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魯迅紀念館

鎖定
廣州魯迅紀念館,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215號,佔地面積4375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是社會歷史類名人專題紀念館。 [2] 
廣州魯迅紀念館所在大院原為清代科舉考試的貢院。1957年,為了紀念魯迅,廣東省委決定在鐘樓內籌建廣州魯迅紀念館。1959年10月1日,紀念館正式成立並對外開放。2013年,廣州魯迅紀念館正式從廣東省博物館單列出來,獨立建制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直屬廣東省文化廳。2016年11月12日,重新開館。 [5]  館藏魯迅、許廣平手跡,魯迅生活遺物,近現代書畫,油畫原版,《魯迅在廣州》連環畫稿等藏品100餘件。 [2]  截至2019年末,廣州魯迅紀念館藏品有2306件/套。 [3] 
1995年,廣州魯迅紀念館被評定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2020年,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 [1] 
中文名
廣州魯迅紀念館
外文名
Guangzhou Luxun Museum
地理位置
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215號
佔地面積
4375 m²
類    別
社會歷史類名人專題紀念館
投用時間
1959年9月
開放時間
9:00—17:00(週一閉館除外)
門票價格
免費
建築面積
2500 m²
隸    屬
廣東省文化廳

廣州魯迅紀念館歷史沿革

鐘樓
鐘樓(2張)
廣州魯迅紀念館所在大院原為清代科舉考試的貢院。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廢科舉時改建為兩廣高級師範學堂。
民國元年(1912年),改名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民國十三年(1924年),孫中山改辦為廣東大學,同年1月20至30日在此召開中國國民黨“一大”會議。民國十四年(1925年)5月,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和廣東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此舉行。民國十五年(1926年)下半年,為紀念孫中山改名中山大學。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8日,魯迅由中共廣東區委推薦、中山大學聘請,從廈門來廣州中山大學任教,至同年9月27日離開,魯迅在廣州8個多月。先住在大鐘樓,同年3月29日遷居白雲樓(今白雲路7號)。
1957年,為了紀念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廣東省委決定在鐘樓內籌建廣州魯迅紀念館。 [2] 
1959年10月1日,廣州魯迅紀念館和廣東省博物館同日開放,歸廣東省博物館管轄。
2007年,閉館修繕。
2012年,廣東省編辦批覆廣州魯迅紀念館從廣東省博物館單列出來,獨立建制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直屬廣東省文化廳。
2016年11月12日,重新開館。 [5] 

