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琴玉

(藝術家)

鎖定
張琴玉,福建永定人,2008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2011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創作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水墨畫學會研究員,《中國書畫》雜誌社書畫院特聘畫家,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院聘畫家,現任教於景德鎮陶瓷大學。 [2] 
參展經歷:作品《林泉高致》《雨過琴書潤》《幽境》《風來翰墨香》《青山有約》等入選中美協主辦的展覽,《舒晴煙藹》《禪林疏雨》《空山暮雨》《綠杉禪屋》《疏雨林綠》《深巖秋雨圖》《煙雲漫山鄉》《綺麗》《家山清氣圖》《惠新北里甲一號》等作品參加全國各地展覽,2023年舉辦個展“煙霞丘壑——張琴玉迎新春作品展”。 [2] 
中文名
張琴玉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四川美術學院
代表作品
《林泉高致》 [2] 
《雨過琴書潤》 [2] 
《幽境》 [2] 
代表作品
《禪林疏雨》 [2] 
主要成就
2021年2月,論文《從觀者的角度審視五代到北宋山水畫意變遷》發表在《美與時代(中旬刊)·美術學刊》2021年第2期 [12] 
舉辦個展
2023年舉辦個展“煙霞丘壑——張琴玉迎新春作品展” [2] 

張琴玉學術論文

2023年5月,論文《高山流水氣象萬千——蔣威山水畫品讀》發表在《美術觀察》2023年第5期。 [11] 
2021年2月,論文《從觀者的角度審視五代到北宋山水畫意變遷》發表在《美與時代(中旬刊)·美術學刊》2021年第2期。 [12] 
2021年1月,論文《淺析八大山人繪畫藝術的哲學思想》發表在《書畫世界》2021年第1期。 [6] 
2020年12月,論文《從文徵明的<惠山茶會圖>論圖像與文本的關係》發表在《中國書畫》2020年第12期。 [5] 
2019年9月,論文《淺談宋代山水畫之"意境"》發表在《大眾文藝》2019年第18期。 [4] 
2018年9月,論文《淺談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空間意識》發表在《美與時代(下旬刊)》2018年第9期。 [8] 
2014年12月,論文《淺談中國畫以無勝有的審美意趣》發表在《美術大觀》2014年第12期。 [10] 
2014年8月,論文《現代陶瓷雕塑的精神品格》發表在《江蘇陶瓷》2014年第4期。 [7] 
2010年6月,論文《需要"設計"的現代陶瓷藝術——淺論陶瓷藝術設計與消費文化的關係》發表在《美術大觀》2010年第6期。 [9] 

張琴玉主要參展

2020年1月作品《溪山物語》入選70年祖國懷抱福建省第四屆迎春畫展。
2020年1月作品《道由白雲盡》參加榮寶齋(天津)2020新鋭藝術家迎春展。
2019年11月作品《林泉高致》入選“丹青山河.心繫人民”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9年10月作品《山水扇面》參加藝術青州·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山東青州中晨國際藝術小鎮展覽中心。
2019年7月作品《家在翠薇間》參加“青春的力量”全國青年藝術展,海淀美術館(北館)。
2019年2月作品《若非羣玉山頭見》參加當代中國畫名家小品邀請展“一年之寄”,《中國書畫》雜誌社美術館。
2019年3月作品《小溪泛盡卻山行》參加“素心若雪藝術市場第五屆全國女畫家優秀作品展”,佳合智慧藝術中心。
2018年作品《山水扇面》小品參加“國藝典藏”中國畫名家小品學術邀請展,北京國藝美術館 [1] 

張琴玉名家點評

“地域環境對畫家風格的影響至為重要,琴玉的畫帶有一種水鄉澤國的風格,同時構圖上兼具北方風格的壯美之思。她的畫中水墨氤氲,樹杪婆娑,山石有崢嶸氣象。這一切都展現出她對山水的思考、對地域的探索,以及對前人的繼承。畫中表達了她對山水的直觀感受,也是其情感的外化。從她的畫中,我看到了情感,看到了才氣。畫山水應當以展現才情豪氣為第一,筆墨技法為第二。所謂山水清音,不需管絃絲竹,已有出塵之意。看琴玉的畫,筆墨間已經有了這種感覺。清雅的筆墨,宏大的位置經營,在技法上展現的是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讓人感受到的是畫家內心對人生的思考與體味。”
——摘自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 李棟良《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觀張琴玉山水畫作品》一文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