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食品行業協會

鎖定
廣州食品行業協會於1985年成立,是由食品(燕窩、副食品蔬菜果品、糧食、酒家、食品添加劑、飲料、研究所、檢驗檢測、大專院校等)行業企業及相關單位自願組成,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依法設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中文名
廣州食品行業協會
地    區
廣州
行    業
食品行業
性    質
協會
成立時間
1985年
會    員
共有會員162個

廣州食品行業協會機構簡介

本協會宗旨: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路線、政策,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是政府和企業的橋樑和紐帶,在行業內發揮服務、自律、協調、監督的作用,為食品企業開展全方位服務,反映食品企業的意見和要求,維護會員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促進國內外同行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市食品行業健康發展。
本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為會員大會。共有會員162個,其中會長、副會長單位19個,理事70個。吸收了廣州食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副食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廣州蔬菜果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糧食集團、廣州酒家企業集團、廣州鷹金錢企業集團公司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酒店、雅迪香料(廣州)有限公司、廣州致美齋食品有限公司、皇上皇肉食製品廠、廣州市寶生園有限公司、廣州市洲星食品有限公司(大田馬蹄粉廠)、廣州燕塘乳品有限公司、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天源實業有限公司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市食品工業衞生檢測站、濟南憶記晏之燕燕窩連鎖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大馬憶記燕窩營運總部)、廣州市晏之燕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暨中國大馬憶記燕窩產業聯盟等一批行業龍頭入會。
本協會工作情況:協助省、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完成省地方標準(DB44)的徵求意見工作和豆製品加工企業QS認證工作;向市政府有關部門提交“關於加強幹燕窩市場監管的建議”、“關於要求打破豆製品市場壟斷的建議”的報告獲得支持;組織會員單位參觀、參展各類展覽會和企業文化交流活動;舉辦專業培訓及優秀女食品企業家表彰等。
本協會將持續協助政府加強食品市場監督,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發揮行業管理的作用;發揮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積極服務會員,為企業排憂解難,為政府出謀獻策,組織、開展商貿和學術交流活動,促進經貿和技術合作等。
本協會由廣州市原副市長、市政協原副主席、廣州醫學院教授陳綺綺女士擔任會長。

