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然

(中國排協副主席)

鎖定
張然,男, 1930年生, 福建人,排壇名宿 [2]  ,中國第一批國家級教練員 [12]  ,江蘇排球的創始人之一 [14]  ,江蘇隊首任主教練 [2]  。 50年代中國八一隊國家隊二傳手,是新中國第一代專業運動員 [2]  ,曾任江蘇男、女排主教練, 為國家隊培養、輸送了袁偉民、邸安和、孫晉芳張潔雲、黃秀琴、陳琪、鄒志華、殷勤等一批排球名將,被稱為“眾星之師”, [2]  張然是新中國排球發展史上的親歷者、實踐者與見證者,他打下了中國排球“地基” [1]  。出版專著3本、合著4本發表文章290餘篇, 其中10篇刊登在國際排聯技術雜誌。張然屢擔排壇集訓、比賽、調研、考察、講學等重任,經歷了中國排球從艱苦創業、奮勇拼搏、跌宕起伏到走向輝煌的全過程。
歷任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南京體育學院原副院長 [4-5]  、江蘇隊首任主教練 [2]  中國排球協會教練委員會主任、《中國排球》雜誌編委、江蘇省排協主席等要職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獎章、江蘇省勞動模範等稱號。 [3]  張然是中國女排五連冠功勳教頭袁偉民的恩師 [2]  [6]  ,而袁偉民是郎平恩師,郎平又是惠若琪恩師,惠若琪因此也尊稱張然為太師爺。 [5] 
張然出版專著《新編排球訓練縱談》。袁偉民在該書序言中寫道:“張然是新中國排球發展史上所剩無幾的先行者、實踐者和見證者。” [13] 
中文名
張然
外文名
ZhangRan
別    名
眾星之師、排壇傳奇、中國排壇泰斗、中國排球發展的“活歷史”、中國排球界元老、中國排球的開拓先鋒 [2]  [5]  [9]  [11]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0年
主要成就
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3] 
江蘇隊首任主教練、江蘇排球的創始人之一 [2]  [14] 
中國第一批國家級教練員 [12] 
江蘇省排協主席 [3] 
中國排球協會教練委員會主任 [3] 
出生地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京元村 [2] 
主要獎項
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3] 
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獎章 [3] 
江蘇省勞動模範稱號 [3] 
出版著作
《排球訓練雜談》、《排球訓練雜談(增訂本)》、《排球——中級技術讀物》、《新編排球訓練縱談》等 [2]  [7] 
運動生涯
50年代中國八一隊國家隊二傳手、新中國第一代專業運動員 [2] 
專業特點
張然在長泰時便練就一手“扣傳”絕招,被稱為“排壇一絕” [2] 
培養學生
袁偉民、邸安和、孫晉芳張潔雲、黃秀琴、陳琪、鄒志華、殷勤等 [2] 
職    稱
教授職稱、國際排聯高級講師
職    務
中國排協副主席、南京體育學院原副院長、《中國排球》雜誌編委

張然人物介紹

到過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從事排球比賽和講學活動。歷任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南京體育學院原副院長 [4-5]  、江蘇隊首任主教練 [2]  中國排球協會教練委員會主任、《中國排球》雜誌編委、江蘇省排協主席等要職,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獎章、江蘇省勞動模範等稱號, [3]  國際排聯高級講師,教授職稱,江蘇排球的創始人之一 [14] 

