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愛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鎖定
張愛廷,男,1939年2月出生,漢族,浙江青田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田石雕代表性傳承人。 [1] 
中文名
張愛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浙江青田
出生日期
1939年2月
畢業院校
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
代表作品
《壽星》,《舞獅》,《連年有餘》(青田石雕特種郵票)

張愛廷人物經歷

唐女馬球圖
唐女馬球圖(5張)
張愛廷,男,浙江青田人,生於1939年。1957年開始從事青田石雕,先後任青田石雕廠創作組組長、廠長。1958年至於1960年以優異成績讀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民間工藝美術系。1967年至1968年作為專家被國家派遣赴阿爾巴尼亞傳授石雕技藝。1957年經浙江美術學院邀請在該院雕塑系任教一年。1988年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1989年赴日本作技術交流和表演。199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1993年被國家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榮譽稱號。四十多年來,張愛廷大師摯愛青田石雕藝術,潛心於人物、山水、花鳥和動物的創作,造詣頗深。特別是在人物創作上,鑑古通今,融貫中外,獨闢蹊經,意藴深厚,形神臻於完美,為工藝美術界所推崇。

張愛廷成就榮譽

張愛廷大師摯愛青田石雕藝術,潛心於人物、山水、花鳥和動物的創作,造詣頗深。特別是在人物創作上,鑑古通今,融貫中外,獨闢蹊經,意藴深厚,形神臻於完美,為工藝美術界所推崇。1965年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百琦合作的“滿載送市場”在《人民畫報》上刊登。1984年作品《壽星》刊登於《中國工藝美術》一書外文版。1987年作品《舞獅》被國家工藝美術珍寶館收藏。1992年作品《連年有餘》入選國家郵電部發行的青田石雕特種郵票。1996年作品《民族英雄陳化成抗英》被上海華烈士陵園收藏陳列,八件作品在第一屆世博會上獲獎。2001年作品《喜悦》在中國國石精品展評中獲特等獎。2003年作品《田園歡歌》在中國國石精品展中獲金獎。1997年中央電視台對張愛廷進行了採訪,並於同年4月2日在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中播出專題節目“東方之子——張愛廷”。
1965年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伯琦合作的“滿載送市場”在《人民畫報》上刊登。1984年作品《壽星》刊登於《中國工藝美術》一書外文版。1987年作品《舞獅》被國家工藝美術珍寶館收藏。
1992年作品《連年有餘》入選國家郵電部發行的青田石雕特種郵票
1996年作品《民族英雄陳化成抗英》被上海華烈士陵園收藏陳列,八件作品在第一屆世博會上獲獎。
2001年作品《喜悦》在中國國石精品展評中獲特等獎。
2003年作品《田園歡歌》在中國國石精品展中獲金獎。1997年中央電視台對張愛廷進行了採訪,並於同年4月2日在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中播出專題節目“東方之子——張愛廷”。
2022年5月23日,浙江省2021年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活動評估結果為合格(公示)。 [2-3] 

張愛廷人物評價

美是人們在勞動中創造的。這些石雕藝人,正是憑着這種鑽勁、韌勁,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不斷地創造着美。張愛廷,這位受人尊敬的藝術大師,正是他們之中的一員。他的作品不可謂不多,成就不可謂不大,但他從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就,正象他在談話結束時對我説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藝術是無限的。我要在有限之年去追求無限的藝術”。

張愛廷人物軼事

工藝美術大師張愛廷和他的《豐收》
青田石雕郵票首發式上發行的四枚郵票中,面值四十分的《豐收》的作者就是浙江工藝美術大師、縣政協委員、縣石雕廠黨委書記張愛廷。張愛廷來説,國家、集體的利益高過自己的利益。他利用業餘時間創作的精雕作品,在市場上都是搶手貨,價錢看好,但只要國家收藏需要,他寧可錢少,也要將作品獻給國家。一次,他的力作“舞獅”被人看中,出價五萬元。同時,國家珍寶館也看中這件作品,想以三萬元收購珍藏。在兩萬元的差價面前,張愛廷毅然選擇了後者,把“舞獅”獻給了國家珍寶館。事後,有人説他太傻了,白白丟了兩萬元錢。而張愛廷自有他的想法,他説:“這是國家的需要,不給錢也應該奉獻。我不能為了兩萬元錢而忘記國家利益”。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件雕刻精細、寓意深遠的石雕精品問世了:上部兩個小孩一蹲一站,底下一個小孩騎在魚背上,質感細膩,衣紋線條簡潔飄動,人物栩栩如生;如意、荷葉、鯉魚、珠寶等襯物形象逼真。整個作品佈局合理、渾然一體,激起人們無盡的遐想,給人以美的享受。作品問世以後,曾先後被選送到日本新加坡、香港、加拿大非洲等地展出,獲得了各地觀眾和行家的好評。1992年11月,“連年有餘”被國家郵電部定名為《豐收》,製成郵票發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