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世秋

鎖定
張世秋,女,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經濟學系學士、理學碩士和博士(環境科學-環境規劃與管理)。同時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環境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她自1988年畢業任教以來,一直從事環境經濟學、環境政策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是北京大學在相關領域研究工作的學科帶頭人之一。她在科研選題方面,具有非常敏鋭的眼光,在科研組織方面具有很高的組織與管理才能,在科學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意識。張世秋教授是北京大學第一個開設環境經濟學專業課的教員,深刻而又廣博、嚴格而又活潑以及站在學科前沿開闊學生視野的授課方式獲得了廣大同學的一致好評,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生。 [1] 
中文名
張世秋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3年12月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代表作品
《中國低碳化轉型的政策選擇》等
職    稱
北京大學教授

張世秋學術兼職

張世秋(照片1)
張世秋(照片1)(2張)
東南亞經濟與環境項目顧問委員會委員、聯合國環境署履行蒙特利爾議定書技術與經濟評估委員會資深專家、聯合國環境署蒙特利爾議定書增資特別工作組2002-2005;2006-2008;2009-2011三屆共同主席等職。環境與資源經濟學家學會(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 Resources Economists,AERE)會員

張世秋任職情況

張世秋(照片2) 張世秋(照片2)
2004-2005 聯合國開發署(中國) 環境顧問
1999-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中心) 教授
1995-1999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 副教授
1990-1995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 講師
1988-1990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 助教
1985-1988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 研究生
1981-1985  北京大學經濟學系 本科生
2001-2002 Task Force for Replenishment of the Multilateral Fund for the Period 2002-2005 (UNEP) Co-Chair
1998-1999 Task Force for Assessment of the 2000-2002 Replenishment of the MLF Member
2001- UNEP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Assessment Panel Senior Expert
1997-2001 UNEP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Assessment Panel Member
1997-2001 聯合國環境署經濟評估委員會(蒙特利爾議定書) UNEP Economic Options Committee Co-Chair
1997-2002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環境經濟學專家工作組 專家
1993-1995 LEADERSHIP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e
1991-1993 美國密執安大學 (University of Michigan) 訪問學者

張世秋研究方向

環境與資源經濟學、環境管理與環境政策、全球環境問題等。

張世秋承擔課題

張世秋(照片3) 張世秋(照片3)
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控策略和措施研究(《北京及近周邊區域大氣複合污染形成機制及防控措施研究示範》之課題五),北京市科委公益項目,D09040903670905
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治與空氣質量管理機制研究《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之課題
北京奧運碳排放增量估算方法研究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Beijing’s Olympic Air Quality Control

張世秋科研成果

張世秋(照片4) 張世秋(照片4)
張世秋教授承擔或參與了數十項國際、國內高層次的科學研究工作,獲得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環保局以及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讚賞和評價。特別是她作為《中國消防行業哈龍整體淘汰戰略》專家工作組的副組長,為該課題技術路線的制定、課題整體思路的把握、有關研究方法的開發以及具體的政策和管理機制開發與研究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該整體淘汰戰略是國際上在ODS淘汰方面採用行業整體淘汰方法的首次嘗試,並已以被《蒙特利爾議定書》執委會作為ODS淘汰戰略制定的藍本。哈龍整體淘汰項目的成功完成,使得中國消防行業一次性從《議定書》的多邊基金獲得6200萬美元的無償資助用以中國消防行業的哈龍淘汰行動(1997年11月批准)。
她參與組織的關人員承擔了由多邊基金資助、UNDP和國家環保局聯合執行的《中國ODS逐步淘汰的國家方案修訂》以及其它4項有關中國履行《議定書》的政策、戰略的制定和研究工作,她所提出和設計的包括可交易的配額許可證管理制度等有關政策建議,已經被有關政府部門採納並準備開始實施。由於她對中國有效履行《議定書》承諾方面的努力和貢獻,國家環保局推薦並以《議定書》執委會批准,在競爭極其激烈的條件下,她得以代表《議定書》第五款國家成為《議定書》技術與經濟評估專家組經濟委員會聯合主席。
張世秋(照片5) 張世秋(照片5)
她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如何把環境税收政策納入到中國的ODS淘汰行動中。
上述課題在研究成果為中國成功履行所簽署的國際協議作出了突出貢獻。
她還獲得加拿大ISRC的資助,從事《中國沿海地區燃煤電廠的電力定價研究》,本研究根據邊際機會成本(全部社會成本)對產生資源和環境影響的經濟產品進行定價政策研究,其成果將為中國的環境管理實踐提供最新的實證和理論研究結果併為相關決策為相關決策提供決策依據。本研究的初步成果已經獲得了有關國際和國內專家的好評。
由於她在環境經濟學、環境政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進展,她被北京大學推薦作為國際環境與發展合作委員會中國委員會環境經濟學專家工作組專家組專家參加並承擔中國委員會的有關科研項目。
她還曾多次被有關部門推薦作國有關國際組織,比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UNDP等中國項目(環境與資源經濟學、環境政策方面)的諮詢專家。

