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小曳

鎖定
張小曳,1963年6月2日出生於北京,應用氣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 
張小曳於1986年從西北大學化學系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西安黃土與第四紀地質開放研究實驗室工作;1995年獲得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同年被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98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999年獲得首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第一層次人選,同年從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到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工作;2004年至2012年擔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2013年入選中國氣象局科技領軍人才;2014年入選“萬人計劃”第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  。2021年5月,擔任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學院院長。 [12] 
張小曳長期致力天氣及氣候變化中大氣成分作用研究 [3] 
中文名
張小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63年06月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大氣成分與大氣環境》
主要成就
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張小曳人物經歷

1963年06月02日,張小曳出生於北京市。
1982年09月至1986年07月,就讀於西北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大學本科,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6年07月至1991年02月,擔任中國科學院西安黃土與第四紀地質開放研究實驗室研究實習員。
張小曳
張小曳(5張)
1991年02月至1992年02月,擔任美國羅德島大學大氣化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1991年02月至1995年04月,擔任中國科學院西安黃土與第四紀地質開放研究實驗室室主任、助理研究員。
1992年04月至1995年04月,就讀於南京大學大地海洋科學系全球氣候變化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5年04月至1999年01月,擔任中國科學院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室主任、研究員。
1998年08月至1999年01月,擔任美國夏威夷大學海洋學系、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環境監測研究中心訪問教授。
1998年,被國家學位委員會批准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1999年01月至2000年07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
2000年07月至2004年04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200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家羣體資助。
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第一層次人選。
2004年04月至2012年10月,擔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4] 
2012年10月,擔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3] 
2013年,入選中國氣象局科技領軍人才。
2014年,入選“萬人計劃”(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第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9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5] 
2021年5月,擔任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學院院長。 [12] 
2023年,擔任河南大學應對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實驗室主任。 [19-20] 
2023年4月7日,擔任中國氣象局城市氣象重點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16] 

張小曳主要成就

張小曳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小曳在亞洲沙塵暴形成機制及數值預報技術、中國大氣氣溶膠及其氣候效應、與霧—霾聯繫機制及霧—霾數值預報技術等方面取得系統性創新成果,並應用於工程實際,主持建立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系統、亞洲沙塵暴數值預報系統、中國霧—霾數值預報系統,並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11月,張小曳發表論文361篇,第一作者專編著9部,被SCI收錄193篇,SCI他引1.1萬餘次,Web of Science 查h因子55 [5] 
出版日期

作者
出版社
2006.10
《2006年春季的東北亞沙塵暴》
張小曳主編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9.05
《大氣成分與環境氣象災害》
張小曳,周凌晞,丁國安主編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10.08
《大氣成分與大氣環境》
張小曳主編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14.12
《氣象災害叢書 大氣成分與環境氣象災害》
張小曳著
北京:氣象出版社
  • 承擔項目
截至2019年11月,張小曳作為首席科學主持包括兩項973計劃項目在內的三項國家重大計劃項目 [5]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大氣氣溶膠及其氣候影響
中國氣象局科技項目(項目主持人)
沙塵暴形成機制及預報、預警方法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第3課題負責人)
亞洲內陸粉塵與全球及區域氣候、環境變化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及中國科學院匹配項目(項目負責人)
亞洲季風與乾旱環境系統耦合演化過程和發展趨勢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羣體項目(5位主要成員之一)
我國西部乾旱環境演變規律與發展趨勢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專題負責人)

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基金(項目負責人) [5]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9年11月,張小曳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等 [5]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獲獎人員
1997年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1999年
中國黃土與古季風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2000年
西安大氣顆粒物污染及控制
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06年
亞洲沙塵暴及其數值預報系統
中國氣象局研究開發獎一等獎 [6] 

2012年
黃土和粉塵等氣溶膠的理化特徵、形成過程與氣候環境變化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7] 
安芷生、張小曳、曹軍驥、李順誠、劉曉東 [15] 
2017年
我國霧-霾監測與數值預報關鍵技術研發及業務系統建立與應用
中國氣象學會大氣科學基礎研究成果獎 [8] 

張小曳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張小曳經常給學生們講,“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是非常好的,你可以選擇感興趣的研究方向,能為國家做很多事情,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希望有更多的學生投入到科學研究、科學報國之中” [9] 

張小曳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6年
陝西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97年
首屆中國第四紀研究青年科學家獎

1998年
1999年
首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1年
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
中國科學院
2009年
奧運空氣質量保障特別貢獻獎和專家貢獻獎

2009年
科技部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2019年11月22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3] 
2021年10月
第六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13-14] 

張小曳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3年11月至2013年12月
全球大氣觀測計劃(GAW)/氣溶膠科學諮詢委員會(SAG)委員
2004年11月至2011年11月
世界天氣研究計劃(WWRP)/國際沙塵暴研究示範計劃(SDS)科學指導委員會(SSC)主席
2006年03月至2013年12月
國際開放計劃領域-環境污染與大氣化學計劃(OPAG-EPAC)聯合科學指導委員會(JSSC)委員
2014年01月至
國際環境污染與大氣化學計劃(EPAC)科學指導委員會(SSC)委員 [6] 
2015年03月至2018年11月
WMO國際沙塵暴預警諮詢系統(SDS-WAS)亞洲區域科學諮詢委員會(RSG)主席
2018年05月
WMO國際沙塵暴預警諮詢系統(SDS-WAS)指導委員會(SC)主席 [11] 

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成分委員會主任

中國顆粒學會氣溶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乾旱區環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地理學會沙漠分會常務理事

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INQUA)黃土委員會全職委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極地環境研究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IPCC第四次科學評估報告執筆人之一

科學通報》特約編輯

《氣候變化通訊》副主編


《Tellus B》編委
2023年4月7日
中國氣象局城市氣象重點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16] 
2023年7月
IPCC第七次評估週期(IPCC-AR7)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 [17] 
2023年12月
青海省人民政府科技顧問(聘期3年) [18] 

張小曳人物評價

張小曳長期致力於天氣及氣候變化中大氣成分作用研究,是氣象領域新興、交叉的環境氣象領域學科帶頭人,為建設氣象現代化,提升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作出突出貢獻 [5] (中國氣象局評)
張小曳以心繫報國的科學情懷、追求真理的科學信仰、勇攀高峯的科學精神,在學術前沿孜孜求索,在氣象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9]  。他在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業務,國家級沙塵暴、霧-霾客觀定量預報業務的系統建設中均發揮了領軍作用,為建設氣象現代化,提升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作出突出貢獻。(《中國氣象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