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維剛

(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授)

鎖定
張維剛,男,博士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 [1] 
中文名
張維剛
畢業院校
湖南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
任職院校
湖南大學

張維剛人物經歷

張維剛教育經歷

1984.09-1989.07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汽車專業本科,獲學士學位
1989.08-1995.08 東風汽車工程研究院,從事汽車試驗開發,工程師
1995.09-1998.07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汽車專業碩士,獲碩士學位
1998.09-2002.06 湖南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車輛工程專業博士,獲博士學位
2002.09-至今獲湖南大學教授職稱
2004湖南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汽車系任教,同時作為汽車車身先進設計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985”團隊汽車安全方向主要研究人員從事汽車碰撞安全性研究。
2004 由中德合作計劃資助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2005.08-2006.06 在瑞典查爾摩斯大學做訪問研究 [1] 

張維剛工作經歷

1984.09-1989.07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汽車專業本科,獲學士學位
1989.08-1995.08 東風汽車工程研究院,從事汽車試驗開發,工程師
1995.09-1998.07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汽車專業碩士,獲碩士學位
1998.09-2002.06 湖南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車輛工程專業博士,獲博士學位
2002.09-至今獲湖南大學教授職稱
2004湖南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汽車系任教,同時作為汽車車身先進設計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985”團隊汽車安全方向主要研究人員從事汽車碰撞安全性研究。
2004 由中德合作計劃資助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2005.08-2006.06 在瑞典查爾摩斯大學做訪問研究 [1] 

張維剛學術兼職

2003年 湖南省汽車工程學會理事
2003年 湖南省公路學會理事
2003年 全國汽車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3年 中國標準化委員會客車分會委員SAE會員。
2006年至今交通部2006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員 [1] 

張維剛研究領域

汽車碰撞安全性設計、仿真與實驗。 [1] 

張維剛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全局敏感性分析和擬合基函數代理模型的汽車碰撞人體損傷穩健優化;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參與)—基於客户驅動的汽車碰撞安全性設計關鍵理論與方法;
3、 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技術中心項目—車輛先進安全技術研究;
4、 交通部課題—營運客車側翻與正碰安全性計算機仿真評價研究。 [1] 

張維剛學術成果

張維剛代表論文

[1] 張維剛,鍾志華,趙幼平等.計算機仿真技術在汽車正碰安全性能改進中的應用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第38卷,第3期,p135-138,2002年3月,[EI收錄]
[2]何文,張維剛,鍾志華.汽車碰撞仿真研究中點焊連接關係的有限元模擬[J].機械工程學報. 第41卷,第9期.p73-76, 2005年9月,[EI收錄]
[3]高暉,李光耀,鍾志華,張維剛.汽車碰撞計算機仿真中的子循環法分析[J].機械工程學報,第41卷,第11期,P98-101,2005年11月,[EI收錄]
[4]何文,張維剛,鍾志華.汽車動態仿真中車身點焊有限元建模的新方法[J].汽車工程,第28卷,第1期,p81-84,2006年1月
[5]Xingtao Liao, Qing Li, Weigang Zhang. Optimization Studies for Crashworthiness Desig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he tenth Enhancement and Promotion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EPMES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 Springer, p1025-1032,2006
[6]張維剛,廖興濤,鍾志華.基於逐步迴歸模型的汽車碰撞安全性多目標優化[J].機械工程學報.第43卷,第8期,p142-147,2007年8月. [EI收錄]
[7]廖興濤,李青,張維剛.基於連續響應表面法的汽車結構耐撞性仿真優化[J].機械強度.第29卷,第6期,p941-945,2007年12月.[EI收錄]
[8]HE Wen,ZHANG Weigang,ZHONG Zhihua.A numerical approach for efficient and accurate modeling of spot-welding connection in automotive crash analysis[J].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Vol 24,No.12,p1653-1665,2008年1月 [SCI收錄]
[9]張維剛,劉暉.Kriging模型與優化算法在汽車乘員約束系統仿真優化中的應用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第35卷,第6期,p23-26,2008年6月. [EI收錄]
[10]張維剛,劉暉,廖興濤.基於代理模型的汽車乘員約束系統仿真設計[J].江蘇大學學報.第29卷,第4期,p293-296,2008年7月. [EI收錄]
[11]張維剛,王祥,劉暉.基於響應表面法的汽車側面安全氣囊仿真優化[J].江蘇大學學報.第30卷,第1期,p19-22,2009年1月 [EI收錄]
[12]張斌,張維剛,楊濟匡.基於響應面法的汽車側撞安全性仿真優化[J].系統仿真學報.第21卷,第12期, p3850-3854,2009年6月 [EI收錄]
[13]張維剛,鄒正寬,王祥.側面碰撞中B柱侵入速度及變形模式對乘員損傷影響的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第36卷,第8期,p28-32,2009年8月. [EI收錄]
[14]張斌,楊濟匡,張維剛.轎車側面安全氣囊匹配設計與優化研究[J].汽車工程.第31卷,第9期,2009年9月. [EI收錄]
[15]張維剛,暢世為.複合材料車輪衝擊試驗仿真分析[J].汽車工程.第32卷,第1期, p65-68,2010年1月 [EI收錄]
[16]張維剛,黃棟.汽車薄壁梁斜向碰撞性能仿真研究[J].汽車工程.第32卷,第6期, p515-518,2010年6月 [EI收錄]
[17]崔傑,張維剛,常偉波等.基於雙響應面模型的碰撞安全性穩健性優化設計[J].機械工程學報.第47卷,第24期,p97-102,2011年12月, [EI收錄]
[18]常偉波,張維剛,崔傑 等.基於正面碰撞的轎車車身正向概念設計的研究[J].汽車工程.第34卷,第5期,p447-451,2012年5月
[19]梅聲遠,張維剛,趙國鋒 等.扭轉梁半獨立後懸架結構強度及動態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汽車工程,第34卷,第11期,p990-994,2012年11月
[20]初雪梅,王珂娜,張維剛.基於分段直線模型的彎道識別算法的研究[J].汽車工程,第34卷,第12期,p1141-1144,2012年12月
[21]崔傑,張維剛,謝倫傑 等.基於Kriging代理模型的碰撞安全性穩健性分析[J].汽車工程.第35卷,第1期,p51-55,2013年1月
[22]常偉波,張維剛,謝倫傑 等.概念設計階段薄壁直梁的耐撞性優化[J].汽車工程,第35卷,第2期,p147-151,2013年2月
[23]謝倫傑,張維剛,常偉波 等.基於SIMP理論的電動汽車車身多目標拓撲優化[J].汽車工程,第35卷,第7期,p583-587,2013年7月
[24]馬桃,張維剛.基於kriging 模型的乘員約束系統參數全局敏感性分析及優化[J].中國機械工程,2014
[25]MA Tao, ZHANG Weigang, ZHANG Yang, etc. Multi-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the Robust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Complex Nonlinear 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4 [1] 

張維剛專著出版

[1] 鍾志華,張維剛,曹立波,何文.汽車碰撞安全技術.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 張維剛,何文,鍾志華.車輛乘員碰撞安全保護技術. 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7 [1] 

張維剛獎勵榮譽

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獲獎項目——"汽車碰撞安全性設計與改進理論、方法及關鍵技術"
2、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3)/獲獎項目——"汽車碰撞安全性設計與改進理論、方法及關鍵技術"
3、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2)/獲獎項目——“類菱形新概念汽車技術研究”
4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獲獎項目——"機械儲能汽車碰撞牽引系統的研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