廣州魯迅紀念館建築佈局

  • 綜述
廣州魯迅紀念館佔地面積4375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
廣州魯迅紀念館鐘樓因樓頂安裝大時鐘而得名。坐北朝南,平面似“山”字形,總闊37米,總深51.1米,建築佔地1890平方米。黃牆白線褚色門窗,磚木結構。
廣州魯迅紀念館南側前樓正中長寬均為4.5米,高5層24米。第五層作大比例收分,四面裝置了時鐘及長圓形玻璃窗,頂部設旗杆。正門前是拱券形柱廊,寬4.9米,深4.9米。南側建築其餘為兩層,首層方形窗,第二層拱券窗,在窗户之間的牆面上端飾有花草圖案。首層內有“十”字形走廊,東西兩側房屋當年是中山大學政治訓育部和隸屬於教務處的註冊部、出版部的辦公室,西側有木樓梯通往二樓。二樓也有“十”字形走廊,東側原為中山大學校長辦公室和秘書室、事務管理處辦公室,西側是校務會議室和魯迅的卧室兼工作室。
廣州魯迅紀念館前樓後側當中接連禮堂,首層面積300多平方米。禮堂內大部分為一層,淨空高,後面小部分作兩層。禮堂兩側的牆面上有上下兩排窗户。禮堂之東西兩翼為柱廊式平房,後拆除廊的間隔,改做展廳鐘樓前面有一道嵌着鐵柵的矮牆,圍合形成前院和兩側走道。 [2] 
廣州魯迅紀念館設有《鐘聲: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在鐘樓上——魯迅與廣東》《從紅樓到鐘樓——廣東貢院與近代高等教育變革》《廣東貢院號舍基址陳列》等四個基本陳列,以及廣東貢院歷史陳列館、歐陽山陳列室和蕭紅陳列室。並恢復了國民黨一大會議禮堂、魯迅舊居和中山大學會議室等。 [5] 
陳列相關圖片
  • 魯迅生平與紀念陳列
魯迅生平與紀念陳列通過大量的魯迅書信、手稿、歷史照片、實物資料,採用多媒體等現代化展示手段,系統地展示了中國世紀文化巨人魯迅的光輝一生,體現了魯迅的思想精神特質。
紀念陳列共分4個部分:第一部分:在紹興、南京、日本、北京;第二部分:在廈門、廣州;第三部分:在上海;第四部分:繼承魯迅思想文化遺產,發揚魯迅精神。展出展品400多件/套。 [2] 
相關圖片
  • 魯迅舊居復原陳列
魯迅舊居復原陳列真實復原魯迅在鐘樓二樓居住時的場景。一為魯迅的卧室兼工作室:靠牆放着木板牀,牀上是用竹竿撐起的麻布蚊帳和一牀藍花被面的被子,牀尾放着有魯迅親筆書寫“LS”字樣的藤箱;窗邊放着一張七抽屜書桌,桌旁的藤書架上整齊地擺滿線裝書卧室的另一側,放了方桌和木椅,用來吃飯和接待來訪者。整間卧室十分寬敞,陳設卻非常簡單。二是中山大學緊急會議室:拱形的窗户向着樓外廣場,屋子中央放着舊式長方形會議桌,桌旁排放着20多張靠背椅。 [2] 
魯迅在鐘樓上的卧室兼工作室復原陳列 魯迅在鐘樓上的卧室兼工作室復原陳列
  • 中國國民黨“一大”與首次國共合作史料陳列
中國國民黨“一大”與首次國共合作史料陳列以翔實的史料反映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及首次國共兩黨合作的歷史,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國共合作的醖釀;第二部分:國共合作的實現;第三部分:國共合作歷史作用。 [2] 
  • 中國國民黨“一大”會議舊址復原陳列
中國國民黨“一大”會議舊址復原陳列真實復原了民國三年(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鐘樓禮堂召開時的場景;主席台上的牆面懸掛着孫中山像,兩旁分掛中華民國國旗和中國國民黨黨旗;主席台上為中央臨時執行委員席;台下左右長椅為代表席,共有196個席位,長椅背後寫有編號和代表姓名。 [2] 

廣州魯迅紀念館館藏文物

廣州魯迅紀念館綜述

廣州魯迅紀念館館藏魯迅、許廣平手跡,魯迅生活遺物,近現代書畫,油畫原版,《魯迅在廣州》連環畫稿等藏品100餘件。主要來源於徵集、購買、社會人士捐贈和專業人員集體創作。
截至2019年末,廣州魯迅紀念館藏品有2306件/套。 [3] 

廣州魯迅紀念館重要藏品

魯迅使用過的藤箱
1959年開館時許廣平捐贈。藤箱主要用來盛裝衣物,長方體,細藤編織而成,箱體邊沿有竹框,中部有魯迅親筆墨書的“LS”(“魯迅”的羅馬字拼音縮寫)字樣,其下設一皮製帶狀手提拉環。藤箱做工精細、輕巧,便於攜帶。
魯迅使用過的藤箱 魯迅使用過的藤箱
魯迅給羅清楨的親筆信
羅清楨是中國新興版畫先驅者中出類拔萃的一位,在他創作的220餘幅版畫中,寄贈魯迅收藏的便有一百餘幅。魯迅給他回信20餘封並多次寄給他中外版畫書刊,對其創作給予很高的評價,此信便是其中封。信中魯迅對羅清楨寄來的其學生的五幅木刻作品熱心指點,並指出少年學習木刻之道:“題材應聽其十分自由選擇,風景靜物,蟲魚,即一花一葉均可,觀察多,手法熟,然後漸作大幅。不可開手即好大喜功,必欲作品中含有深意,於觀者發生效力。倘如此,即有勉強制作,畫不達意徒存輪廓,而無力量之弊,結果必會與希望相反的。”
魯迅給羅清楨的親筆信 魯迅給羅清楨的親筆信
參考來源: [2] 

廣州魯迅紀念館藏品保護

廣州魯迅紀念館藏品均由廣東省博物館藏品管理部進行規範化、專業化、信息化地保存管理。 [2] 

