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弘徽殿皇太后

鎖定
弘徽殿皇太后,日本小説《源氏物語》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是桐壺帝的女御,右大臣之女,朱雀帝、女一宮、女三宮之母。在朱雀帝即位後成為皇太后。 [1] 
弘徽殿皇太后是桐壺帝后宮中極有權勢的妃子,因為住在弘徽殿而被稱為弘徽殿女御,但為了與後文中頭中將之女,冷泉帝的弘徽殿女御區別,多稱為弘徽殿太后。
在《源氏物語》前期弘徽殿皇太后與其父右大臣代表着朝廷中與光源氏對峙的另一政治勢力。
中文名
弘徽殿皇太后
別    名
弘徽殿女御
別    名
弘徽殿太后
性    別
登場作品
日本小説《源氏物語》及其衍生作品

弘徽殿皇太后角色形象

弘徽殿皇太后是桐壺帝的女御,右大臣之女,朱雀帝、女一宮、女三宮之母。在朱雀帝即位後成為皇太后。
動畫《源氏物語》中的弘徽殿皇太后
動畫《源氏物語》中的弘徽殿皇太后(4張)
弘徽殿皇太后是桐壺帝后宮中極有權勢的妃子,因為住在弘徽殿而被稱為弘徽殿女御,為了與後文中頭中將之女,冷泉帝的弘徽殿女御區別,而多稱為弘徽殿皇太后。
弘徽殿皇太后的父親右大臣是顯赫的藤原氏,弘徽殿皇太后與右大臣在《源氏物語》前期所代表的政治勢力與光源氏所在左大臣一派相對峙,兩者的政治鬥爭反映了王朝貴族社會的種種矛盾和貴族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

弘徽殿皇太后角色經歷

弘徽殿皇太后桐壺帝時期

弘徽殿皇太后在桐壺帝后宮中是最早入宮的,她出身高貴,誕下了皇太子(朱雀帝)、女一宮、女三宮,在桐壺帝后宮中極具勢力。
桐壺帝極其寵愛美貌多才而且温柔善良的桐壺更衣,而遭到了後宮中其他的妃嬪(後涼殿更衣等)嫉恨,其中以弘徽殿皇太后為代表(時為弘徽殿女御),桐壺更衣後來誕下第二皇子,大皇子是弘徽殿皇太后(時為弘徽殿女御)所生,有高貴的外戚作後盾。然而講到相貌,總比不上這第二皇子的清秀俊美。因此桐壺帝對於大皇子,只是一般的珍愛,而把這第二皇子看作自己私人的秘寶,加以無限寵愛。當時桐壺帝尚未立太子,自第二皇子之後,皇上對此桐壺更衣尤其重視,使得弘徽殿皇太后心懷疑忌。
在二皇子三歲的時候,桐壺更衣因長期受後宮妃嬪的妒恨而抱病身亡,桐壺帝傷心欲絕,更格外寵愛第二皇子,因他沒有強大的外戚做靠山而難以在宮中立足和相術師的預言,桐壺帝才不得已將其降為臣籍,賜姓源氏。源氏長大後形貌昳麗、驚為天人,被稱為“光華公子”,人稱“光源氏”,但弘徽殿皇太后卻不以為然。 [2] 
桐壺更衣死後,桐壺帝召長得很像已故的桐壺更衣的先帝第四皇女入宮,即後來的藤壺中宮。藤壺入宮後初為女御,極受寵,她和光源氏只相差五歲,兩人在名份上是繼母與繼子的關係,因為桐壺帝為了讓光源氏一解思母之憂,二人時常有相處的機會。但是隨著歲月過去,長大後的光源氏卻對她抱持着戀慕的感情,一天藤壺因病回孃家休養,光源氏得到機會,與藤壺有了一夜之情,使藤壺有了身孕,生下了一個兒子(即後來的冷泉帝),不知情的桐壺帝十分高興,不但封此子為次期的皇太子(即後來的冷泉帝),甚至晉封藤壺為中宮皇后(藤壺中宮),在之後又讓光源氏擔任藤壺皇后之子的保護人。這使得弘徽殿皇太后在後宮和朝廷的勢力都有所減弱,因此愈加嫉恨藤壺中宮和光源氏。
在朝廷中,左大臣由於光源氏的出色才俊將自己的女兒葵之上嫁給了時僅12歲的光源氏,而最初葵之上原是預定嫁給皇太子(朱雀帝)的,因此弘徽殿皇太后覺得自己受到輕視,而更加厭惡光源氏並忌恨左大臣,在紅葉賀時,與會眾人都在誇讚光源氏的美麗,弘徽殿皇太后則在一旁説光源氏的美貌或許是因為被鬼怪所看上招致,桐壺帝旋即為光源氏做法事“消除魔障”,可見弘徽殿皇太后對於桐壺帝有很大的影響力。
弘徽殿皇太后屬意由自己的六妹,右大臣的六女公子朧月夜做東宮(後來的朱雀帝)妃,讓她先住在宮中。而光源氏風流成性,和在宮中居住的朧月夜發生了關係,兩人私下時常來往。兩人的事情其實周圍的人都有所風聞,右大臣甚至在源氏正妻葵之上過世後,一度想把朧月夜嫁給源氏為正妻,但光源氏拒絕正式迎娶朧月夜,而弘徽殿皇太后原本打算將六妹朧月夜送入皇太子朱雀帝宮中,這件事也被弘徽殿皇太后強烈反對。 [3] 
無論在宮中還是朝廷弘徽殿皇太后一派都和光源氏一派產生矛盾,因此兩派成為了敵對的兩大政治勢力,兩者的鬥爭成為小説前期的主要政治情節。