張然人物經歷

中國排球發展的“活歷史”
張然後排右二 張然後排右二
出生於漳州市長泰縣京元村的張然,從小就對排球運動情有獨鍾。據考證,起源於1895年的排球約在1915年間傳入長泰縣。地處縣城邊上的京元村人,不會打排球也會看排球。“可能在童年,對排球的喜愛就在我的基因裏種了下來。”回憶起年少時的打球時光,張然笑言:“當時沒有排球場,下課圍一圈就開打。”許是孃胎裏帶來的體育天分,加之長泰縣良好的排球運動氛圍,少年時代的張然,已練就一身排球功夫。 [2] 
1949年9月,張然投筆從戎,參加人民解放軍 [3]  。1951年,本在解放軍某部當見習參謀的張然,因任務需要,從業餘愛好排球,經逐級選拔成為八一隊第一代運動員,在北京參加1951年5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全國籃排球比賽,從此開始了專業排球之旅。次年,毛澤東主席題詞發表“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黨中央有關體育運動方針政策的實施推動了全國排球運動的發展。當時在八一男排任副隊長、司職二傳手的張然,參與並見證了中國排球運動的興起。 [2]  “1955年到1959年是我國排球技戰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通過建立運動隊伍,進行系統訓練,組織全國競賽,交流技術經驗和加強國際交往,有力地促進了排球技戰術水平的提高和發展。”這是張然在《新編排球訓練縱談》所寫的一段話。1955年至1957年,張然入選國家隊,為國效力。1958年,張然到江蘇隊擔任首任主教練,帶出了袁偉民、鄒志華、邸安和、孫晉芳、張潔雲、殷勤等一批優秀的排壇名將。 [2] 
此外,張然屢擔排壇集訓、比賽、調研、考察、講學等重任,經歷了中國排球從艱苦創業、奮勇拼搏、跌宕起伏到走向輝煌的全過程,是新中國排球發展史上的親歷者與見證者。張然歷任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中國排球協會教練委員會主任、《中國排球》雜誌編委、江蘇省排協主席等要職,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獎章、江蘇省勞動模範等稱號。 [2]  張老平和的講述,猶如給我們打開一本中國排球發展史。記者彷彿能窺見近一個世紀中國排球的發展歷程。男排出身的他,為中國男排創下第一頁輝煌,也為中國女排日後稱雄世界打下伏筆。 [2] 
他打下了排球“地基”
張然和孫晉芳 張然和孫晉芳 [1]
上個世紀50年代,中華大地百廢待興,體育事業也同樣需要從頭開始。張然,則是新中國排球創立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之一“江蘇排球隊正式成立是在1958年,當時是為了參加1959年的第一屆全運會,因此就把我從東南大學調出來,選拔隊員組建隊伍。”在日前出席江蘇排球成立60週年紀念活動期間。而在那個排球還並不為大眾普遍熟悉的時代 [1]  ,要“從無到有”地拉扯起來一支隊伍,難度可想而知。張然還能回憶起來當初自己在選拔隊員時的“窘狀”:經過一番挑選過後,他只能選出了5個人進隊,甚至連一套首發陣容都湊不齊。 [1]  “5個人還不到一個隊,後來又從南京市,去從部隊把剛剛轉業的運動員借調來,還有大學老師,組成了一個隊。”當初的元老隊員之一張國蓉回憶起當時的江蘇女排,“1958年,我們在備戰1959年的第一屆全運會,當時江蘇隊是‘媽媽隊’,6個上場隊員有5個是媽媽。”而訓練條件自然也相當簡陋,用張然的話來説,“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當時沒有場地,是在中央體育場南面的看台底下弄了一個沙土的場地。住呢,隊員跟教練一起住在看台下面,雙人鋪。”隊員張國蓉回憶,當時的住宿條件冬天冷死,夏天熱死,特別難熬,“但是困難再大,我們也要打球。” [1] 
他帶出了中國排球的功勳
在那個從艱難困苦中努力奮起的時代,中國的排球水平也只能從平地上開始攀登,張然回憶起那個時代不無悵然,“當時整個國家,1970年代前的(排球)水平都比較低,打日本韓國,都打不過。”稱雄亞洲,走向世界,是曾經老一代中國排球人只能放在心裏的夢想 [1]  。但好在,張然這一代排球奠基人的願望,在他的弟子手下實現了。在組建起江蘇排球隊時,袁偉民就是隊伍中的一員,這位日後被稱作是中國排球“教父”的功勳人物 [1]  ,當初正是在張然的執教之下才走上了專業排球的道路。上世紀80年代,袁偉民帶領中國女排創造了世界冠軍“五連冠”的輝煌,而時至今日,已經80歲的袁偉民見到張然,依然是畢恭畢敬,“他是我的啓蒙恩師。”在組建江蘇排球隊後,張然也把全身心都撲到了排球上。第一屆全運會,江蘇隊男排拿了第8名,女排第12名,“名次不算好 [1]  ,但是不到一年(的準備)能打出這樣的成績是不錯的。”後來到了第二屆全運會,江蘇男排就拿到了第5名,女排第9名,逐漸開始進步。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江蘇已然是中國排球界的重鎮之一,為各級國家隊輸送了多名教練球員。在最近幾年中,知名球員就有惠若琪、張常寧、龔翔宇等。 [1] 
