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家福

(原台灣當局駐菲律賓“代總領事”)

鎖定
張家福(1908-1986),原名時雍,雲霄縣莆美鄉人。 [1]  原任台灣當局駐菲律賓“代總領事”,後長居美國 [2]  。張家福逝世前,立下遺囑要葉落歸根。其靈柩由美國運到香港,後輾轉運回原籍雲霄安葬。 [2] 
中文名
張家福
別    名
時雍
國    籍
美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8年
逝世日期
1986年
畢業院校
廈門集美師範學校
出生地
福建雲霄莆美

張家福人物生平

1922年在雲霄高小畢業後,升學於廈門集美師範學校。1927年畢業。時國民黨陸軍四十九師駐漳州,師長張貞素重親誼,推薦時雍任漳潮日報社社長和國民黨龍溪縣黨部執行委員,嗣又得到了張貞資助,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1935年以國民黨政府駐日本神户總領事館隨習領事身份,從事間諜活動。抗日戰爭開始,隨同使館人員撤退回國。旋奉派菲律賓,與王泉笙楊啓泰等僑領創辦中正中學(後擴建為學院),以此為掩護,從事抗日間諜工作,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菲島被日寇佔領,奉命潛伏,根據國共聯合抗日的精神,與菲“華委”、“華支”互通消息,互相掩護,繼續進行秘密情報活動。1944年盟軍光復菲島,家福受命建立總領事館,任代總領事。1948年,因其任廈門市浮嶼區警察分局局長的胞弟張奮生,宣佈起義,投向共產黨,而被國民黨政府解除職務。此後即在菲從商。1952年隨任贍養的母親在菲逝世。19 64年,妻陳湛也不幸亡故,皆先後在菲土葬。 [1] 
1974年,家福移居美國芝加哥。1982年,胞兄奮生由廈門赴美國探望,兄弟闊別四十多年,一時骨肉相聚,倍感親切。奮生了解哥哥熱愛祖國眷念家鄉的心情,向其詳細介紹了祖國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制訂的各項方針政策,以及實行開放改革以後,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巨大的變化。使得家福深為感動,便決意要偕同弟弟回國一觀然其子女們因對祖國情況尚不瞭解,多方勸阻,家福則認為胞弟絕無騙他“上當”之理,毅然治裝,意在必行。子女仍不放心,特為其父親辦理加入美籍的手續。以防萬一。1982年11月,家福欣然動身啓程回國,還繞道菲律賓,將其母親及妻子骸骨攜歸故里,當他一踏上廈門,便感到有一種意外的輕鬆和温暖,受到廈門各有關部門的熱情接待。及至回到雲霄家鄉,縣委及有關部門領導,均親自分別召開熱烈歡迎的座談會。一入故里莆美鄉,宗誼姻親,絡繹不絕,寒暄問好,敍別話舊,使老人感到無比欣慰。他熱淚盈眶連説:“我對國家沒有什麼貢獻,今天這樣對待我。真使我感到慚愧和內疚”。次日天剛亮,即登山來至父親墳 前,撫摩碑碣,別有深思,徘徊流連,久久不忍離去。他這次本想到北京瞻仰一番,無奈碰着陰麗連綿的季節,無法外出,只好作罷,但已藴意準備第二次回國。 [1] 
1985年3月,家福第二次回國了。在家鄉期間,張先生應邀參加了縣政協的茶話會。會後,參觀示範幼兒園他看到家鄉天真活潑的花朵,深有感觸地説:“我少時全縣唯一的中學破破爛爛,現在有如此規模的幼兒園,真是想不到”。即時獻贈港幣一萬元,用以購置科學玩具,增添孩子們的學習勞動內容。他高興地説:今後要每隔兩 年回來次,親眼看着祖國日新月異的建設情景。 [1] 
家福先生兩度回國,時間相隔兩年,短短的兩年,家鄉面貌又有新的變化。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市場更加繁榮,農民生活又有所提高,感到無比欣慰。 [1] 
這趟除再次回老家一行外,即上北京,遍遊首都名勝古蹟,宿願得償,心情特別感奮,説“中華民族確是偉大的民族,作為中國人不但可以無愧,且應自豪。” [1] 
不幸的是,家福先生回美不久,突發心勝病,急電催奮生赴美,陪他回國治療。奮生剛辦出國手續,突於七月六日痛接噩耗,其子女遵照遺囑,實現他葉落歸根夙願,從榮國用飛機運靈樞抵港後,改用靈車運回莆美鄉安葬。 [1] 

張家福歷史評價

七月十九日在莆美鄉舉行出殯儀式,縣委、縣政府、縣政協、統戰部、對台部、僑辦、僑聯、工商聯、莆美鄉政府等各有關部門送了花圈。他的生前老友送了“首丘歸故 裏,愛 國戀忠魂”的貌聯。廈門市委統戰部、政協、僑辦、僑聯、台聯工商聯、各民主黨派及生前好友,拍來唁電,並派專人送獻花圈,執綿致莫。福建省電視台專車前來錄像,備極哀榮。 [1] 

張家福親屬成員

長女:張克東、次女:張育西、次子:張惠中
家福先生子女眾多,散居美國、加拿大、菲律賓等地,各自成立。長女張克東、次女張育西、次子張惠中皆為美國醫學博士。 [1] 
弟弟:張奮生
張奮生的哥哥張家福原任台灣當局駐菲律賓“代總領事”,後長居美國,張親自赴美動員哥哥回鄉探親。張家福逝世前,立下遺囑要葉落歸根。其靈柩由美國運到香港,後輾轉運回原籍雲霄安葬。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雲霄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組.雲霄文史資料 1986年第6輯 總第10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雲霄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組,1986:69-72
  • 2.    廈門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廈門市志 第2冊.北京:方誌出版社,200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