廣州魯迅紀念館文化活動

廣州魯迅紀念館宣傳教育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2張)
廣州魯迅紀念館編輯出版組織廣東著名畫家創作《魯迅在廣州》連環畫;參加《廣東魯迅研究》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編制《廣州魯迅故居》和《中國國民黨一大舊址》宣傳簡介。
廣州魯迅紀念館曾任館長張竟受聘為廣東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部教授,講授《魯迅思想研究》課程多年。 [2] 

廣州魯迅紀念館學術研究

廣州魯迅紀念館出版的主要專著14部,獲獎專著兩部:1977年張竟《魯迅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被評為“內容翔實可靠”;1981年張竟任北京魯迅研究室註釋工作組組長,主持《魯迅日記》上卷註釋任務,註釋文數十萬字,編入1981年版《魯迅全集》第15卷;1982年張竟《廣州魯迅故居》(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1986年鄭心伶、王祚慶《魯迅作品賞析與教學》(海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榮獲首屆全國教育圖書出版獎;2003年王祚慶《魯迅學卮言》(珠海岀版社出版),榮獲廣東省文學藝術聯合會、廣東魯迅研究學會頒發的論著獎三等獎。發表研究文章100餘篇,其中張竟《廣東抗戰時期的統一戰線宣傳工作》,獲統一戰線理論研究紀念獎。 [2] 

廣州魯迅紀念館合作交流

廣州魯迅紀念館歷年來主持與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魯迅博物(紀念)館館際交流會:主辦2007年“魯迅研究熱點問題”等全國學術研討會;參加主辦深圳“2007·廣東魯迅論壇”;參加“紀念魯迅誕辰12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魯迅定居上海8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研討會;參加“人物類博物館、紀念館現狀與發展前瞻學術研討會和諧社會與文博事業”研討會、“全國首屆國恥教育研討會”、“中共三大全國研討會”、“中國共產黨創建史全國研討會”、“紀念廣州起義80週年”全國研討會等中國學術研討會。 [2] 

廣州魯迅紀念館相關歷史

民國六年(1927年),魯迅到廣州後,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組織委員會委員,為中山大學學生開設了“文藝論”“中國文學史”“中國小説史”等課程。他熱情支持青年學生的革命活動,與廣州的中共黨組織建立了密切聯繫,曾於同年3月間到文明路中共廣東區委機關秘密會見了區委書記陳延年,並先後應邀到中山大學嶺南大學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廣州知用中學及香港等地演講,闡述其文學觀點,號召人們向封建主義開戰。還在黃花節紀念會上強調革命尚未成功,號召人們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奮鬥魯迅滿懷激情和期望來到革命策源地廣州之後,卻敏感地察覺到“紅中夾白”的局勢,清醒地指出廣州在表面的革命熱潮之下,白色氣氛的濃厚和革命陷於低潮的危險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廣州的國民黨反動派也開始大肆屠殺革命者。同年4月15日凌晨,反動軍警包圍中山大學,逮捕進步學生數十人。魯迅聞訊,於當天下午冒雨從白雲樓趕到中山大學,主持召開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由於反動勢力的破壞,營救活動未能奏效。魯迅謝絕中山大學委員會的挽留,辭職蟄居白雲樓寫作。他鄙視新權貴們的威迫、利誘及特務的盯梢,以鋭利的筆鋒寫下了《可惡罪》《小雜感》《扣絲雜感》《談“激烈”》《略論香港》等雜文。是年9月27日,魯迅與許廣平乘船離開廣州赴上海。 [2] 

廣州魯迅紀念館所獲榮譽

1995年,廣州魯迅紀念館被評定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2020年,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 [1] 

廣州魯迅紀念館機構設置

單位性質: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由省財政全額撥款到廣東省博物館統安排。
人員編制、組成:共有人員4名,全部採用聘任制。副館長1人,陳列、研究員兩人,資料員1人。
服務觀眾項目:免費向市民開放,免費發放宣傳頁、相關資料和紀念品,提供諮詢、講解接待等服務。
觀眾接待:年均觀眾人數約8萬人次。 [2] 
下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和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廣東貢院明遠樓。 [4] 

廣州魯迅紀念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廣州魯迅紀念館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215號。 [2] 
  • 交通信息
從越秀區人民政府出發可乘坐公交:517路、廣12路、80路、264路。
80路:越秀區人民政府—廣東大廈站上車—正骨醫院—大東門(越秀北路)—越秀中路(魯迅紀念館)站下車。
  • 開放時間
9:00—17:00(週一閉館除外)。 [2] 
  • 票價
免費參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