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履謙

(赤峯敖漢的愛國學儒)

鎖定
張履謙,字陸吉,號益吾,漢族,敖漢旗人,清朝光緒二十九年中舉人,光緒三十年中進士,後被授為中憲大夫、通議大夫,正三品 [1] 
陸吉
益吾
所處時代
清朝 民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本    名
張履謙
在我國科舉制度中,張履謙是赤峯地區1300 年中唯一考中的進士。
張履謙志存高遠,德才並舉,心繫國家,是一位不乏愛國愛民可貴情懷與民族大義的愛國學儒。解放軍少將李鏡所著紀實文學《農奴戟·英雄血》中記載: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時任陝西省高等法院刑庭審判長的張履謙,積極幫助共產黨人的革命事業,在審理王鎖娃等人的“反革命嫌疑”一案時,他以查無實據為由,釋放20 多名共產黨員。在“七君子事件”中,張履謙組織西安的社會名人上書國民政府,呼籲聯共抗日,為營救愛國進步人士起了重要作用。抗戰時,張履謙還積極鼓勵張學良聯共抗戰。“七·七”事變後,他鼓勵家人報考軍校投身抗戰,其堂侄張鍾秀和堂孫張汝誠投筆從戎,為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國共合作後,張履謙聯合了許多社會賢達為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捐助大量款物。抗戰勝利後,內戰又起,張履謙為國憂心,於1946 年病逝,終年七十三歲。
2005 年,敖漢旗政協和敖漢旗委統戰部舉辦了“紀念張履謙中進士100週年座談會”,對張履謙給予了高度評價。2008 年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議,在箭橋中學塑立了張履謙銅像,以勵後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