弘徽殿皇太后朱雀帝時期

桐壺帝退位後,身為皇太子的朱雀帝即位,朱雀帝性格温和而優柔寡斷,朝政被母親弘徽殿皇太后和右大臣掌控。
桐壺帝退位後沒有多久便過世,弘徽殿皇太后大權在握。光源氏一派完全失勢,右大臣獨攬朝綱,依附弘徽殿皇太后一派的人都得到升遷,而光源氏和左大臣一派多受排擠,右大臣升任太政大臣,左大臣則被迫辭職。弘徽殿皇太后的親信常常嘲弄光源氏,弘徽殿皇太后的哥哥藤大納言的兒子頭弁甚至當面諷刺光源氏猶如燕太子丹會對象徵秦始皇的朱雀帝不利,光源氏也無可奈何。
朱雀帝即位後,原先的尚侍退休,原本打算將六妹朧月夜送入朱雀帝宮中的弘徽殿皇太后便安排朧月夜擔任尚侍,想讓朧月夜能夠從尚侍繼而成為女御,皇后。
朱雀帝宮中的藤壺女御(別稱源氏女御,與藤壺中宮不是一個人,女三宮之母,先帝與某更衣之女,藤壺中宮與兵部卿宮的異母妹),朱雀帝為東宮時,她已入侍;生下了女三宮,藤壺女御原本是皇后之選,是先帝(此先帝指桐壺帝前一任皇帝)之女,卻因先帝早逝、朧月夜入宮而作罷,而因為她是藤壺中宮的異母妹,弘徽殿皇太后很不喜歡她,她最終抑鬱而終。
弘徽殿皇太后又安排自己的兄長藤大納言的女兒(頭弁之妹,右大臣孫女)入宮,成為朱雀帝的女御,即麗景殿女御。
此時弘徽殿皇太后一派也在圖謀改立東宮,欲廢黜冷泉帝的皇太子之位,而改立桐壺帝的第八皇子——八親王為皇太子(宇治親王,此事見宇治十帖),但未能成功。朱雀帝在後來立自己與承香殿女御之子為次期的皇太子(即後來的今上帝)。
由於朧月夜美豔開朗,朱雀帝非常寵愛她,但是她和源氏之間的私情仍然未了。後來,朧月夜因身體有恙而返回孃家右大臣邸休養,但她卻趁這機會和源氏幾乎夜夜幽會。某日晚上雷雨交作,右大臣因關心女兒而到她房間,卻看到有一條男人的腰帶,因此發覺了源氏和朧月夜仍在私通的事。右大臣惱羞成怒將此事告知弘徽殿皇太后,太后大發雷霆,決定藉機打擊光源氏一派。 [4] 
光源氏由於朧月夜事件醜聞尚未傳開,自請處分罷官免職,並流放於須磨,在須磨過着十分艱難的日子。這一年,京都的宮中常常發生不祥之兆,朱雀帝夢見其父桐壺帝,臉色不快,注視朱雀帝,曉諭光源氏之事。朱雀帝醒後恐怖痛哭將此夢告知弘徽殿皇太后,弘徽殿皇太后説是尋常之事,不必擔心。朱雀帝卻在這之後患眼疾,痛苦不堪,弘徽殿皇太后之父右大臣在此時亡故,死亡疾病等事接踵而起,四境不寧。弘徽殿皇太后也生起病來。
朱雀帝想到是因為他下政令使源氏公子蒙無實之罪,所以招致天災報應,屢次向皇太后啓請賜還光源氏的官爵,但弘徽殿皇太后堅意諫阻。
次年春天朱雀帝又身患重病,眼疾時時嚴重,而弘徽殿皇太后也時時患病,宮中出現種種不祥之兆,人心惶惶。朱雀帝開始考慮傳位之事,選定新帝的輔佐時,認為只有光源氏適當,不顧太后反對,赦免光源氏回京。

弘徽殿皇太后冷泉帝時期

不久,朱雀帝退位,稱朱雀院,冷泉帝即位,光源氏一派重振勢力,左大臣復出,光源氏一派達到了無上的榮華。而弘徽殿皇太后一派則逐漸沒落,弘徽殿皇太后也只能隱居宮闈。
回京後光源氏對待弘徽殿皇太后十分尊重,但世人都覺得弘徽殿皇太后不該得到這樣的善待。弘徽殿皇太后也對往日之事深悔惋惜,而覺得光源氏命中註定有獨攬朝綱之權,是動搖不得的。
弘徽殿皇太后雖然閒居後宮,但對朝廷之事依舊十分關心,常常向冷泉帝奏訴不平,例如對朝廷頒賜年俸、年爵有所不滿,或其他種種事情不能稱心,因此她常常痛恨自己老而不死,以致見此淒涼晚景(指弘徽殿皇太后一派的淒涼晚景),便希望回覆從前盛時,對萬事都覺得討厭。朱雀院對於弘徽殿皇太后的牢騷也難於應付,不勝其煩。
冷泉帝時期後就不見其事,可推測弘徽殿皇太后應在此時逝世。

弘徽殿皇太后角色評價

弘徽殿皇太后在《源氏物語》及其衍生作品中多被設定為善妒且權慾薰心的女人,弘徽殿皇太后與右大臣在《源氏物語》前期所代表的政治勢力與光源氏所在左大臣一派相對峙,兩者的政治鬥爭反映了王朝貴族社會的種種矛盾和貴族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是紫式部對於平安時代貴族社會危機四起,充滿着極為複雜且尖鋭的矛盾的寫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