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三甲

鎖定
張三甲,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武狀元,是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
張三甲,字鼎臣,號魁軒,又名榮甲,清光緒丙子年(1876年)十月五日生於開州户部寨村,一個清貧而又尚武世家。自幼因受父輩薰陶學到不少招數,及長武藝日精,不管是槍、刀、劍、戟,還是弓箭、軟鞭等各有獨至之處,尤以大刀起舞稱著鄉里,其弟冠甲及武友們雖隨三甲同時苦學練習,但是不及三甲所學精熟。其父見三甲雖十五、十六歲已成彪形大漢,又兼膂力過人,是塊以習武成大器的料,就送他到楊什八郎村拜開州武林高手楊國昌為師,以期三甲報效國家、光宗耀祖。楊師傅精心教練、指點,三甲謹遵師訓,刻苦求學,武藝日臻上乘。百八十斤的練武刀耍起來如盤龍翻舞,套數多變,跑馬射箭又百發百中。
別    名
榮甲
鼎臣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開州户部寨村
出生日期
1876年10月5日
主要成就
武狀元
本    名
張三甲

張三甲早年經歷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朝廷以武科“所習原弓、刀、石及馬、步射,皆與兵事無涉,施之今日,亦無所用,”下詔“永遠停止。”武科舉歷唐、宋、金、明、清數朝,至此,壽終正寢

張三甲趣聞軼事

據傳,一次三甲手提大刀,飛身上馬急馳於金堤之上,舞得性起將一棵直徑盈尺的柳樹砍下。馬馱不動,他就下馬撒繮背起杆、冠走了三里之遙,竟是臉不變色心不跳。國昌老師額首贊曰:"吾弟子盈門,唯三甲為罕見也"。未幾,楊師傅仙逝,三甲又拜師於清廷藍領侍衞杜回春門下,經這位大內高手點撥,三甲又有新的進步。
光緒丁酉年(公元1897年),三甲赴大名府參加鄉試得中武舉,全家及武友為之慶賀。參加會試者多為豪門子弟,他們衣着華麗,多以重金賄賂考官拜師於朝廷大臣。唯三甲布衣打扮又無資進禮,很叫那些同考舉子小看,視他為"窮猴"。會試前,恭親王奕忻便服到校場看諸子演練,見三甲虎背熊腰,又套路精熟,知非庸才,便主動收在門下,於是,三甲沒費分文有了名望之師。會試時,三甲弓、刀、石樣樣精熟,技壓羣雄,名列榜首,恭親王奕忻被同僚稱之謂"慧眼識才"。一時三甲這位"窮猴"身價大增,同考諸子競相稱兄道弟。殿試時,三甲舞動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翻飛於考場上,刀舞風生,寒光奪目,一會兒蛟龍潛水,人刀伏地,如驚濤滾動;一會兒鯤鵬展翅,凌空於半空,似有直上雲霄之勢。光緒帝龍顏大悦,監考官喜出望外,於是三甲一舉奪魁,欽點狀元及第。這是開州有史以來第一名,也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下最後一名武狀元。
三甲得中,皇帝親自披紅戴花並恩准在京師誇官三日。一時驚動朝野,在京官員無不前來慶賀,天下武舉紛紛造訪以期提攜,三甲下榻的小店裏整天車水馬龍。誇官三日後,三甲便與弟冠甲簡從返鄉里省親。行至大名消息不脛而走,被大名知府大禮迎入府內,開州州官快馬前去迎接,一時轟動了冀南。在鄉親為其臨時搭的竹木牌坊上,大名知府升起欽賜“御前侍衞”滾龍金匾,開州知州親自升起“狀元及第”金匾還有一塊父老鄉親送的“會元”金匾。
在三甲高中、其妻楊氏喜產貴子的雙喜日子裏,三甲卻因操勞過度憂愁國事而疾,月餘不治而亡。這位壯志未酬的天之驕子雖然未能創下顯赫業績,但他在賽場上叱煞風雲的形象永遠不會泯滅。一百多年來,濮陽一直引以為之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