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志雲

(京劇藝術家)

鎖定
張志雲,京劇藝術家,自幼酷愛京劇,13歲學戲、練功,初學花旦,師從瑞曼雲、陸蕊芬、趙麗秋先生,學演了《拾玉鐲》《鐵弓緣》《金玉奴》《荷珠配》《小放牛》《十三妹》等劇;後於1960年拜師張貫珠(王瑤卿先生大弟子)學演了《貴妃醉酒》《穆柯寨》《大保國》《二進宮》《紅鬃烈馬》等戲;1963年曾向李麗芳先生學習《秋江》《佘賽花》等戲,得到領導培養成為劇團青年主演,得到觀眾喜愛;1979年被選調到中國人名解放軍戰旗京劇團成為一名文藝戰士,服務於邊防哨所第一線。常演出劇目《沙家浜》《紅燈記》《紅色娘子軍》等戲,深受廣大戰士的歡迎喜愛,同時虛心學習了聲樂的發音技巧,並把它科學的融入到京劇的演唱,所以儘管年過花甲,聲音仍然悦耳動聽,同時還幫助許多同行和票友朋友提高演唱技巧,在吐字歸韻、用氣發聲等方面,使他們受益匪淺。於1980年轉業回到天津是京劇團。
本    名
張志雲
所處時代
主要作品
《北湖小志》
主要成就
被天津市評為“十佳票房”
籍    貫
甘泉(今江蘇揚州)人
職    業
京劇藝術家

張志雲學藝經歷

1982年於天津經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世麟先生的引薦拜在程派藝術家趙榮琛先生的門下並得到趙老師的真傳,學演了《鎖麟囊》《荒山淚》《三擊掌》《燭影記》(即全部賀后罵殿)、《朱痕記》《紅鬃烈馬》《玉堂春》《春閨夢》《六月雪》《審頭刺湯》《三孃教子》等戲。

張志雲社會演出

學戲期間,在天津中國大戲院,第一文化宮演出《鎖麟囊》《荒山淚》《六月雪》等戲,並和老生名家程正泰先生合演《紅鬃烈馬》,與馬派名家張克讓多次合作演出《三孃教子》《四進士》等戲和言派名家任德川先生多次合作演出《賀后罵殿》《朱痕記》等戲;與名家朱寶光先生合作演唱《三孃教子》;特別是徽班進京200週年之際和李榮威先生進京合演《六號門》受到專家觀眾好評。在2001年紀念趙榮琛先生去世五週年之際在上海逸夫舞台成功演唱了《玉堂春》得到了領導同行和觀眾的熱烈歡迎。
張志雲與丈夫李榮威先生致力於傳承京劇藝術,在天津創辦了研習程派藝術的“秋榮社”,學生人數多達七、八十人,為程派藝術做出了突出貢獻,被天津市評為“十佳票房”。 [1] 
張志雲無私的奉獻培養了許多程派專業人員;如上海京劇院程派演員趙歡,經張志雲老師為其啓蒙,一年內吃住、學習在張志雲李榮威家中,滲透了二位老人的許多心血後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戲劇藝術學院,成為優秀的程派傳人,還有現就讀中國戲曲學院的學生殷嬋娟,戲曲學院附中的李新宇都在各自的學校繼續學習程派藝術。
張志雲老師謙虛好學,為人低調,無私地培養輸送程派人才,受到同行們的高度評價和愛戴。她表示要活到老學到老,按照她的恩師趙榮琛先生對她的要求,對程派藝術精雕細研,努力攀登,為京劇藝術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