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九齡墓誌銘

鎖定
張九齡(678~740年),唐玄宗時曾任中書令、尚書右丞相。祖籍范陽(今北京市)人,曾祖君政任韶州別駕,落籍曲江。張九齡是嶺南地區第一個在中央政府擔任宰相的人,人稱“嶺南第一人物“。
中文名
張九齡墓誌銘
所屬年代
字    數
276
形    狀
正方形

張九齡墓誌銘出土始末

張九齡墓曾多次被盜,1960年7月,廣東省博物館組隊挖掘時,僅餘零星殘物,倖存一塊很完整的石刻,是為“張九齡墓誌銘”。 [1] 

張九齡墓誌銘主要內容

唐 韶關 張九齡墓誌銘志石一盒,蓋及志石俱作正方形,蓋長0.86米、寬0.83米、厚0.18米,志石長0.85米、寬0.83米、厚0.15米。蓋邊斜面環鐫獸首人身十二生肖像,每邊3個。中刻“唐故尚書右丞相贈荊州大都始興公陰堂志銘並序”志文刻志銘,共276字。 [2] 
墓誌銘記述了張九齡姓名、籍貫、經歷及卒年等,為研究其生平事蹟提供實物資料。墓誌銘的作者徐安貞,信安龍丘人。唐玄宗時與張九齡是同僚,撰此銘時任太中大夫、守中書侍郎、集賢院學士、東海縣開國男。 [3] 

張九齡墓誌銘史料價值

張九齡的享年,史籍記載不一, [1]  《張九齡墓誌銘》中明確寫道:“公之生歲六十有三,以開元二十八年薨。”與徐浩《張九齡碑》記載同,對研究張九齡生平意義很大。《張九齡墓誌銘》還反映出,張九齡是開元二十九年(741)遷葬於現址的。 [4] 
張九齡墓誌銘字跡完好,書法承褚遂良之餘緒,瘦勁雅麗,算得上唐代墓誌之佳作。 [4] 

張九齡墓誌銘墓誌銘全文

唐故尚書右丞相贈荊州大都督始興公陰堂志銘
唐故尚書右丞相贈荊州大都督始興公陰堂志銘(7張)
“唐故尚書右丞相、贈荊州大都督、始興公陰堂志銘並序:太中大夫、守中書侍郎、集賢院學士、東海縣開國男徐安貞撰。公姓張氏,諱九齡。其先范陽人,四代祖因官居此地。公誕受正性,體於自然,五行之氣均,九德之美具,才位所底,不亦宜歟。蓋所闕者降年之數不延,蒼生之望未足耳。源以秀才。沒贈都督,歷任典詔翰,居連率,自中書令而遷端右,凡十八徙焉。序乎官次,存乎事蹟,列於中原之碑,備諸良史之筆矣。公之生歲六十有三,以開元廿八年五月七日薨,廿九年三月三日遷窆於此。韶江環浸,湞山隱起,形勝之地,靈域在焉,神其安之,用永終古。嗚呼!嗣子拯號訴罔逮,而謀遠圖,刻他山之石,志於玄室,人非谷變,知我公之墓於斯。銘曰:龜筮從兮宅其吉,山盤踞兮土堅實;嗚呼相國君之墓,與氣運而齊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