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蓮子

鎖定
蓮子是睡蓮科植物(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乾燥成熟種子,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根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多數縱行通氣孔洞,外生須狀不是根。節葉,露出永面;葉衲着生背中央,粗壯,圓柱形,多刺,葉片圓形,直徑25~90cm,全緣或稍呈波狀,上面粉綠色,下面葉脈從中央射出,有1~2次叉狀分枝。
中文名
建蓮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木蘭亞綱
睡蓮科

建蓮子簡介

本而之名較多,各類説法不一。建蓮子之名稱為嘎拉尼札,宿喀瓦説是拉吉,又為子生。但阿札拉説:“因果實如手掌相合,意思是合掌,所以又叫嘎拉洛巴,或稱阿尼札塔毛、拉貝塔毛。”認為是此義的人很多。字妥説:“章迪認為是大托葉雲實。”且爾吉西保認為是紫鉚。強巴相嘎瓦則認為是紅姜。傑木巴才昂説:“大托葉雲實皺紋多。”但也有人認為皺紋多想是油麻藤子。
《八支自注》中記載:“嘎拉尼札有兩種。”《祖先言教》中記載:“嘎拉尼札和大托葉雲實是同一種藥物。”直貢曲札巴説:“《八支自注》中説嘎拉尼札有兩種,想是大托葉雲實也有大小兩種之故。”但是“除了説大托葉雲實分大小種外,並沒有説與大托葉雲實是同一種藥物”。後世的一些人認為,嘎拉尼札和大托葉雲實二者的對字不同,名稱也不同,功能不一。
兩種嘎拉尼札中,果仁青色,果實圓形,內核光滑者,梵語中稱瑪尼札帕拉,藏語中稱加木齋即大托葉雲實。果實狀如合掌,果仁微褐,正如傑木巴所説皺紋多,圍繞圓形果核,內核堅硬粗糙,梵語稱嘎拉尼札釐,藏語中稱為拉巴塔交即建蓮子,《八支自注》中所説的“兩種”就是這兩種 [1] 

建蓮子形態特徵

是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蓮的種子,顆粒小且圓潤。根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多數縱行通氣孔洞,外生須狀不是根。節葉,露出永面;葉衲着生背中央,粗壯,圓柱形,多刺,葉片圓形,直徑25~90cm,全緣或稍呈波狀,上面粉綠色,下面葉脈從中央射出,有1~2次叉狀分枝。花單生於花梗頂端,花梗與葉柄等長或稍長,也散生小刺;花直徑10~20cm,芳香,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3~5cm;雄蕊多數,花葯條形,花絲細長,着生於花托之下;心皮多數埋藏於膨大的花托內,子房橢圓形,花柱極短。花後結蓮蓬,倒錐形,直徑5~10cm,有小孔20~30個,每孔內含果實1枚;堅果橢圓形或卵形,長1.5~2.5cm。果皮革質,堅硬,熟時黑褐色。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2~1.7cm,種皮紅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2] 

建蓮子分佈範圍

蓮子上結的種子,凡是有藕的地方都有出產, 以湖南省的湘連和福建省的建蓮最為著名。
未去種皮的蓮子稱紅蓮子。分為湘蓮子(種子較圓,主產湖南)和湖蓮子(種子稍長,主產湖北和江蘇);擦去種皮的稱白蓮子,因主產福建,故又稱建蓮子。
建蓮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是建寧縣傳統名產。建寧縣種蓮始於梁代龍德年間(約公元九二一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紅樓夢》一書描寫賈府盛宴上的"建蓮紅棗湯"即指此建寧白蓮。辭海上卷第1322頁"建寧"條目中稱"建蓮"為建寧特產。
(圖片:東籬小菊製作)
參考資料
  • 1.    帝瑪爾·丹增彭措著;毛繼祖等重譯,晶珠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第104頁
  • 2.    徐榕青主編,福建道地藥材現代研究,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0,第3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