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景儒

(北宋官員)

鎖定
張景儒(1018—1070),字文通,河南洛陽人。光祿少卿張師錫子。以父蔭補官出仕。歷任河南府密縣主簿、知新鄭、晉城兩縣。後以父致仕,恩授孟州觀察推官,又再歷任鄭州觀察、河陽三城節度推官。父死守喪,服除用薦改授衞尉寺丞,遷大理寺丞、太子中舍,歷知河南伊闕、眉州彭山和河南長水三縣,又曾管勾永興路機宜,又籤書永興軍判官,賜緋魚銀魚。 [1] 
本    名
張景儒
文通

張景儒人物生平

張景儒祖上自許州(今河南許昌市)遷洛陽。他的曾祖父張誼在五代後唐時舉進士,到後漢官至中書舍人。 他的祖父張去華是建隆二年(961)的狀元,在真宗朝最後官至工部侍郎致任。他的父親張師錫官至光祿少卿致仕。他的叔父張師德是大中祥符四年(1011)的狀元,官至左諫議大夫
張景儒以父蔭補官出仕。他先娶三司鹽鐵副使楊日華之女,楊女死後,他續娶楊畋之妹。歷任河南府密縣(今河南新密市東南30裏)主簿、知鄭州新鄭縣(今河南新鄭市)、知澤州晉城縣(今山西晉城市)。後以父致仕,恩授孟州(今河南孟州市)觀察推官,又再歷任鄭州(今河南鄭州市)觀察、河陽三城(即孟州)節度推官。父死守喪,服除用薦改授衞尉寺丞,遷大理寺丞、太子中舍,歷知河南伊闕(今河南伊川縣西南古城村)、眉州彭山(今四川眉山地區彭山縣)和河南長水(今河南洛寧縣西四十里長水鄉)三縣,又曾管勾永興路機宜,又籤書永興軍判官,賜緋魚銀魚。
因他的家世,以及與楊畋的關係,曾任宰相或使相的大臣包括文彥博、韓琦、曾公亮、宋庠及王德用出鎮時都闢他為幕僚,都有能稱。王德用曾薦他試學士院,可惜他只能升一任,當不上翰林學士。他在長水縣時,三司每年要在該地買木材值數百萬,全數配給民間,該地百姓都不堪其苦,他就平其估值,置場和買,人們都覺得方便。墓誌銘的作者陸經説他“外質內明,恬於榮利,遊諸公間,莫不善客待之”。他相交的多是將相名臣,他們都肯推薦他,可惜他仍是官運不濟,無法得到大用。他於熙寧三年(1070)二月三日卒於洛陽永泰坊私邸,年僅53歲。
熙寧八年(1075)九月,其家人將他葬於河清縣(今河南孟津縣東南25裏)平洛鄉上店村祖墳,並請得與張景儒同裏的陸經為其撰寫墓誌銘。到元祐七年(1092)八月九日,他的長子張浩又將他的墓遷葬於洛陽縣杜翟原,那是他的妻父楊琪妻兄楊畋墓地所在。 [1] 

張景儒個人作品

他有文集十卷,號《清白集》。 [1] 

張景儒親屬成員

他與楊畋妹育有四男四女,四男分別名為張浩、張洄、張澄和張渙, 四人後來皆舉進士。女四人,長適孟州觀察推官李曈,次適進士王格。有孫男五人,孫女一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