廣州食品行業協會燕窩委員會

廣州是面向國內醫藥、餐飲、品牌分銷商等企業,最主要的燕窩貨源集散地。廣州燕窩行業的誠信自律經營,關係到全國燕窩市場的政府監管和行業規範。為此,在市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廣州市民間組織管理局批准成立,廣州食品行業協會燕窩專業委員會,簡稱穗食協燕窩專委。
穗食協燕窩專委作為國內首個專業燕窩行業協會組織,是政府與燕窩企業之間的橋樑和紐帶。在協助政府有關部門監管燕窩市場的同時,承擔燕窩行業的服務、自律、協調、監督,維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行業標準及行規行約,維護公平競爭,推動燕窩行業發展等法定職責。
穗食協燕窩專委宗旨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食品安全為重點,在廣州食品行業協會的領導下,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路線、政策,遵守法律、法規,遵守食品企業公德。做好政府和企業的橋樑和紐帶,當好政府的參謀和助手,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燕窩市場監管。同時,反映燕窩企業的意見和要求,在行業內發揮服務、自律、協調、監督的作用,制定行業標準及行規行約,維護公平競爭,維護燕窩消費者和會員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國內外同行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燕窩行業健康發展。
穗食協燕窩專委任務
(一)開展燕窩行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生產經營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就廣州地區燕窩行業的發展規劃和結構調整等有關問題,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政策、立法方面的建議。
(二)制定並監督執行燕窩行業職業道德準則和行規行約,建立自律性約束機制,規範燕窩行業管理行為。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反映燕窩企業的意見和要求,維護會員合法利益,協調會員關係,創造和維護行業公平競爭環境。
(三)開展燕窩食品營養髮展戰略研究,促進飲食結構和燕窩食品生產結構的合理化,提高人民的營養健康水平。
(四)推進燕窩產業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推進名牌戰略的實施及行業內各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和產品質量的監督評審認定工作。組織技術、體制、管理創新經驗交流與諮詢活動。舉辦報告會、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組織科技成果和新產品鑑定。推薦表彰和獎勵優秀科技成果項目、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五)受政府有關部門委託對燕窩行業內重大的投資、改造、開發項目的先進性、經濟性、可行性進行前期論證。
(六)防止燕窩行業價格壟斷,促進燕窩行業平等競爭。進行燕窩行業內部價格協調,對燕窩行業內的價格爭議,組織同行議價。對燕窩行業內協定的價格進行指導、監督、協調,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七)開展行檢、行評工作。協助制定、修訂燕窩行業各類標準並組織推動標準的貫徹實施。協助燕窩行業生產、經營許可證發放的有關工作。對不符合質量標準和其他標準的燕窩產品和企業,配合政府進行督促整改,以至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採取必要的措施。
(八)組織燕窩行業的產品展覽、展示、技術交流與合作;評審、推薦行業內的高新技術產品、優秀產品、名牌產品。組織燕窩行業技術成果的鑑定和推廣應用。
(九)收集國內外燕窩食品信息,分析燕窩行業動態,為政府制定燕窩產業政策提供依據,為燕窩企業經營政策服務。
(十)加強與國內外燕窩行業及相關組織之間的聯繫,開展國際食品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十一)組織開展各類參觀考察活動。
(十二)發展燕窩行業的公益事業。加強自身建設,增強為行業服務的實力。
(十三)編輯出版、發行會刊和有關資料,介紹國內外燕窩行業的先進理論和先進科學技術。
(十四)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及廣州食品行業協會授權或委託的其他事項。
燕窩專委工作(2012年5月更新)
(一)穗食協(2012)09號《協助加強幹燕窩監管的專項工作彙報》
向市經貿委全面彙報,我會提交政府有關部門關於加強幹燕窩監管專項工作的建議。
(二)穗食協(2012)10號《餐飲幹燕窩食材監管的建議函》
向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餐飲分局建議,將餐飲企業普遍面臨的幹燕窩食材食品安全隱患及消費者索賠等法律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便於餐飲企業向燕窩供應商追溯責任。要求餐飲企業,採購單盞(定量)定型包裝,產品標籤,有入境檢疫(批次)合格證明,燕窩貨源發票等票證齊全的幹燕窩食材等4項建議。
(三)穗食協(2012)11號《關於幹燕窩食品流通監管的建議函》
向市工商局食品處建議,為將藥店、專賣店、批發商等燕窩銷售企業普遍面臨的幹燕窩食品安全隱患及消費者索賠等法律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便於燕窩銷售企業向燕窩加工商追溯責任。要求藥店、專賣店、批發商等燕窩銷售企業,採購和銷售單盞(定量)定型包裝,產品標籤,有入境檢疫(批次)合格證明,燕窩貨源發票等票證齊全的幹燕窩貨源和產品等4項建議。
(四)穗食協(2012)12號《對出口國提出燕窩質量要求的建議函》
向廣東出入境檢疫局食品處建議,為切實維護我國燕窩銷售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向出口國提出燕窩質量要求:毛燕窩原料必須採用定量定型包裝,並詳細標註採摘信息等具體要求;幹燕窩產品必須採用單盞(定量)定型包裝,並標明燕窩加工商廠名、廠址、加工標準等,符合食品標籤國際標準的產品標籤等具體要求。同時,對進口毛燕窩原料和幹燕窩產品,增加硼酸等相關檢測項目。
(五)穗食協(2012)13號《加強幹燕窩監管的專項工作彙報》
通過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全面彙報,關於加強幹燕窩監管的專項工作建議。
(六)穗食協(2012)15號《行業編號燕窩抽樣的函》
為解決燕窩銷售企業擔心因抽樣檢測不合格,而影響商號和品牌整體聲譽的問題,我會與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商議,作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企業檢測甄別庫存散裝幹燕窩的真假和食品安全。並以行業編號抽樣檢測的形式,解決企業擔心的問題。
中國幹燕窩流通標準徵求意見稿 中國幹燕窩流通標準徵求意見稿
(七)穗食協(2012)16號《組織企業關門自檢庫存燕窩的函》
為使誠信自律經營的大型藥店、餐飲、品牌分銷商等燕窩銷售企業,對庫存燕窩的真假和食品安全做到心中有數,我會與國內唯一的燕窩真假辨別及燕窩食品安全權威檢測機構——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聯合組織開展企業庫存燕窩的抽樣檢測,對合格幹燕窩產品,給予定型包裝和放心燕窩認證等工作。通過為消費者提供燕窩食用安全和維權保障,恢復燕窩消費信心,促進合格幹燕窩的銷售,幫助企業徹底解決庫存燕窩的歷史遺留問題。
(八)穗食協燕專委牽頭編制《中國幹燕窩流通標準徵求意見稿》
《中國幹燕窩流通標準徵求意見稿》於2012年4月28日發佈,面向政府有關部門、燕窩產供銷企業、燕窩消費者,廣泛徵集意見。力爭在2012年12月31日前成為中國燕窩行業的主要行規行約。

