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泉笙

鎖定
王泉笙,字逢源,號梵庵。惠安縣洛陽鎮上田村人,清光緒十二年(1886)生。 [1] 
中文名
王泉笙
出生日期
1886年
逝世日期
1956年3月16日

目錄

王泉笙人物經歷

泉笙自幼抱服務桑梓及救國大志。他在青年時期,先後就讀於廈門鼓浪嶼尋源書院及福州法政講習所。1907年在泉州、晉江僑鄉教書時,毅然參加同盟會,從事反清活動。 [1] 
民國五年(1916)泉笙南渡菲律賓,參與倒袁運動,失敗後避居上海。嗣奉孫中山之命,重返菲律賓,獻身教育,以確立革命基礎。1919年於馬尼拉市創辦“普智學校”,任校長,並附設“普智閲書報社”,極力從事學校及社會工作。1924年任中國國民黨呂宋支部及國民黨駐菲律賓總支部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1] 
民國二十四年(1935),泉笙出席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旋即被選為常務委員,兼海外黨務計劃委員會委員、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菲律賓中華青年會名譽會長等職。1939年與鄭漢榮等在菲律賓創辦華僑女子學校,被推為常務校董兼校長。太平洋戰爭期間,學校停辦。1938年10月、1941年他曾兩次代表旅菲僑團赴新加坡出席南僑籌賑總會會議。1941年他途經香港前往重慶開會。會後,由重慶到福建視察僑務工作。此外,他還回到家鄉一一惠安,督理修葺唐廣武王王潮墓及其碑記、墓誌銘,今且尚存。1943年夏,泉笙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兼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 [1] 
抗日戰爭勝利後,泉笙辭職返菲與莊竹林全力復辦中正中學,得到中正中學董事謝荔圃、林師萬、楊啓泰、鄭漢榮的鼎力支持和贊助。因此,復辦未及三年,濟濟多士,雲集影從,負笈從學者超於戰前倍數,成為規模較大的僑校之一。與此同時,泉笙又在馬尼拉市創辦“華僑師範專科學院”,進一步解決了僑教師資問題。 [1]  [2] 
1952年秋,泉笙去台灣參加“僑務委員會”,後兼任國民黨駐菲律賓總支部評議員,華僑“反共抗俄後援會”常務委員。 [2] 
1956年3月16日泉笙在菲病逝,終年70歲。 [2] 
參考資料
  • 1.    惠安縣地方誌辦公室編;林瑞峯,王良周主編,惠安歷史人物傳,1992年4月,第210頁
  • 2.    惠安縣地方誌辦公室編;林瑞峯,王良周主編,惠安歷史人物傳,1992年4月,第2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