低調而不凡的“眾星之師”
張然 張然 [12]
有資深球迷介紹,張然在長泰時便練就一手“扣傳”絕招,被稱為“排壇一絕”,而有金牌教練之譽的袁偉民,傳球動作與張然幾乎一模一樣。對此,張然直言:“這種球法不能説我獨創,只能説是我傳承了我國排球優良技術傳統,並在訓練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 [2]  張然是袁偉民的開手教練,也是他的伯樂。在遇到張然之前,袁偉民幾乎沒有接觸過排球。“袁偉民的接受能力很強,反應速度很快,腳步非常靈活,非常適合當二傳手培養。”當時,張然作為江蘇隊教練為江蘇隊選拔第一批隊員,高中剛畢業的袁偉民被張然選中,同時被選中的還有後來成為中國男排主教練的鄒志華。 [2]  事實證明,張然眼光獨到。進入江蘇隊之後,袁偉民快速成長,排球人生一路“開掛”。張然介紹,袁偉民進隊後,表現超乎他想象:“一個優秀運動員的成長,既要靠黨和政府創造的良好條件,也與他自身的天賦和勤奮密不可分。所謂‘師傅領進門,成才在個人。’袁偉民學習能力非常強,並且他勤學苦練、刻苦鑽研的程度是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的。”不到四年時間,袁偉民和鄒志華雙雙被國家隊選中。 [2]  袁偉民在率領中國女排奪取三連冠後曾説:沒有張指導就沒有我的今天,他一直把張然當作自己的恩師。這對明星師徒的情誼也被傳為排壇佳話。有一次得知張然生病住院,袁偉民親赴南京看望,還經常託人捎去補品。採訪當日,張然身着一件繡有“中國”字樣以及中國國旗圖樣的上衣,記者因為好奇,在採訪後的閒聊中得知,這件特別的衣服為袁偉民親手所贈。 [2] 
放眼中國排壇,不少排壇名將皆師承張然。張然執教的江蘇隊運動員中,有十幾人輸送至國家隊,孫晉芳、張潔雲、殷勤3人榮獲世界冠軍,袁偉民、鄒志華、邸安和3人則都曾出任國家男、女排球隊主教練。而在張然訓練的中國青年女排運動員中,也有十幾人入選國家女排,楊錫蘭等8人問鼎世界冠軍。對此,張然一再強調,運動員的成才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不能説是某位教練培養的。 [2]  對於如何培養優秀的運動員,張然則不吝分享。張然認為,培養優秀運動員是個系統工程,不但要訓練運動員的技術、戰術、體能等硬實力,還要培養戰術意識、作風、心理等軟實力。他強調,運動員在訓練中不僅要動手動腳,還要動眼動腦,手腦並用,練想結合,才能加速掌握技術,縮短成長過程。 [2] 
耄耋之年,他還要為排球做貢獻
張然 張然
或許是因為長年的運動生涯和積極的性格,雖然年齡已近90,如今的張然仍然是精神矍鑠,思維清晰,交談中間對答流暢。有熟悉張老的圈內人透露,多年前張然也曾接受過癌症手術治療,但在對抗病魔的同時,他卻並沒有停止為中國排球做貢獻的打算。自從離開排球一線之後,張然就一直在關注中國排球的比賽和各種動態,並且長期在各大媒體上撰寫關於排球的專欄文章 [1]  ,字裏行間,都是他多年排球生涯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和思考。這些文章中,不僅有關於排球技術的總結,更有關於排球發展的分析。比如,他曾撰文批評一些教練“高大進攻隊員不用練防守”的錯誤理念,提出了中國女排既要有高度,也必須有速度和防守,不能“只顧網上不顧地上”。與此同時,他也曾提醒排球訓練不能過分倚重力量,忽視了亞洲人的靈敏、速度、柔韌、協調等特點。此外,他也曾對運動員只重競技訓練而忽視智育與德育發展的狀況提出過反對 [1]  如今看來,張然對於排球的總結和思考,和中國與世界排壇的發展規律不謀而合,也通過中國排球的歷史起伏得到了驗證。至今他仍然關注着中國排球,有轉播的比賽也會去看。對於即將出徵東京奧運會的中國女排他也給予祝福,“這一批隊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條件最好的一批,技術環節都比較全面。相信並且期待她們能打得很好 [1]  。”筆耕至今,張然已經出版了多本排球相關的技術著作。因為專業書籍難有銷量,他還自費出書,免費贈閲,甚至在今年,他還有一本新書問世。“這些不只是我個人,而是我們幾代中國排球人所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希望後來人能夠很好地繼承和發揚 [1]  。”
