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英國喬治·艾略特著長篇小説)

鎖定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國作家喬治·艾略特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1860年。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主要講述的是女主人公麥琪從小生性活潑,天資聰穎、積極樂觀,與周圍的其他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麥琪與當初社會的格格不入,為了維護自己的愛情犧牲了很多,在當初傳統的社會制度下苦苦掙扎,最終選擇放棄,但是也沒有擺脱命運的捉弄,與哥哥湯姆落入水中再也沒有上岸。縱觀整篇小説,主要講述的就是對女性主義的不公平對待,缺乏對男女平等的認識,思想過於傳統與封建。 [7] 
作品名稱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外文名
The Mill on the Floss
作    者
喬治·艾略特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386000
首版時間
1860年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內容簡介

塔利弗在弗洛斯河岸邊開了一家磨坊,與兒子湯姆和女兒麥琪相依為命。塔利弗在一場官司中敗訴,遷怒於對方的律師威克姆。更使他氣憤的是威克姆竟然買下自己拍賣的產業,自己只好受僱為他經營磨坊的生意,一氣之下病倒在牀。威克姆的兒子菲利普和麥琪從小就是朋友,但湯姆一直反對他們來往。菲利普出國求學多年後回來,麥琪不顧家人的意見和他保持聯繫,和湯姆產生了隔閡。但麥琪最後在家庭的壓力下,還是拒絕了菲利普的求愛。塔利弗和威克姆又發生矛盾,在爭執中塔利弗急病發作後死去。父親去世後,麥琪外出當教師,放假時遇到表妹露西的男友史蒂芬,彼此產生了好感。但麥琪不願做對不起露西的事,希望自己能從感情的漩渦中掙扎出來。一天,麥琪和史蒂芬到河上泛舟,夜色降臨後還沒法及時回家,只好在外面過夜。雖然自己十分無辜,但麥琪無論如何無法辯白,只好啞巴吃黃連,有家難回。後來弗洛斯河發了洪水,危急時刻麥琪獨自駕船前來,搭救被困在磨坊的哥哥。湯姆深受感動,一切不快煙消雲散。但他們終究在劫難逃,小船在激流中覆沒,兄妹兩人緊緊相擁,直到最後一刻。 [3]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作品目錄

第一部 男孩和女孩
第四部 屈辱的幽谷
第一章 道爾考特磨坊門外
第一章 波索哀所不知道的新教變遷
第二章 道爾考特磨坊的塔利弗先生宣佈他對湯姆的計劃
第二章 荊棘刺進了破裂的窩巢
第三章 瑞裏先生對湯姆進學校的意見
第三章 昔日之音
第四章 巴望着湯姆回來
第五部 小麥和稗子
第五章 湯姆回家了
第一章 在紅苑裏
第六章 姨父姨母快來了
第二章 葛萊格姨母知道了保勃的大拇指的寬度
第七章 姨父姨母們來了
第三章 猶豫不決
第八章 塔利弗先生暴露了他性格中軟弱的一面
第四章 又一個戀愛場面
第九章 到嘎倫樅林去
第五章 一棵裂開的樹
第十章 麥琪出乎意外地不安分
第六章 辛苦得來的勝利
第十一章 麥琪打算逃得無影無蹤
第七章 報仇泄恨的日子
第十二章 葛萊格夫婦在家裏
第六部 巨大的誘惑
第十三章 塔利弗先生的生活更糾纏不清了
第一章 樂園裏的二重唱
第二部 求學時代
第二章 第一個印象
第一章 湯姆的“頭半年”
第三章 吐露衷腸
第二章 聖誕節假期
第四章 哥哥和妹妹
第三章 新同學
第五章 湯姆打出了天下
第四章 幼稚的主意
第六章 説明吸引力的作用
第五章 麥琪的第二次訪問
第七章 費利浦再度登場
第六章 戀愛場面
第八章 威根姆改變態度
第七章 穿過了黃金的門
第九章 隆重的義賣會
第三部 敗落
第十章 魔法似乎被破掉了
第一章 家裏發生的事情
第十一章 在小巷中
第二章 塔利弗太太的家神們
第十二章 家庭聚會
第三章 家庭會議
第十三章 隨波逐流
第四章 一線快要消失的光芒
第十四章 覺醒
第五章 湯姆打天下
第七部 最後的得救
第六章 消除一般入反對拿折刀做禮物的偏見
第一章 回到磨坊
第七章 母雞運用策略了
第二章 聖奧格鎮議論紛紛
第八章 破落户家裏的陽光
第三章 老相識也會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第九章 家庭記事錄裏又多了一項
第四章 麥琪和露西

