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恭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鎖定
張恭,字同伯。浙江金華人。早年創設“積穀會”和“千人會”,聯絡會黨,並加入光復會。1907年與徐錫麟秋瑾等共組浙東光復軍,準備發動武裝起義。徐、秋遇難後,被通緝,旋赴日本。
1908年歸國,約熊成基等謀起義,不意謀泄,被端方所捕。武昌起義後獲釋,乃召集舊部,擬北伐,而議和告成,遂至杭州任同盟會浙江支部長,並創辦《平民日報》。後因操勞過度病逝。 [1] 
中文名
張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浙江金華
出生日期
1877年
逝世日期
1912年10月5日

張恭早年經歷

張恭,一名臨,字伯謙,又號同伯,人稱同伯先生,浙江金華人。清末著名會黨龍華會的創始人之一,浙江早期革命理論宣傳家,對傳播革命思想、浙江光復貢獻卓著。張恭天資聰慧,從小就有“神童”美譽。

張恭反對帝制

1888年,12歲的張恭考取頭名秀才,進人麗澤書院深造。1900年,張恭在杭州紫陽書院讀書時,毅然接受了湖南自立軍首領唐才常弟弟唐才中授予的“富有票”(唐才常召集同志人自立會的會證),萌發了武裝推翻清政府的思想。1902年,張恭鄉試中舉。
為了發動羣眾,張恭自己出谷100石,倡導成立積穀會,獲得廣大民眾支持,人會人員大量增加。張恭乘勢將積穀會改為千人會。
金華歷來會黨林立,後來逐漸統一到終南會。在1901年前後,由何步鴻、朱武兩會主正式介紹張恭、沈榮卿、周華昌等人人會。不久,何步鴻病卒,朱武離開浙江,終南會陷人羣龍無首的混亂狀態,隨時有解體的危險。張恭與沈榮卿、周華昌商議,利用當時金華“若要天下真太平,除非龍華會上人”的民謠,建立龍華會。1902年5月13日,龍華會在金華關王殿正式成立,眾推沈榮卿為會主,張恭、周華昌為副會主。龍華會是辛亥革命時期浙江最主要的會黨,本部設在金華,由張恭親自執掌。府屬八縣各設分部。永康分部由沈榮卿主持,分管東陽、衢州一帶會務;義烏則由吳琳謙負責。會員多達2萬人。
1904年5月,張恭以《蘇報》為榜樣,創辦了金華第一份報刊《萃新報》。該報《發刊詞》宣稱:“墨墨國民,處此天演物競之世界,豈能倖存乎?”“創《萃新報》,採輯海內外新報之學説叢談,為我桑梓同胞作警曉鍾,作渡津後。異日者,跳出黑暗界,步行紅日中,或起點於是與!”《萃新報》一創刊,張恭和金兆鑾、蔡汝霖、洪承魯等10人共同發起組織“八婺開通學社”,進一步宣傳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創辦工商業。
《萃新報》宣揚民主共和,鼓吹民族革命,被嚴州知府錫綸所聞,進稟浙撫,謂“該報出語狂,請封禁以正士習”幸被在《杭州白話報》供職的魏蘭偵知,緊急通知張恭做好準備,張恭等人才倖免於禍。這就是有名的《萃新報》案。同時,張恭是徽戲行家,組織劇團“張恭大班”與“張恭小班”,進行革命宣傳。同年9月,張恭與陶成章、黃興等密商,擬在浙江發動各地會黨舉義,以響應華興會黃興在湘鄂舉義。後因獲悉湖南馬益福已失敗曬性,只得按兵不動。此後,徐錫麟、秋瑾領導的皖浙起義就是以龍華會為重要的依靠力量,張恭,沈榮卿、周華昌等人也先後到大通學堂接受訓練。
1907年,秋瑾與張恭等會黨首領共同制定了光復會職員16級。徐錫麟為統領,秋瑾為協領,張恭、王金髮等會黨首領為分統。龍華會徐順達為參謀,負責協調金華、蘭溪、湯溪、浦江四縣軍事。此為浙江起義的中心。秋瑾又編制各會黨羣眾為8軍,與諸軍共同議定作戰計劃:“先由金華起義,處州應之,侯杭城清兵出攻金處,即以紹興義軍渡江以襲杭城,軍學界為內應。若攻杭城不拔,則返軍紹興,人金華,道處州,出江西,以通安慶。”然而,會黨某些首領缺乏紀律性,經常泄密,徐順達與龍華會交通部長倪金先後被捕遇難,先後列難者達20餘人。不久,徐錫麟倉促起事,事敗遇難,秋瑾隨後遭遇不幸,皖浙起義完全失敗。清政府革去張恭舉人頭銜,懸賞白銀1000兩,四出搜捕。張恭隱置到宣平山雙龍會首領王金寶舊部家中,後毀容東渡日本。在日本,張恭加入同盟會,任職《民報》編輯部,編《民報》及其增刊《天討》,積極宣揚民主革命思想。此時,張恭化名“萬平”,意即萬物平等。張恭還以“卷重”“卷施”為筆名,暗示要捲土重來。
1907年冬,張恭、陶成章等計劃重新組織龍華會。1908年春,張恭與陶成章“攜炸彈歸國”回上海。陶成章原和張恭約定,一起到南洋羣島籌集革命經費,但陶成章因故未來,此議遂宴。張恭原本打算潛回浙東召集舊部,重舉義旗。此時,光緒帝、慈禧太后相繼去世。革命黨人覺得革命時機來臨。張恭與褚輔成、陳其美商議,欲圖起事。陶成章此時也準備聯合東南五省會黨,組建革命協會。雙方遂約定在上海天保客棧召開全浙黨人會議,準備先在浙江起義。然而,由於叛徒出賣,革命秘密聯絡點天保客棧被查抄,張恭被捕,起義計劃失敗。張恭後被因禁於南京監獄。張恭雖身陷圖圈,但氣節未變,當聽到黃花崗起義失敗的消息,張恭悲憤交加,竟至嘔血。
1911年12月2日,江浙聯軍光復南京,張恭方才出獄。張恭在杭州稍作逗留後,即馳赴金華。金華萬人空巷,在小碼頭迎接張恭。張恭擔任金華民團長,立即召集舊部,積極訓練,準備進軍北上,因南北議和成功,才未出師。隨後,張恭去杭州擔任同盟會浙江分會會長,兼任都督府參議,創辦《平民日報》。
1912年8月,張恭抱病到金華參加追祭革命先烈大會,親撰祭文,躬自朗讀,詞極悲憤,遂致當場吐血,一病不起。10月5日,張恭溢然長逝,年僅36歲。金華人民遵照張恭生前願附葬於嶽王陵附近的遺願,經浙江省軍政府批准,葬於杭州棲霞嶺。孫中山親自來杭禮葬張恭。金華人民在府城隍廟建立“烈士祠”,奉祀張恭、徐順達等龍華會殉難先烈。 [2] 
參考資料
  • 1.    張明觀,張慎行,張世光編著,南社社友圖像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10,第263頁
  • 2.    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辛亥革命浙江人物譜,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第198~2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