著作等身的“排壇儒將”
張然出版著作 張然出版著作
張然從漳州長泰一路打進國家隊,當教練後又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優秀運動員,成為體壇公認的“眾星之師”,這與他好學習、愛鑽研、善思考、勤總結的特點密不可分。 [2]  張然未經高校系統學習深造,卻憑着頑強的毅力,刻苦自學文化知識和排球理論,被國家體委評為中國第一批國家級教練員,後為南京體育學院教授。在長期的訓練與比賽實踐中,張然學習掌握到國內外排球發展動向以及各國先進訓練理念,並利用工作之餘,秉燈執筆,著書立説。 [2]  早在1959年,張然所著《排球——中級技術讀物》一書便因具有較高的普及率與實用性大獲好評。至今,張然出版有排球著作12部(其中6部與他人合著),在國內外媒體發表文章或評論近400篇。張然通過自學獲得英語四級證書,並通過考試取得國際排聯高級講師資格。他在國內,常受國家體育部門委派為教練員訓練班 [2]  ,或被相關高校邀請為研究生班講課;在國外,屢被國際排聯委派、或被相關國家、地區排球協會邀請去講學,先後到過30幾個國家或地區。 [2]  老驥伏櫪志不渝,華髮縱生猶未停。專業書籍難有銷量,為推廣排球專業技術,張然曾自費出書,免費贈閲。去年,已是九十高齡的張然收集平生所作與排球訓練理念和比賽規律相關的文章,出版《新編排球訓練縱談》一書。張然説:“我希望把我們中國幾代排球人的經驗記錄下來,加以傳承與發揚。並期待中國排球事業,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2] 
張然著作等身,卻無一自傳。採訪前,他與記者約法三章:報道我要實事求是,有依有據。採訪中,他又幾次提醒切不可人為拔高。行至文末,記者落筆尤為謹慎,謹以張然在《新編排球訓練縱談》一書中對自己的總結作為結尾:在他71年的排球生涯中,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只是腳踏實地做了幾件實事,那就是培育有用人才、履行排壇重任、傳播業務知識、探索訓練規律。 [2] 
排球基地落户漳州的“建言者”
張然 張然
據袁偉民主編的《中國排球運動史》記載,1972年,為發展排球事業,國家體委決定在我國南方建立一個排球訓練基地,以進行排球集訓大會戰。為選擇合適的集訓基地,國家體委排球處委派當時在排球調研組工作的張然南下考察。 [2]  作為國家體委調研組專家,張然一路南下走訪了幾個地區,最後選中福建漳州,並將考察結果和基地選址建議上報國家體委。報告中他提到,把漳州作為排球訓練基地有4個優勢,即:領導重視體育;羣眾喜愛排球;冬季氣候宜人;物質產品豐富。 [2]  建基地是大事,為慎重起見,時任國家體委排球處處長的錢家祥看過張然的報告後,又帶上國家體委財務司的同志赴漳實地考察,證明張然反映屬實,遂上報國家體委,最終決定將基地設在漳州。採訪中,張然坦言,當時雖懷有對家鄉的情感,但也不帶私心雜念,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漳州客觀條件和主觀努力均符合國家排球訓練基地建設需要。 [2]  中國首個排球訓練基地定址漳州後,短短23天,六個訓練用的竹棚館搭建而成,國家冬訓隊如期開進漳州,中國第一次排球大集訓就此在漳州這座千年古城拉開序幕。1973年,國家體委開始正式投資興建漳州排球訓練基地,為漳州成為“中國女排的孃家”“世界冠軍的搖籃”奠定了基礎。 [2] 
“漳州基地為國家隊做了很大貢獻,可謂功不可沒。”張然表示,集訓大練兵培養了幹部,造就了教練,錘鍊了隊員,積累了經驗,提升了我國排球技戰術水平。在漳州基地集訓四年之後,隊員的技術水平日趨成熟,這為1976年中國女排重新組建打下了堅實基礎。張然提到,漳州排球訓練基地在膳食營養、烹調口味 [2]  、場地保障、醫療康復等後勤服務方面堪稱一流。國家之後也在其他地區興建了訓練基地,後建的基地雖硬件更好,但軟件方面有所不足。其他基地曾派人到漳州基地考察學習,但漳州的有些經驗和優勢是無法複製的,不少隊員還是喜歡漳州基地,甚至把漳州當作奪冠的“福地”。 [2]  今年,漳州市委市政府啓動“中國女排孃家”基地項目建設工作,該項目預計於2023年——漳州基地建立50週年之際建成投用。聞此消息張然十分高興,當即表示:“漳州基地能夠繼續為國家排球事業做貢獻,我和大家一樣充滿期待。建成後,只要身體允許,我一定要回去看一看。” [2] 