第五章 最後的鬥爭

結局 [5]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人物介紹

麥琪
一個熱情、純潔、富有同情心的女孩,不僅如此,麥琪還被賦予了理解語法和幾何學的能力。天資聰穎、桀驁不馴的麥琪卻必須遵從種種令人窒息的陳規陋習,並一直為了使自己對知識、愛情以及對自由的渴望能得到家庭的認同而苦苦掙扎。 [6] 
湯姆
麥琪的哥哥一直被認為是家庭未來的繼承者,從小頗受父母重視,可卻資質有限,腦子不夠靈活,為人也刻板,有時不通人情。在麥琪被斯蒂芬誘騙後返回家中,湯姆不問緣由,就憤然將麥琪趕出家門。湯姆的性格是自以為是,心胸狹窄,外加自我剋制,出現問題就把責任推給他人。 [6] 
斯蒂芬
斯蒂芬的熱情洋溢,強壯有力,英俊瀟灑對麥琪很有吸引力的。雖然斯蒂芬是麥琪表妹的未婚夫,可是斯蒂芬發現自己被麥琪所吸引後,他把自己的感情清清楚楚地傳達給了麥琪。可是麥琪考慮到斯蒂芬是表妹的未婚夫,出於道德原因,麥琪壓抑了自己身體的慾望,拒絕了斯蒂芬。 [6]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作品鑑賞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作品主題

