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國新

(水工結構專家)

鎖定
張國新,男,漢族,1960年4月生,山東濰坊人,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
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結構材料研究所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水工結構專家。 [1] 
中文名
張國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省濰坊市
出生日期
1960年4月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主要成就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代表作品
《高拱壩壩踵應力實測與彈性計算結果差異原因分析》,《水工結構研究及面對的挑戰》
性    別
職    務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結構材料所所長

張國新人物履歷

1978.09 - 1983.08,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 水工結構專業, 學士學位
1983.09 - 1986.08,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 水工結構專業, 碩士學位
1986.09 - 1989.12,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 高壩及大結構專業, 博士學位
1990.01 - 1991.12,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 講師、研究生輔導員、系研究生工作組組長
1992.01 - 1995.11,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 副教授、系黨委副書記
1995.12 - 2000.12,日本株式會社INA, 海外特別社員、課長輔佐
2001.01 - 至 今, 中國水科院結構材料所, 所長、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

張國新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複雜水工結構高性能計算,混凝土壩施工期、運行期温度與應力仿真分析,水工新結構,複雜材料温度與應力模擬方法,現代數值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參與完成了國家科技攻關、科技部、水利部等委託的重大、重點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數十項科研工作,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3項,中國科協突出貢獻獎1項,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1項,水力發電學會優秀論文獎1項,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 [1-3] 
自主研發的混凝土結構施工期温度場應力場仿真模擬系統SAPTIS、拱壩等效應力仿真分析程序ADESAS已在錦屏一級水電站小灣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拉西瓦水電站、黃登水電站、亞碧羅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觀音巖水電站魯地拉水電站等數十座大型工程中獲得成功應用。此外,對數值流行法(NMM)和不連續變形解析法(DDA)的研究得到了同行高度評價,開發的流形法程序Manifold2d、非連續變形程序iDDA具有重要的行業影響。 [1]  [3] 

張國新社會兼職

1、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副秘書長 [4] 
2、中國水利學會水工專委會副主任 [1] 
3、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岩石物理與數值模擬專委會副主任 [1] 
4、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水工及水電站建築物專委會副秘書長 [1] 

張國新所獲榮譽

2016年,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2) “高混凝土壩結構安全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 [5] 
2015年,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6) “300m級溪洛渡拱壩智能化建設關鍵技術” [6] 
2010年,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5) “200m級碾壓混凝土重力壩關鍵技術研究及在龍灘工程中的應用” [7] 
2014年, 獲水力發電科技進步特等獎(排名第1) “大體積混凝土防裂智能化温控關鍵技術” [8] 
2013年, 獲大禹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1) “高拱壩真實工作性態研究及工程應用” [9] 
2013年, 獲水力發電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1) “全壩外摻氧化鎂微膨脹混凝土新型築壩技術研究及應用” [10] 
2014年, 獲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排名第1) “高海拔大温差地區混凝土壩防裂智能監控控關鍵技術研究” [11] 

張國新主持、參加項目

1、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複雜工程力學高性能應用軟件系統研製”,2016.07-2020.12,項目負責人,批准號:2016YFB0201000 [12] 
2、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丹江口大壩加高關鍵技術研究” ,2006.12-2009.12,課題負責人,批准號:2006BA04A01 [13] 
3、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複雜條件下混凝土高壩施工安全與高拱壩結構安全及運行可靠關鍵技術研究”,2008-2011,主要完成人,批准號:2008BAB29B05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現代水工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機理與控制-多因子作用下裂縫成因與梯度” ,2006.01-2009.12,參與,批准號:50539120 [14]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混凝土重力壩全壽命週期性能演變機理與控制”,2015.01-2019.12,參與,批准號:51439005 [14]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細觀應力和微裂紋的演化機理及影響”,2016.01-2019.12,項目負責人,批准號:51579252 [14] 
7、水利部行業專項,“混凝土高壩安全評估方法研究與技術開發”,2008-2011,負責人,批准號:200801007 [15] 

張國新代表性成果

張國新論文

(1)GX Zhang, X Li, HF Li.Simul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e utilizing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5, 58(9):1542-1557. [16] 
(2)Liu Y, Zhang G, Zhu B, et al. Actual Worki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Super-High Arch Dams.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2015, 30(2): 04015011. [16] 
(3)Zhang L, Zhang G, Liu Y, et al. Mesh Partitioning Algorithm Based on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Its Actualization.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3(5): 5002-5058. [16] 
(4)Zhang G X, Yi L, Zhou Q J. Study on real working performance and overload safety factor of high arch dam. 中國科學:技術科學, 2008, 51(S2): 48-59. [16] 
(5)張國新, 周秋景. 高拱壩壩踵應力實測與彈性計算結果差異原因分析. 水利學報, 2013(6):640-647. [16] 
(6)張國新, 樊啓祥, 劉有志,等. 特高拱壩温控標準與措施的優化研究. 水利學報, 2012(S1): 52-58. [16] 
(7)張國新, 楊波, 張景華. RCC拱壩的封拱温度與温度荷載研究. 水利學報, 2011, 42(7): 812-818. [16] 
(8)張國新, 朱伯芳, 張進平,等. 水工結構研究及面對的挑戰. 中國水利, 2008(21): 52-55. [16] 
(9)張國新, 趙妍, 石根華,等. 模擬岩石邊坡傾倒破壞的數值流形法. 岩土工程學報, 2007, 29(6):800-805. [16] 
(10)張國新, 陳顯明, 杜麗惠. 摻氧化鎂混凝土的膨脹效果分析. 水利學報, 2005, 36(2):185-189. [16] 
(11)張國新, 金峯, 羅小青,等. 考慮温度歷程效應的氧化鎂微膨脹混凝土仿真分析模型. 水利學報, 2002, 33(8): 29-34. [16] 
(12)張國新, 彭靜. 二階流形元法與結構變形分析. 力學學報, 2002, 34(2): 261-269. [16] 
(13)張國新, 王光綸. 基於流形的結構體破壞分析.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1, 20(3):281-287. [16] 
(14)張國新, 劉光廷, 劉志輝. 整體碾壓混凝土拱壩工藝及温度場仿真計算.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1):1-7. [16] 

張國新專利

發明專利, 一種大體積混凝土的智能通水方法及使用該方法的系統,專利號:ZL201310716982.X [17] 
發明專利, 混凝土壩温控防裂智能監控系統和方法,專利號:ZL201310092196.7 [17] 
發明專利, 基於智能手機的大體積混凝土防裂智能監控方法,專利號:ZL201310484694.6 [17] 
發明專利, 一種混凝土壩的温控防裂監測方法,專利號:ZL201110399271.5 [17] 
發明專利, 混凝土温控防裂數字式動態監控系統與方法,專利號:ZL201110095698.6 [17] 
發明專利, 混凝土結構温度分佈、温度梯度、保温效果以及所在地太陽輻射熱的檢測方法,專利號:ZL201010221450.5 [17] 
發明專利,一種外摻氧化鎂簡化碾壓混凝土壩温控措施的方法,專利號:ZL201310311903.7 [17] 
發明專利,大壩與邊坡三維連續變形監測系統,專利號:ZL201110095163.9 [17] 
發明專利,大體積混凝土智能保温監控系統及方法,專利號:ZL201410441618.1 [17] 
發明專利,一種混凝土表面的防滲方法及其中使用的包括活性硅外加劑的防滲混凝土,專利號:ZL201010167315.7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