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思仲

鎖定
張思仲(1935年4月30日—2017年11月26日),男,教授,遺傳學博士生導師,1935年4月30日生於四川江津,1952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1954年公派到前蘇聯列寧格勒第一醫學院留學。1960年學成歸國,在原子能研究所從事醫學輻射防護研究工作。1974年調入原華西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工作。1978至1980年,由國家教育部派遣到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醫學所訪問學習。回國後,在國內率先成立由衞生部首次批准的醫學遺傳研究室,組織創辦《遺傳與疾病》雜誌(現名《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擔任該雜誌主編20餘年。1988年,牽頭成立四川省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專委會,連任5屆主任委員,為四川省醫學遺傳學發展和產前診斷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2017年11月26日,張思仲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成都逝世,享年82歲。 [1] 
中文名
張思仲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5年4月30日
逝世日期
2017年11月26日
畢業院校
聖彼得堡醫科大學
出生地
四川江津

張思仲人物經歷

1952-1954年於北京大學醫學院和北京外國語學院二部肄業。
張思仲 張思仲
1960年畢業於聖彼得堡醫科大學
1979-1980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瑞典卡羅林醫學院諾貝爾醫學研究所醫學細胞遺傳研究室學習。
1990-1999年期間分別在美、加、德學術訪問13個月。曾在中科院原子能所、華北工業衞生所從事輻射醫學防護研究。
1974年起在華西醫科大學工作。曾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學遺傳研究室教授,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衞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大學“214重點人才工程計劃”二層次人才。

張思仲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醫學遺傳學會主任委員。
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衞生部生殖健康專家組成員。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專家組成員。
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總編輯。

張思仲人物逝世

2017年11月26日17時,中國著名醫學遺傳學家、川大華西醫院醫學遺傳中心博士生導師張思仲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成都逝世,享年82歲。 [1] 

張思仲研究方向

人類基因組疾病相關基因多態性; 原發無精相關基因的異常與克隆。

張思仲主要貢獻

主要從事醫學遺傳學基礎及臨牀研究。主持完成了我國規模宏大的遺傳病流行病學綜合調查研究,弄清了人羣的患病情況。通過對成人多囊性腎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等多種遺傳病的研究和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重大課題,發現了許多有意義的致病基因異常與羣體多態性資料。先後承擔和參與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在內的課題20餘項,對原發無精症的病因和相關基因的克隆,人類睾丸基因表達譜的建立,精子發育相關鋅指蛋白新基因的克隆表達和功能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分離並在GenBank中註冊了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類和小鼠與精子發生有關的新基因。在無精症相關基因的分離克隆和突變分析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發表論文180餘篇,其中Hum Genet,Am J Med Genet,Hum Mut等國外知名刊物40篇。獲得多項國家專利。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及部省級獎多次。創辦和主編了《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該雜誌現已為IM、EI、EM等六種國際主要檢索系統所收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