張然出版著作

張然出版著作 張然出版著作 [8]
《排球訓練雜談》、《排球訓練雜談(增訂本)》、《排球——中級技術讀物》、《新編排球訓練縱談》等 [2]  [7]  。至今,張然出版有排球著作12部(其中6部與他人合著),在國內外媒體發表文章或評論近400篇。 [2] 
其中《排球訓練雜談(增訂本)》該書主要內容,原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撰寫的序言中所説:“涉及當前我國排球訓練和比賽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分析情況,實事求是,筆鋒所至,以理説事,具有較強的邏輯性、針對性和説服性。 [7] 
張然出版專著《新編排球訓練縱談》。袁偉民在該書序言中寫道:“張然是新中國排球發展史上所剩無幾的先行者、實踐者和見證者。” [13] 

張然社會評價

袁偉民在率領中國女排奪取三連冠後曾説:沒有張指導就沒有我的今天,他一直把張然當作自己的恩師(袁偉平)
袁偉民在張然出版專著《新編排球訓練縱談》的序言中寫道:“張然是新中國排球發展史上所剩無幾的先行者、實踐者和見證者。” [13] 

張然人物爭議

曾經培養出袁偉民、鄒志華等一代名帥的年已八旬開外的中國排球界江蘇籍元老張然教練寫的《中國女排 為何兵敗東瀛》文章刊登在中國排協官網,文章筆鋒犀利,深刻分析了中國女排在東京奧運會賽場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批評了郎平教練在這個週期的一些做法,引起全國各界的廣泛關注。隨後中國排協在官網發佈聲明,對昨天前中國排球界元老張然在中國排協官網刊登的文章進行了解釋,並表示不否定郎平教練做出的巨大貢獻,而且中國女排一定能夠走出陰霾。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