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五

(清朝雍正年間北京名伶)

鎖定
張五綽號“攤手五”(生卒年不詳),湖北人,他是雍正年間(公元1730年左右)北京的一位名伶,是少有的萬能老倌,不獨各種角色皆能演,而且文武戲都唱做出色。代表作品有《一捧雪》、《二度梅》、《三官堂》、《四進士》等。
清雍正年間,他南下廣東佛山,組織瓊花會館,粵劇因此得到發展。他是天地會的人,但他不僅戲劇上很厲害,還是一個武林高手,一隻攤手(詠春的基本動作)獨步武林。所以粵劇的祖師是攤手,詠春拳的祖師也是攤手。 [1] 
中文名
張五
別    名
攤手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演員
主要成就
文武戲都唱做出色
代表作品
《一捧雪》
《二度梅》

張五人物經歷

張五他是湖北人,京劇修為很高,又稱張五為昆,崑曲的昆,就是説京劇崑曲都難不倒他。雍正年間,他南下佛山,組織瓊花會館,粵劇因此得到發展。他是天地會的人,但他不僅戲劇上很厲害,還是一個武林高手,一隻攤手(詠春的基本動作)獨步武林。所以粵劇的祖師是攤手,詠春的祖師也是攤手。 [1] 
江湖十八本是當時全國流行的由一至十八領頭的十八個劇目,如《一捧雪》、《二度梅》、《三官堂》、《四進士》等,後來成為第一批粵劇傳統劇目和當時粵劇伶人必修的基本課程。他對粵劇是有很大的貢獻,因此粵劇中人尊稱他為"張先師",他和華光祖師,田竇二師,一同尊奉到現在。
“攤手五”也曾出現在戲劇家歐陽予倩《試談粵劇》中,後來郭沫若在贈給廣東粵劇團的《七律》詩中也用了這個典故:“昔有名伶攤手五,佛山鎮上立戲班。” [2] 

張五人物評論

粵劇行內有云:“未有八和,先有吉慶,未有吉慶,先有瓊花”。
吉慶公所和八和會館是先後建立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粵劇本地班行會組織(或賣戲營業所),均出現在瓊花會館之後,正如現仍健在的粵劇老藝人、廣東八和會館最後一任會長黃君武先生所説:“瓊花會館是粵劇界最早的戲行會館”。但早到什麼時候,卻無正史可徵,亦乏文物可證。一般來説,是引用一九四○年麥嘯霞所撰的《廣東戲劇史略》一書的説法而加以發揮。該《史略》説:“雍正繼位……,時北京名伶張五號攤手五……逃亡來粵,寄居於佛山鎮大基尾……以京戲崑曲授諸紅船子弟,變其組織,張其規模。創立瓊花會館。”不少後人便據此認為:瓊花會館是建於雍正年間,粵劇本地班的組織亦始於攤手五。郭沫若同志在贈給廣東粵劇團的《七律》內亦云:“昔有名伶攤手五,佛山鎮上立戲班。”其實,這是大大縮短了粵劇本地班的歷史,瓊花會館也非是在雍正年間才創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