1.渴望受教育的權利。《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女主人公麥琪從小天資聰穎,酷愛讀書,是可塑之才。但是就是由於男權社會的觀念,不重視女性的存在,剝奪了女性受教育的權利,使得麥琪失去了的受教育的機會,她的爸爸為她的才能感到自豪,但是由於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女孩子學習好沒有意義,就讓麥琪的哥哥湯姆去讀書。
從小説中的這一部分,對男權的主導地位宣示的很強,而相對的女性權利在不斷弱化,男性有受教育的權利,而女性卻沒有,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意識形態的無奈與痛恨。通過女性受教育權利被剝奪的現象,讀者也可以聯想到中國的傳統社會,也是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這部小説抨擊了傳統的以男性為重的社會,批判了剝奪女性受教育權利的可恥行為,充分體現了女性積極反抗、不受世俗偏見所束縛,實現了對女性的尊重。
2.渴望得到愛情的權利。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刻畫的女主人公麥琪由於受到家庭觀念、思想意識的束縛,不能夠得到渴望的愛情,與菲利普的艱難愛情成為整部小説的主導,有情人未能終成眷屬,是小説的悲劇之一。後來,斯蒂芬又闖入了麥琪的生活,再一次引起了情感的糾葛,迫於壓力和家庭的原因,使得麥琪不得不再次放棄愛情。兩段愛情都被拒之門外,是何等的悲痛,高度的家庭尊嚴將麥琪的愛情扼殺在搖籃之中,在家庭尊嚴之前,女性的愛情不得不妥協。
瞭解了麥琪的愛情之路,當時的男權社會,女性要想生存下來也是奇蹟,完全不顧及女性的心理感受,女性沒有得到自由戀愛的權利,都要向世俗觀念、家庭尊嚴低頭,是男女不平等的重要體現。《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這段情節的設定,正是呼應了喬治·艾略特的女性觀,闡述女性同樣擁有受教育的權利,不能夠因為男女而區別對待,進而剝奪了女性受教育的權利,是不正確且不明智的。
3.藴含有豐富的同情心。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麥琪對菲利普的感情中就夾雜着同情意味,充分體現了麥琪的人格魅力。在小説中,菲利普身患殘疾,當時麥琪並沒有嫌棄他而離開他,而是十分的同情與理解他,並勸説湯姆不要對他產生敵意,菲利普與他爸爸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不應當將對他爸爸的憎恨轉嫁到菲利普身上,是不公平的。由於麥琪的照顧和體諒,使得菲利普重拾信心,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麥琪的善良更深一步的感染到了菲利普。當湯姆對菲利普出言不遜時,麥琪予以反擊和抵抗,是對他們愛情的堅守和保護,是體現女性為保護愛人、保護愛情堅持不懈的正面形象。從小説這一部分能夠深刻體會到喬治·艾略特塑造的小説主人公麥琪的高尚品格,是善良的化身,進一步描繪了女性富含有同情心的特點,是人性化的重要體現。
4.對湯姆的英雄式拯救。在麥琪身上還擁有偉大的英雄主義和對親情的珍惜,當湯姆被困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時,麥琪不顧一切去救哥哥,她早已把當初哥哥將她趕出家門的那一幕拋在九霄雲外,一心一意為了挽救自己的親人在努力,獨自划着船去營救湯姆。麥琪終於與湯姆見面,但是終究擺脱不了命運的折磨,兄妹倆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弗洛斯河上。小説的這一幕是最感人至深、最引發人深思的環節,我們不得不對麥琪的舉動表示欽佩,是她身上獨特的女性魅力使她做出這樣的選擇。在生命與親人中間,她選擇了後者,對湯姆展開了英雄式的拯救,充分體現了其女性細微與善良的一面,犧牲自己來保護親人。雖然最後沒有成功救出湯姆,這樣的壯舉令人欽佩,是對女性主義的深度展現。喬治·艾爾特將自身的女性觀應用到了小説中,用小説的主人公來表述心目中的女性主義,是體現女性主義的有效手段。
5.麥琪的反抗與逃離意識。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麥琪為了擺脱男權社會的壓迫和灌輸,選擇逃離是最好的辦法。麥琪的第一次逃離實在年少的時候,由於別人指責她像吉普賽人,所以她就逃離這裏,與吉普賽人一起生活,體現了她的抗議。麥琪與菲利普的愛情是坎坷且艱難的,雖然一直堅持着,麥琪與菲利普每次見面都代表着一種反抗,但是最終還是難逃分離的噩夢。而後來與斯蒂芬的逃離,是對代表男權社會的哥哥的反抗,是女性主義的深度體現。 [7]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藝術特色