張世秋論文專著

張世秋教授發表了十數篇專業學術論文,參與寫作了高教出版的《環境經濟學》並作為《可持續發展論》的副主筆寫作了該書的兩章,其參與寫作的《資源經濟新論》獲在國家第十屆圖書獎,她翻譯並出版了3本具有極高學術和環境管理價值的專著,其中《世界無末日》因其翻譯質量和發行數量以及社會評價,獲中國財經出版社社會效益一等獎。此外,她還擔任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副主編,以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OECD環境經濟與政策叢書》的編委。
中國低碳化轉型的政策選擇,綠葉
美國自然保護計劃對中國退耕還林後續政策的啓示,林業經濟
環境資源配置低效率與自然資本“富聚”想象剖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退耕還林工程費用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co-author (member),Report of the TEAP Basic Domestic Needs Task Force. October 2004,UNEP,Nirobi
co-author (co chair),Assessment of the Funding Requirement for the Replenishment of the Multilateral Fund for the Period of 2006-2008. May 2005,UNEP,Nirobi
Contributor. OECD,Chap. 17,Environmental Priorities for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 the domestic policy challenges”. P581-P622,March 2002
Co-author (Co-Chair of the task force),Supplement to the April 2002 TEAP Replenishment Report: “Assessment of the Funding Requirements for the Multilateral Fund Replenishment for the Period 2003-2005; September 2002,UNEP
Co-author (Co Chair of the task force). Assessment of the Funding Requirements for the Multilateral Fund Replenishment for the Period 2003-2005 (TEAP Report/April 2002/Volume 2. UNEP. 2002)
S. Hansen,H. Vennemo,H. Yin,張世秋、安樹民. Green Taxes and the Poor in China: policy challenges in a changing economy. A Publication of the China Council (CCICED). Aileen International Press. Maryland U. S. A 2002
Hilary Sunman,Mohan Munasinghe,張世秋Zhang Shiqiu. Economics,Environment,and Industry in China. A Publication of the China Council (CCICED). Aileen International Press. Maryland U. S. A 1999
馬中、張世秋等,《環境與資源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Co author,Supplement to the April 1999 TEAP Replenishment Report. UNEP,August 1999. Nirobi.
Co author,Assessment of the Funding Requirement for the Replenishment of the Multilateral Fund for the Period 2000-2002. UNEP,April 1999. Nirobi.
Co author,UNEP 19

