荊州牧劉表不和。建安年間,舉荊州三郡(一作四郡)與劉表對抗,拒守多年,最終病死。 [1-3] 
全    名
張羨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出生地
南陽
最高官職
長沙太守

張羨人物生平

張羨,南陽人,曾任零陵、桂陽縣長(一説曾任郡太守),後任長沙太守,在江、湘之間深得人心,然而性格倔強不順。荊州牧劉表看不起張羨的為人,不怎麼禮待他,張羨也因此怨恨劉表。 [1]  [2] 
建安年間,袁紹強盛,劉表與他聯合。郡人桓階對張羨説:“舉大事不以義為本,就沒有不失敗的。因此齊桓公率領諸侯尊崇周天子,晉文公追殺叔帶又收留周襄王。如今袁氏違背了這個道理,劉牧選擇又響應他,這是自取禍端的路啊。明府一定要為朝廷立功表明大義,保全福運,遠離災禍,決不能和他們走上同一條路。”張羨問:“那麼我該怎麼做?”桓階答:“曹公雖然勢弱,但是他仗義起兵,挽救朝廷的危難,奉王命討伐有罪之臣,天下誰敢不服?如今您若能舉四郡,保住三江,等待曹公到來,與他裏應外合,這不是很可行嗎?”張羨説:“説得對!”於是舉長沙等四郡(一説舉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起兵反叛劉表,並派人拜見曹操,曹操非常高興。劉表派兵圍攻長沙,連年不能攻克,而曹操無暇南顧,最終張羨病死在長沙。 [3]  [4] 
張羨死後,長沙郡立其子張懌為主,繼續反抗劉表。之後劉表攻破張懌,平定諸郡。 [1] 

張羨親屬成員

兒子
張懌,在張羨去世後被長沙郡立為主,最終被劉表攻並。 [1] 

張羨相關爭議

張羨官職爭議

根據《英雄記》記載,張羨在擔任長沙太守前,還在零陵、桂陽兩郡做過官。
裴松之引用《英雄記》稱張羨“先作零陵、桂陽長”,即張羨之前在零陵縣和桂陽縣做過縣長; [1]  李賢引用《英雄記》則稱張羨“先作零陵、桂陽守”,即張羨之前在零陵郡和桂陽郡做過太守。二説不同,未知孰是。 [2] 

張羨事蹟爭議

張羨起兵叛劉表之事,主要見於《三國志·劉表傳》、《三國志·桓階傳》、《後漢書·劉表傳》,但諸書對此事細節記載有所不同。
張羨勢力
《三國志·桓階傳》稱張羨“舉長沙及旁三郡以拒表”,即張羨舉長沙等四郡起兵; [5]  《後漢書·劉表傳》則稱“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三郡”,即張羨舉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起兵,與上不同; [6] 
《三國志·劉表傳》並未記載張羨勢力,但提到劉表攻破長沙後“南收零、桂”,即零陵、桂陽兩郡。 [7] 
張羨起兵時間
《三國志·桓階傳》記載張羨在曹操、袁紹在官渡相持時起兵,後文又稱“會紹與太祖連戰,軍未得南,而表急攻羨,羨病死。”官渡之戰發生在建安五年(200年),若依此傳,張羨應該在200年起兵,同年去世; [3] 
《後漢書·劉表傳》明文記載張羨起兵在建安三年(198年),與上不同;此外,《後漢書》又稱劉表擊破張羨、平定長沙,與《三國志》記載的張羨病死結局也不同。 [2] 
《三國志·劉表傳》則沒有記載張羨起兵的時間,但將此事放在了官渡之戰前。 [7] 
此外,《太平御覽》引用的《魏書》也有描寫桓階勸説張羨之事,但並未提到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之事。 [8] 

張羨與張仲景

在清代孫鼎儀所著《張仲景傳》中,孫鼎儀認為此張羨就是張仲景,孫鼎儀認為,古人起名必有原因,張仲景之名,仲為第二之意,景則是景仰之意,與羨字之意相同。但是此説並沒有得到公認。事實上張仲景是否做過太守也是無法考證的,因為張仲景為長沙太守之記載出自唐代醫家甘伯宗所著《名醫錄》,此前並沒有此類記載。歷史上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張仲景做過長沙太守,因此斷定為醫界之人為自抬身價編此故事或作牽強附會之説。
參考資料
  • 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長沙太守張羨叛表,【英雄記曰:張羨,南陽人。先作零陵、桂陽長,甚得江、湘間心,然性屈強不順。表薄其為人,不甚禮也。羨由是懷恨,遂叛表焉。】表圍之連年不下。羨病死,長沙復立其子懌,表遂攻並懌,南收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裏,帶甲十餘萬。
  • 2.    李賢注《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三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三郡畔表,表遣兵攻圍,破羨,平之。【《英雄記》曰:張羨,南陽人。先作零陵、桂陽守,甚得江湘閒心。然性屈強不順,表薄其為人,不甚禮也。羨因是懷恨,遂畔表。】
  • 3.    《三國志 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衞盧傳第二十二》:桓階字伯緒,長沙臨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孫堅舉階孝廉,除尚書郎。父喪還鄉里。會堅擊劉表戰死,階冒難詣表乞堅喪,表義而與之。後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表舉州以應紹。階説其太守張羨曰:"夫舉事而不本於義,未有不敗者也。故齊桓率諸侯以尊周,晉文逐叔帶以納王。今袁氏反此,而劉牧應之,取禍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羨曰:"然則何向而可?"階曰:"曹公雖弱,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今若舉四郡保三江以待其來,而為之內應,不亦可乎!"羨曰:"善。"乃舉長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詣太祖。太祖大悦。會紹與太祖連戰,軍未得南。而表急攻羨,羨病死。城陷,階遂自匿。
  • 4.    《太平御覽 卷四百六十二 人事部一百三》引王沉《魏書》曰:桓階,字伯緒。天下亂,太祖興義兵,袁紹強盛,劉表舉州應之。階説其守張羨曰:“夫舉事而不本於義,未有不敗者也。曹公雖弱,扶義而起,奉王命以討有罪。”羨曰:“善矣!”
  • 5.    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衞盧傳第二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3]
  • 6.    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3]
  • 7.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3]
  • 8.    卷四百六十二 ◎人事部一百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