喬治·艾略特對全知敍事方式的運用尤其體現了敍事形式與小説主題的完美結合:一方面通過外化的視角,以權威客觀的眼光審視整個事件,使讀者獲得更為全面的認識;另一方面又通過內化視角對人物內心世界進行透視,展現出人物作為主體的心理真實,使讀者能夠充分理解人物內心的矛盾糾結。這種敍事方式能夠有效地引導讀者的情感反應,既對敍事者保持認同、又對人物產生同情,從而通過形式強化了其小説的普遍主題:“同情心的延伸和倍增。”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這一敍事特徵得到了充分體現。
首先來看麥琪童年時代和湯姆一起釣魚的一幅温馨畫面:
“麥琪聽着浮到水面上來的魚又沉下去的輕微聲音,樹木柔和的颯颯聲,就像柳樹、蘆葦和水也在愉快地低聲交談似的。這時候,她在這種低語和夢幻似的寂靜中,感到了莫大的快樂。麥琪想,像這樣坐在池塘旁邊,不受任何人的責罵,那簡直跟在天堂裏一樣快樂。還是湯姆告訴了她,她才知道魚已經上鈎了;不過她很喜歡釣魚。”
這裏作者運用第三人稱內化視角描述了麥琪的感受,無論是小魚浮沉、樹水低語等都是她“天堂般”快樂心情的外化,麥琪由於自己的快樂因此充滿了對周圍事物的敏鋭感受能力。作者的這種描述使讀者充分體驗到了兒童那種簡單可愛的心情。然後作者又轉向外化的視角,對這種情感進行評論和分析:
“對湯姆和麥琪來説,生活的確有了改變;可是他們相信早年的思想和愛會永遠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這一點並沒有錯。要是我們沒在這一片大地上度過我們的童年;要是這片大地上不在春天一年又一年地長出一樣的花……那我們決不會像現在這樣熱愛大地。在這兒,什麼都是熟悉的,而且就是因為熟悉的緣故,我們才愛上了它,還有什麼新奇抵得上這種可愛的單調呢?”
從釣魚的具體情景進入對通常情形的議論,也就是由麥琪的有限視角,轉向了敍事者的視角;對人物童年情感的認同和肯定強化了這種情感的普世性。這段引語的第一句話中就包含了兩種不斷轉移的敍事角度:首先敍事者從局外人的客觀立場來看,這對兄妹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馬上又轉向內化的視角,從湯姆和麥琪的角度來看待他們早年的情感與思想。對此敍事者表達了一種充滿權威口吻的肯定“這一點並沒有錯”,繼而又用充滿神情的詩意語言做了進一步闡述,從而使自己的觀點對讀者產生更深刻的説服力和感染力。然後敍事者再次轉回他自己的世界:
“我在這温和的五月間的一天,在樹林裏散步,一叢叢棕黃色的橡樹嫩葉把我和蔚藍色的天空隔開,腳跟前都是雪白的七瓣蓮,開着藍花的婆婆納和常春藤——還有哪一種熱帶棕櫚、奇異的羊齒草或壯麗的寬瓣花會像這家園景色這樣感動我深沉而微妙的心絃呢?”
敍事者以智慧的成年人形象對周圍“熟悉的”景色所做的深情描述,應和了小麥琪對生長環境的熱愛,以及敍事者本人對這種情感價值的肯定,進而使其成為有效的真理宣稱。
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雖然有很多普遍性闡述,比如對社會環境或者對人類共性的描述與評論,但是具有力度的卻是那些對個體——特別是對麥琪悲劇困境——的關注和刻畫。
然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並非如作者所期望的那樣,處處都體現出主客觀視角的完美結合,比如情節結構上的不平衡就是其中常常受到詬病的一點。小説中的童年部分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情感上都佔據很大比重,而麥琪成年後的生活,特別是遇到斯蒂芬以後的情感經歷,則缺乏充分發展,可信性因而大打折扣。這種結構上的失衡體現的是作者本人創作中的“無意識”。 [8]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作品評價

英國現代主義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讓人感受到了只有戛戛獨造的大作家們才能給我們帶來的那種妙不可言的温暖和輕鬆的一部作品。即使多年以後重温這部小説,它仍然能迸發出那樣豐富的活力和熱度”。 [4]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作者簡介

喬治·艾略特(1819年11月22日—1880年12月22日),英國作家。原名瑪麗·安·伊萬斯,1819年出生在華威郡一箇中產階級商人家庭,19世紀英語文學最有影響力的小説家之一。喬治·艾略特的創作素材來源於英國曆史和現實生活。艾略特小説中的生活描述生動詳實,人物具有代表性,心理描寫真實細緻,反映了19世紀英國鄉鎮普通百姓生活的動盪與變遷。主要作品有:《亞當·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爾馬契》《織工馬南》等等。與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查爾斯·狄更斯勃朗特姐妹齊名。 [1-2] 
參考資料
  • 1.    高強編,你應該知道的世界文學名家100人,廣西人民出版社,2013.07,第62-63頁
  • 2.    (英)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S.Maugham)著,毛姆讀書隨筆,譯林出版社,2016.08,第5頁
  • 3.    謝宇、薛初晴.英國文學名著便覽: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127-128
  • 4.    姚曉鳴,19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女性小説在中國接受史  1949-2014版,同濟大學出版社,2018.12,第294頁
  • 5.    (英)喬治·艾略特著;伍厚愷譯.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四川文藝出版社,2018年:目錄
  • 6.    單俊.《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離經叛道和妥協中艱難前行的瑪吉[J].《北方文學》,2020年,(第5期).
  • 7.    張威.《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女性主義分析[J].《校園英語·上旬》,2015年,(第1期).
  • 8.    高曉玲.《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敍事策略的主題意義[J].《作家·下半月》,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