張世秋獲獎記錄

2005 美國國家環保局保護臭氧層獎(核心參加人)
2004 中國保護臭氧層貢獻獎特別金獎(核心參加人)
2001 Environmental Award,China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2001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優秀論文一等獎、二等獎
2000 獲2000年楊芙清、王陽元院士優秀教學科研獎
1998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計劃
1998 獲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998 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首屆青年科技獎
1998 國家環保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8 作為副主筆的《可持續發展論》獲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
1998 獲“最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北京大學第四屆“我愛我師--最受學生愛戴的教師”)
1997 所翻譯的《世界無末日》獲中國財經出版社社會效益一等獎
1997 獲北京大學科學與技術進步二等獎,《本溪市城市生態環境改善途徑研究》
1996 參加編著的《資源經濟新論》獲第十屆中國圖書獎(1996年12月)
1994 獲北京大學1993-1994年學年度教學優秀獎 [2] 

張世秋精彩觀點

人類活動與温室氣體密切相關
影響氣候變化這種趨勢最重要的是和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温室氣體密切相關,温室氣體主要包括像二氧化碳、甲烷等等這樣的一些氣體,它排放到大氣當中,會導致氣温的升高。和這些温室氣體排放最重要的活動主要是包括化石燃料開發和生產、以及它的消費和使用,比如説煤、石油開發和使用,包括我們以燃煤為基礎的發電,它都是最大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源。另外與我們消費過程當中非常密切相關的,像我們非常熟悉的機動車,它也是非常重要的污染源,尾氣排放不僅僅排放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它還是一個温室氣體的排放物。
不能因汽車對環境有害所以就要“因噎廢食”
汽車作為一種代步工具,它確實有它非常重要的第一是作為我們改善生活質量當中的一個手段,它縮短了我們原有的地理距離。汽車工業對於很多國家都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龍頭產業,因為它可以帶動上游和下游的產業發展。但有個問題我們不能夠迴避,不能説因為汽車對環境有害,所以我們就要因噎廢食,關鍵的問題是在於怎麼讓大家去用。
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汽車廠商轉向生產小排量的汽車。我們的政策提供了非常明確的信息,出台了很多關於鼓勵清潔能源汽車、小排量汽車的一些優惠的政策,這樣的一種政策,使得小排量汽車和大排量汽車在市場上有了競爭性的一個改變。
對於消費者而言,你選購什麼樣的產品也就決定了廠商他會生產什麼樣的產品,小排量汽車因為環保、便宜而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價格永遠是消費者在進行同類產品選擇時關注的一個焦點。這就意味着廠家必須要在環保技術上進行革新。
經濟危機是環保業發展的最佳時機
如果我們現在的很多環保投資,它可以避免未來的很大的損失的話,那麼這種投資對於一個決策者或作為我們一個個體是有必要的,假設你今天的行為可以避免你的下一代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損害的話,這是不是一個值得的投資。當你把這筆錢投進去以後,它實際上它也在創造一個產值,這個產值不僅僅體現在你的GDP上面,不僅僅體現在你的經濟總產值上,同時也降低了環境污染,節約了用在公共衞生和公共醫療方面的開支。
因為這次金融危機就經濟危機,我們看到任何一個企業的倒閉或者是一個行業的衰退都會感到很心痛,但從另外一個方面理性的看一下,我們會發現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些重污染的行業和重污染的企業也受到了很多重創。那麼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它恰巧也提供了一個產業調整的機會,使得我們有可能從重耗能,高消耗、高排放的這樣的一個狀況當中開始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
美國現在應對金融危機的整個措施裏面,有相當多的比例也是投在了新能源和環保方面,這是產業的一個增長點,它也是恢復經濟的一個手段,對於中國來講,投資在環保方面也是拉動經濟的一個手段。其實更重要的還在於我們現在對環保的投資,也是對未來市場的一個投資。這個我想是對中國的企業,包括我們中國的公眾和政府應該意識到的。
在環保問題上,一定要“不以事小而不為,也不以事小而亂為”,我們自己對於我們自己的行為要負責任,就環境保護而言,確實需要我們每個人,很願意和大家一起來推進這樣的一個進程。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