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力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I期病房主任、中山大學肺癌研究所副主任)

鎖定
張力,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主任醫師、腫瘤內科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名醫、南粵百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肺癌精準醫學研究”項目負責人,現任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I期病房主任、肺癌首席專家、中山大學肺癌研究所副主任。
張力教授擅長原發性肺癌、鼻咽癌的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及多學科綜合治療。對抗癌新藥臨牀研究的程序、原則、組織和實施亦有豐富經驗,主持多項國際多中心臨牀研究和國家級多中心臨牀研究。近年來在國際著名腫瘤學雜誌如《柳葉刀》、《柳葉刀?腫瘤學》、《臨牀腫瘤學》、《JAMA Oncology》、《腫瘤學年鑑》、《JNCI》、《JTO》等雜誌發表高水平論著多篇。研究成果多次在美國臨牀腫瘤學年會、歐洲腫瘤內科學年會及世界肺癌大會進行大會口頭報告。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一等獎、廣東醫藥衞生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各一次。 [2] 
中文名
張力
民    族
畢業院校
中山醫科大學
職    業
教師、醫生
主要成就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 [2] 
主要成就
南粵百傑 [2] 
代表作品
《NCCN非小細胞肺癌臨牀指導原則》
職    稱
中山大學教授
職    務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I期病房主任、中山大學肺癌研究所副主任 [2] 

張力人物簡介

1986年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臨牀醫學系(本科)。1991年中山醫科大學臨牀腫瘤學碩士畢業,現任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SFDA)藥物評審諮詢專家,澳門鏡湖醫院放射治療中心顧問醫生。

張力臨牀醫療經歷

自1986年一直在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從事腫瘤化療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及抗癌藥物的臨牀研究,擅長肺癌、大腸癌鼻咽癌的化學治療。目前擔任廣東省幹部保健專家、廣州市幹部保健專家。在國內最早開展和應用放療前的誘導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和大劑量醛氫葉酸+5FU持續滴注48小時(雙週療法)治療晚期大腸癌的臨牀研究、非鉑類方案及分子靶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同時對晚期癌症病人的對症支持治療如:癌性貧血的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的治療、化療導致的噁心嘔吐治療、晚期病人的疼痛的治療等方面也有較深入的研究。負責執筆撰寫中國版《NCCN非小細胞肺癌臨牀指導原則》、《雙磷酸鹽治療肺癌骨轉移的專家共識》及《腫瘤相關貧血治療專家共識》等多個臨牀共識,參與撰寫《NCCN結腸/直腸癌臨牀指導原則》、《NCCN頭頸癌臨牀指導原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導致皮疹治療的專家共識》。

張力科學研究經驗

對抗癌新藥臨牀研究的程序、原則、組織和實施亦有豐富經驗,主持或作為主要參與者參加國際國內多項藥物臨牀研究,包括:卡鉑、長春瑞濱、多西紫杉醇、草酸鉑、馬藺子素膠囊、rhG-CSF以及今年來熱門的靶向藥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研究。直接參與一些國家創新(I類新藥)藥物(如:有機鍺、腫瘤壞死因子、基因工程溶瘤腺病毒H101、基因工程腺病毒-TK基因治療)的藥代動力學研究和臨牀試驗觀察工作,主持(PI)國際多中心臨牀研究一項、國家級多中心臨牀研究三項,參與20多項國際多中心臨牀研究。受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SFDA)委託負責起草《抗腫瘤藥物臨牀研究技術指導原則》(2006年,第二版)。近年來分別承擔和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科技攻關的科研基金(包括九五、十一五、1035計劃項目、863項目、973項目、新藥創制國家重大專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重點科技攻關基金、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廣州市科技局基金等研究。在國際專業雜誌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包括《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Lancet Oncology》、《Cancer》等多篇國際頂尖雜誌。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主編及參與編寫腫瘤專業的專著有8本。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三等獎(排名第一)、廣東醫藥衞生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各一次。

張力學術兼職

擔任多個專業協會的負責人或雜誌審稿人,包括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腫瘤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臨牀協作專業委員會(CSCO)執委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副部長、國際肺癌研究組織(IASLC)肺癌早期診斷和預防委員會委員等,同時擔任《癌症》、《臨牀腫瘤學》、《Asia-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APJCO)》、《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臨牀腫瘤學進展》雜誌編委、《Lung Cancer(中文版)》、《中國肺癌雜誌》等雜誌的編委或責任編委。

