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晶

(安徽大學法學院教授)

鎖定
張晶 男,1961年10月生,安徽鳳台人,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安徽大學法學院教授,刑法學專業、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文名
張晶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1年10月
畢業院校
安徽大學
主要成就
參與或主持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5項。
出生地
安徽鳳台
代表作品
合著或主編《罪名辨析》等八部
職    稱
安徽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晶人物經歷

1983年畢業於安徽大學法律系法學專業。1993年起,先後任安徽大學法律系副主任、法學院副院長、成人教育學院副院長、教務處副處長兼公安學院副院長等職,現任安徽大學教學評估辦公室副主任。
社會兼職
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法學會青少年法律研究會副總幹事、安徽省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顧問。

張晶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法學教學研究與高等教育學研究。

張晶主要貢獻

主持或參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5項。
著作論文
合著或主編《罪名辨析》《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論與實踐》《探索與實踐:安徽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理論研究》《治安管理處罰概論》等著作,在《法學》《政法論壇》《法學家》《青少年犯罪問題》《中國高等教育》《中國大學教學》《高等理科教育》《武漢大學學報》《安徽大學學報》等期刊和學報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主要研究成果:
一、著作類:
《罪名辨析》(合著),浙江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論與實踐》(主編),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探索與實踐:安徽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理論研究》(主編),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治安管理處罰法概論》(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二、論文類:
[1]《懲治腐敗必須加強法制》,載《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2;
[2]《罪名的語法現象分析》,載《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2;
[3]《關於憲法監督的比較與思考》,載《政法論壇》,1995/05;
[4]《當前影響社會治安秩序的消極因素及其對策研究》,載《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6;
[5]《減刑制度初探》,載《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2/01;
[6]《本科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載《高等理科教育》,2002/04;
[7]《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表象及其與犯罪人的角色轉換》,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論與實踐》,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8]《教學事故的責任追究與預防》,載《中國大學教學》,2003/03;
[9]《交通肇事後因逃逸緻人死亡案件探討》,載《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5;
[10]《從大學的開放性談大學生犯罪與法制教育問題》,載《青少年犯罪研究》,2004/06;
[11]《加強本科教學工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綜述》,載《高教領導參考》,2004/14;
[12]《高智能犯罪研究》,載《法學》,2005/03;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學文摘卡》2005/02摘要轉載;
[13]《學分制及其構成要素》,載《探索與實踐:安徽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理論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4]《試論犯罪的文化成因及防控》,載《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4;
[15]《不當得利行為能否構成侵佔罪》,載《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5/05;
[16]《“九九情色論壇”案的犯罪學評析》,載《青少年犯罪問題》,2005/05;
[17]《契約倫理與當代中國權利立法》,載《法學家》,2005/06;
[18]《以學分制改革為抓手,優化人才培養過程》,載《中國高等教育》,2005/10;
[19]《現代教育理念下學分制管理模式的框架設計和運行研究》,載《高等理科教育》,2006/01;
[20]《撲克牌通緝令引發的法律思考》,載《廣州公安幹部學院學報》,2006/02;
[21]《對犯罪現象的理性認識》,載《武漢公安幹部學院學報》,2006/03;
[22]《論犯罪欲抑制及其心理預防》,載《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5;
[23]《加強社區平安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保障》,載《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犯罪社區控制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8月;
[24]《文化衝突中的青少年亞文化羣特徵和成因探析》,載《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06;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青少年導刊》2007/02全文轉載;
[25]《留守兒童的權益保護及其法律對策研究》,載《青少年犯罪問題》,2007/03;
[26]《少年檢察制度的階段性構建與具體措施運用的探討——結合暫緩起訴制度在少年檢察中的試點》,載《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01;
[27]《淺談“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組織與實施》,載《教育教學改革與教育創新探索》,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8]《論新<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五大特點》,載《青少年犯罪問題》,2008/01;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青少年導刊》2008/10全文轉載;

張晶獲獎記錄

1995年《罪名辨析》(合著)獲第一屆安徽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7年《法學專業社會調查環節的改革與實踐》項目獲安徽省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2年《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論與實踐》(主編)獲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優秀論著二等獎,《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表象及其與犯罪人的角色轉換》獲優秀論文三等獎;2004年《從大學的開放性談大學生犯罪與法制教育問題》,獲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三等獎;2006年《加強社區平安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保障》一文獲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犯罪社區控制理論研討會論文一等獎,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二屆學術年會法學專場“和諧社會與法治保障”論壇二等獎;2002年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犯罪研究學術團體先進工作者;2003年被安徽大學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5年被安徽省法學會評為優秀學會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