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宗麟

鎖定
張宗麟, 乳名德保,以學名行,紹興袍穀人,生於江蘇宿遷縣(現稱宿遷市),2歲時隨父母回紹興原籍。
主要著作有《幼稚教育概論》、《給小朋友的信》、《鄉村教育經驗談》、《幼稚教育論文集》(與陶行知陳鶴琴合著)、《鄉村小學教材研究》、《幼稚園的演變史》等。
中文名
張宗麟
畢業院校
袍谷敬敷高等小學堂
代表作品
《幼稚教育概論》
《給小朋友的信》
代表作品
《鄉村教育經驗談》
乳    名
德保
性    別
籍    貫
紹興袍谷

目錄

張宗麟簡介

張宗麟, 乳名德保,以學名行,紹興袍穀人,生於江蘇宿遷縣(現稱宿遷市),2歲時隨父母回紹興原籍。1915年畢業於袍谷敬敷高等小學堂,同年考入紹興五師。2年後,因帶頭罷課反對保守的歷史教員被除名,經老師介紹轉學至寧波浙江第四師範。在第四師範就讀期間,任學生會主席,積極參加“五四 ”運動。1920年初,在袍谷敬敷小學任教。次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教育系。1925年畢業後,留校任教。協助陳鶴琴創辦我國第一所幼稚教育實驗中心——鼓樓幼稚園,成為中國第一個男性幼稚教師。又奔走於寧、滬、杭各地作社會調查,兼任寧波啓明女子中學校長。1927年2至6月,在杭州浙江女子高中任教務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因國民黨大肆屠殺共產黨員,不久即與組織失去聯繫。6月,回南京,任陳鶴琴助手,兼市教育局學校教育課幼兒教育指導員。9月,兼任曉莊試驗鄉村師範學校第二院(幼稚師範)指導員。1928年,任曉莊學校教導主任。1930年,與女教師王荊璞結婚,共同創辦鄉村幼稚園。後因遭國民黨通緝,先後避禍於廈門、桂林、重慶、湖北等地,任集美鄉村師範校長、桂林師專教師、重慶教育學院教務長、湖北教育學院教育系主任。
1936年2月,回上海蔘加抗日救亡工作,協助陶行知辦生活教育社國難教育社,任光華大學教授、上海《週報》社社長、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訓練委員會主辦,並參加救國會的核心組織。1937年,以國難教育社代表身份積極參加宋慶齡等人發起的營救愛國“七君子”活動,為國難教育社主編抗戰課本。上海淪陷後,組織復社,編輯出版《西行漫記》、《魯迅全集》、《列寧全集》等,被日偽與國民黨藍衣社列為暗殺對象。
1942年,撤離到新四軍淮南根據地,任江淮大學秘書長。1943年到延安,任延安大學教育系副主任,被評為陝甘寧邊區模範文教工作者。1946年5月,經徐特立、謝覺哉介紹重新入黨。1947年後任北方大學文教學院院長、華北大學教研室主任、北平軍管會教育接管部副部長。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高等教育部計劃財務司副司長、司長,重視教育質量教育體制的建設,明確表示不同意機械照搬蘇聯經驗。
1957年,因在高級黨校學習會上提出建立校長負責制、專家治校等意見,被錯劃為“右派”,分配到教育部圖書館管理資料。1970年起,下放安徽鳳陽幹校勞動。1972年因病回家,1976年10月14日卒於上海。1978年12月,教育部黨組對錯劃“右派”案予以改正,在追悼大會上,讚揚他“是我們黨的一位好黨員,教育戰線上一位老戰士”。

張宗麟作品

主要著作有《幼稚教育概論》、《給小朋友的信》、《鄉村教育經驗談》、《幼稚教育論文集》(與陶行知、陳鶴琴合著)、《鄉村小學教材研究》、《幼稚園的演變史》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