張力個人成就

無痛示範病房的發起與建立
2009年張力教授在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內科率先提出“腫瘤無痛病房”概念並建立廣東省首批無痛示範病房,該項目在廣東省十多家腫瘤專業治療單位推廣並取得良好效果,為腫瘤患者的疼痛治療帶來新的進步。2010年作為執行委員負責承辦“第六屆中國癌症康復與姑息醫學大會”,本次學術大會以 “關愛生命,你我同行” 為主題,張力教授在本次大會上重點介紹了無痛示範病房在廣東省的推廣經驗、示範效應,博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讚賞。目前該項目已經被衞生部採納並得到其支持,並下發了“癌痛規範化治療示範病房”的紅頭文件,以進一步推廣其社會效應,為腫瘤患者造福。張力教授當選為該項目專家組的副組長。
我國肺癌研究亮相國際權威論壇
2011年6月3日~7日,第47屆美國臨牀腫瘤學會年會(ASCO 2011)在美國芝加哥舉行。在6月5日上午的肺癌的大會報告(Oral Presentation)中,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內科的張力教授代表中國胸部腫瘤協作組(C-TONG),報告了中國研究者開展的INFORM研究結果。
張力 張力
INFORM研究是一項全球首次採用吉非替尼(EGFR TKIs)進行維持治療的前瞻性、隨機、安慰劑對照的大型III期臨牀研究。張力教授是INFORM試驗的主要研究者(PI),全國16個省市共27家中心參與這項研究。研究共納入296例常規一線化療後獲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或疾病穩定(SD)IIIB期或IV期的NSCLC患者,按1:1隨機分為吉非替尼維持治療或安慰劑觀察對照組。結果顯示:相比對照組,治療組無進展生存(PFS)期明顯延長(4.8個月對2.6個月,p<0.0001),疾病進展風險下降了58%;治療組的客觀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質量改善均顯著優於安慰劑組(P=0.0001)。而針對EGFR突變的亞組分析顯示,治療組EGFR基因突變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16.6月,而安慰劑組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2.7月,兩者有非常顯著的差異,疾病進展風險下降了84%(P<0.0001)。這是迄今為止關於晚期NSCLC患者維持治療中患者生存獲益最大的臨牀研究。
張力 張力
一年一度的ASCO 年會匯聚了全球臨牀腫瘤學的各路精英,被公認為全球最重要的腫瘤學術會議。今年ASCO年肺癌轉移專題的大會發言部分共選出八個本年度最重要的臨牀研究。眾所周知肺癌又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歐、美等發達國家在肺癌的研究和投入力度都非常大。這次INFORM研究被選為大會發言對中國研究肺癌領域的專家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精神鼓勵,意義重大。以往ASCO會議上報告的許多大型的肺癌研究中也有中國研究者的身影,但是這些研究的主要研究者(PI)都是國外專家,我國的研究者多數以參加者的身份出現。本次入選ASCO大會發言的INFORM 研究是中國研究者在肺癌領域自主設計、獨立開展的隨機、雙盲III期臨牀研究,也是到目前為止在肺癌領域我國第一個入選ASCO大會發言的臨牀研究。它的入選表明中國學者充分利用自己的病人資源優勢,自主開展肺癌的臨牀的結果和質量得到全球的認可。張力教授本次受邀發言代表着我國肺癌臨牀研究開始躋身位於世界先進水平。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來自中國學者的肺癌研究在ASCO會議上報告。INFORM研究也是中國胸部腫瘤協作組(Chinese Thoracic Oncology Group,簡稱C-TONG)的一個重要的研究之一(C-TONG 0804)。該協作組是由吳一龍教授、張力教授、周彩純教授、陸舜教授等國內具有一定胸部腫瘤診療和科研實力的專家、醫療單位聯合組成的、通過開展多中心臨牀試驗促進中國胸部腫瘤防治事業發展的研究型、非營利性學術團體。協作組的目的是通過設計、開展胸部腫瘤特別是肺癌研究領域的多中心臨牀試驗,為胸部腫瘤臨牀實踐提供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促進我國胸部腫瘤醫療、科研活動的規範化、現代化和國際化,提高我國胸部腫瘤診治水平和國際地位。目前C-TONG的系列研究結果已經分別在ASCO、ESMO、WCLC等國際重大會議上報告。C-TONG成功的重要啓示就是隻要大家團結、協作必定會有更多、更好代表中國臨牀研究水平的結果出現在世界舞台!
2022年2月,張力榮獲吳楊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