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方白

鎖定
張方白,男,1962年9月生於湖南衡陽,本科,1980年12月參加工作。 [1] 
現任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研究員。 [2] 
中文名
張方白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衡陽
出生日期
1965年
畢業院校
中央美術學院
代表作品
《風景》《家族》《四月雪》
主要成就
首屆中國油畫雙年展學院獎
職    務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藝術設計系油畫教研室主任

張方白人物經歷

1981年畢業於湖南藝術學校舞美系,199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獲學士學位,1993年獲首屆中國油畫雙年展學院獎,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研究生課程班。1991-1995年任教於湖南衡陽師範學院美術系,1995-2001年任教於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2002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首屆博士課程高研班。

張方白參加展覽

張方白主要個展

2017 方白同名個展/户爾空間/柏林
2014 張方白個展庫帛H畫廊斯圖加特德國
2013 立場/美崙美術館/長沙/中國
2013 張方白油畫展/GALERIE PHILINE CREMER/杜塞爾多夫/德國
2011 獨立/亞洲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2008 張方白藝術展/J.BASTIEN畫廊/比利時
2007 華夏:張方白的世界/莎拉·希爾頓藝術博物館/芬蘭
2005 鷹的形象·張方白油畫展/阿斯特利藝術館/瑞典
1991 張方白油畫展/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中國

張方白主要羣展

2017 中國匯—中國當代藝術展/大都會展覽館/美國
金磚五國會議展/夏門會議中心/廈門
2016 平遠——中斯當代藝術展/UGM美術館/馬裏博爾/斯洛文尼亞/今日美術館/北京/ 中國
2015 中國8《概況視野中國》/威斯特法倫會展中心/杜塞爾多夫/德國;中國8《視野世界的詞彙》/MKM庫珀斯米爾勒當代藝術博物館/杜伊斯堡/德國
2014 首屆新疆國際雙年展/烏魯木齊國際展覽中心/烏魯木齊
2013 文化·精神·生成/莫拉宮殿/威尼斯/意大利;窮盡:德國新表現主義—當代藝術大
展/展洲國際/北京
2012 在當代·中國油畫雙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2010 新東方精神/亞洲藝術中心/北京/中國;中國當代藝術新浪潮/加州大學首府美術館
/美國
2008 磨石·中國瑞典繪畫聯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磨石·中國瑞典繪畫聯展/瑞典
東方物館/瑞典
2007 後先鋒中國新藝術展/香港/中國
1993 首屆中國油畫雙年展(獲學院獎)/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1991 91中國油畫年展/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中國 [2] 

張方白人物評價

張方白不是一個“流行化”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不是那種“速成”的樣式追模、符號製造或圖像挪用等簡單方法所能觸及到的。雖然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各種理論為這些平面化、拒絕深度的“藝術形態”提供了“暫時的庇護所”,讓人暫且在貌似強大和宏偉的理論面前進行一種“前理解式”地“見證”圖像和文本高深的“視覺儀式”,然而一旦潮流退去,作品的單薄不得不如實地言説出“創造性”的缺失與“實驗精神”荒廢的文化事實。恰恰相反,自1980年代投身當代藝術的張方白沒有盲目跟隨外部風向的局部變動,多年堅定的行動表明,他選擇的是一條沉潛於內心世界並反覆錘鍊語言表達思想的當代學路。
與那些生活在1980年代的藝術家一樣,“改革開放”的起始為那代青年創造了接觸外部世
作品 作品
界的條件,大量的西方哲學與藝術流派湧入中國,使得他們有機會通過學習“西方現代藝術”來實現“與國際接軌”並“改良中國文化”的強烈願望。自那時起,張方白彷彿找到了自己和自己的事業,自然而然並充滿熱情地投入其中。在他很早的一幅《風景》作品中,就能看到德國表現主義的影子,這種藝術語言在八十年代的中國語境中無疑是具有先鋒性的。“八五新潮”期間,他從湖南動身前去浙江美術學院(今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在那裏瞭解到了谷文達耿建羿等一批前衞藝術家的最新動態;同時在“浙美”的圖書館,他接觸到了日本版畫家東方梽功的畫冊並開始思考“為什麼現代化進程中的日本表現主義油畫很少出現大師而東方梽功確可以成為那個時代能與西方對話的日本藝術家”,張方白得
出的答案是在學習西方的同時,必須得有一種獨一無二的民族性形式,這次分析也成為影響他日後多年藝術實踐中潛移默化的藝術思想。
作品 作品
1987年,張方白
考入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如同大多數青年敏感於社會事件與新鮮事物一樣,張方白首先選擇了“行為”的方式與社會對話,1988年的作品《紅色五0》將整個中央美院仿照新中國五十年代的視覺特徵用紅旗、大字報等元素整個包裹起來,並配合以人羣充滿激情且略帶瘋狂傾向的表演,以此來反思八十年代末的“躁動”、“瘋狂”的社會精神與五十年代在“真誠、熱情”以及“荒誕”等問題的思考。與這個大型的綜合性觀念藝術伴隨而來的是1989年實施的《四月雪》行為作品,漫天飛來的白紙從中央美院灰樓上方逐漸飄滿王府井,這種區域式的“人工造景”通過對社會時事的反應表達了對那個時代“不平靜”的種種文化心理的藝術表達與視覺記錄。
兩次“觀念藝術
作品 作品
的成功實施,不但沒有引導其往“中國早期觀念藝術”的方向進一步發展,反而促使這個“愛好讀書、喜歡探究事物本質”的年輕人產生了對這種前衞方式的反思。他毅然選擇了“迴歸架上”的方式,接下來推出
的《家族——105個頭像》通過有規律的將表情各異的105個頭像排列並置的方式表達了他對時代精神狀況的某種勾勒。《空鳴系列》的畫面用一種“飄
散”的筆觸繪製了一種黑色的微小符號在空中如風飄去的感覺,帶有“嗡嗡”意象的信息是對社會心理的又一種視覺輸出。1991年批評家範迪安先生在中央美院為張方白策劃了他的首次個展“實在”,併為其作品命名,展出了《家族》、《空鳴》以及作為畢業創作的《實在》系列。與“飄散”的筆觸不同,《實在》作品中簡潔濃重的邊緣線、內部厚重而講究層次的筆觸以及堅實的力量感是他“凝固”風格的開始,這個系列通過一種“既像人又不像人、孤獨的、簡約軀體的符號”(畫家自語)表現並帶抽象性地完成了對某種靈魂性意象的探索。批評家慄憲庭説“有一種凝固的東西”;巫鴻強烈的感受到“一種襲面而來的精神魂魄”。應該説,自1987年以來美術界開始的針對“八五新潮”後期出現的種種問題而展開的“純化語言”與“大靈魂”的學術討論對張方白藝術思想的成熟奠定了關鍵的基礎,“錘鍊語言表達觀念”成為他藝術思想體系中的中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