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少舫

鎖定
張少舫(1905年—1943年2月21日),江西瑞金人。早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黃埔軍官學校畢業後,在中央訓練團軍官研究班第3期、中央軍校校尉班學習,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新兵補充旅副旅長、魯蘇戰區第113師少將參謀長。 [1-2] 
1939年魯蘇戰區成立,張少舫隨于學忠部在魯蘇戰區堅持敵後游擊戰,抗擊日寇4年多。1943年2月17日,日軍集結兩萬餘人,發動大掃蕩,企圖尋殲魯蘇戰區主力。2月21日,張少舫率部在山東省安丘縣張家餾西南城頂山率部突圍時,不幸中彈,壯烈殉國。 [2] 
中文名
張少舫
別    名
植桴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西瑞金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43年2月21日
畢業院校
黃埔軍官學校
職    業
軍人

張少舫人物生平

張少舫,別號植桴,江西省瑞金縣人。1913年,張少舫入本地學校讀書,後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黃埔軍官學校畢業後,在中央訓練團軍官研究班第3期、中央軍校校尉班學習,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新兵補充旅副旅長、魯蘇戰區第113師少將參謀長。 [1-2] 

張少舫人物事蹟

1938年1月上旬,在淮河阻擊戰中,113師奉命開赴蚌埠,在臨淮關一線沿淮河北岸佈防,阻擊日軍三、九、十五師團北犯。
1939年魯蘇戰區成立,張少舫隨于學忠部在魯蘇戰區堅持敵後游擊戰。 [2]  1941年11月,日偽軍約5萬餘人分3路對沂蒙山區實行“鐵壁合圍”,企圖消滅該區八路軍和魯蘇戰區部隊。張少舫協助戰區總司令于學忠指揮所部堅持戰鬥50多天,殲敵數千人,粉碎了敵人的“掃蕩”。1942年8月,日軍調集1.5萬人發起第四次魯中作戰,對魯蘇戰區主力第113師防區唐王山—擂鼓山一帶實行“鐵壁合圍”。張少舫協助於學忠指揮113師與敵激戰兩晝夜,突出重圍。 [4] 
1943年1月18日,第四師師長吳化文叛變,率部投降日軍。山東戰局突趨緊張。
1943年2月17日,日軍集結兩萬餘人,在土橋一次中將指揮下,發動大“掃蕩”,企圖尋殲魯蘇戰區主力。 [2]  張少舫又率部頑強抗擊敵人。不久,奉命突圍。在張家溜、書院山之線,張少舫的部隊遭到日軍左右夾擊。倉促間,率餘部搶佔了張家溜西南城頂山,居險死守,奮力抗戰。日軍不斷增兵,將張少舫所部800餘人層層包圍。激戰中,張少舫所率部隊殲敵數百,但自己也傷亡過半。2月21日下午,日軍發動總攻擊,中國軍隊全線崩潰。萬分危急中,張少舫率殘餘將士掩護戰區政治部突圍,衝至城頂山西麓一小山坡上,遇到大隊日軍。中國軍隊彈藥耗盡,遂展開白刃格鬥。張少舫沒有長槍,腿部中刀,血流如注,不能行走。高大彪悍的衞士李三友中士前來救護,被敵刺死。日軍知道張少舫是高級軍官欲將其俘虜。張少舫扶着一棵松樹站起身,面朝河北方向,從容舉槍,自戕殉國。 [3-4]  [5] 
參考資料
  • 1.    陳予歡.黃埔軍校將帥錄.廣州:廣州出版社,1998:655
  • 2.    何蘭生編著.中國抗日將領英烈譜 下.北京:團結出版社,2014:520-521
  • 3.    黃埔軍校同學會主編.黃埔師生與抗日戰爭.北京:華文出版社,2017:542
  • 4.    呂東來.台兒莊大戰之黃埔師生錄 上.北京:團結出版社,2015:232-233
  • 5.    張少舫 - 殉國將領  .抗日戰爭紀念網.2023-02-22[引用日期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