廣州食品行業協會食品協會章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本協會的名稱:廣州市食品行業協會英文譯名:Food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Guangzhou  縮寫:FIAGZ
第二條 本協會由廣州市行政區域內的食品行業企業(含燕窩、飲食服務、食品機械、包裝等相關企業)食品加工、食品銷售、食品流通單位自願參與組成的地方性、行業性、非營業性的社會團體法人組織。
第三條 本協會的宗旨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路線、政策,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是政府和企業的橋樑和紐帶,在行業內發揮服務、自律、協調、監督的作用,為食品企業開展全方位服務,大力促進行業的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當好政府的參謀和助手,反映食品企業的意見和要求,維護會員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促進國內外同行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市食品行業健康發展。
第四條 本協會經廣州市民政局批准註冊登記。接受廣州市民政局的監督管理和廣州市人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業務指導。
第五條 本會的活動地域為廣東省廣州市。
第六條 本會的住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連新路152號市府交換站大樓5樓502室。
第二章:業務範圍
第七條 本會的主要業務範圍和任務:
(一) 開展食品行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生產經營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就廣州地區食品行業的發展規劃和結構調整等有關問題,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政策、立法方面的建議。
(二) 制定並監督執行行業職業道德準則和行規行約,建立自律性約束機制,規範行業管理行為。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反映企業的意見和要求,維護會員合法利益,協調會員關係,創造和維護行業公平競爭環境。
(三) 開展食品營養髮展戰略研究,促進飲食結構和食品生產結構的合理化,提高人民的營養健康水平。
(四) 推進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五) 受政府有關部門委託對行業內重大的投資、改造、開發項目的先進性、經濟性、可行性進行前期論證;對本市新辦食品企業的申報進行前期諮詢和可行性調研,提出報告,作為有關部門審批和登記註冊的重要依據。
(六) 防止行業價格壟斷,促進行業平等競爭。進行行業內部價格協調,對行業內的價格爭議,組織同行議價。對行業內協定的商品價格進行指導、監督、協調,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七) 開展行檢、行評工作。協助制定、修訂本行業各類標準並組織推動標準的貫徹實施。協助本行業生產、經營許可證發放的有關工作。對不符合質量標準和其他標準的產品和企業,配合政府進行督促整改,以至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採取必要的措施。
(八) 組織本行業的產品展覽、展示、技術交流與合作;評審、推薦行業內的高新技術產品、優秀產品、名牌產品。組織行業技術成果的鑑定和推廣應用。
(九) 收集國內外食品信息,分析行業動態,為政府制定產業政策提供依據,為企業經營政策服務。
(十) 加強與國內外行業及相關組織之間的聯繫,開展國際食品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十一) 組織開展各類參觀考察活動,舉辦各類培訓班,為企業培訓人才,指導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
(十二) 發展食品行業的公益事業。加強協會自身建設,增強協會為行業服務的實力。
(十三) 編輯出版、發行會刊和有關資料,介紹國內外食品行業的先進理論和先進科學
技術。
(十四) 接受政府有關部門授權或委託的其他事項。
第三章:會員
第八條 本會的會員為本行業的經濟組織,本協會由廣州市行政區域內的食品行業企業、(含燕窩、飲食服務、食品機械、包裝等相關企業)食品加工、食品銷售、食品流通單位自願參與組成的地方性、行業性的社會團體法人組織。不受所有制的限制,經申請批准可成為本會會員。本行業協會只設單位會員。
第九條 申請加入本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 擁護本會的章程;
(二) 有加入本會的意願;
(三) 在本行業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四) 應持有工商營業執照等相關證件。
第十條 會員入會的程序是:
(一) 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 經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 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
第十一條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 出席會員大會,參加協會活動接受協會提供的服務;
(二) 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三) 獲得本會服務的優先權;
(四) 對本會工作的提議案權、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 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第十二條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 遵守本會章程;
(二) 執行本會的決議;
(三) 按規定交納會費;
(四) 維護本會及本行業的合法權益;
(五) 完成本會交辦的工作;
(六) 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第十三條 會員繳納會費的標準:
(一) 副會長單位每年繳納會費:3000元;
(二) 常務理事單位每年繳納會費:2000元;
(三) 理事單位每年交納會費:1500元;
(四) 一般會員單位每年繳納會費:500元。
第十四條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行業協會,並交回會員證。會員1年不交納會費或不參加本行業協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
第十五條 會員如不遵守本行業協會章程,將由本行業協會提出批評、教育;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會員大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第四章: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的產生、罷免
第十六條本會由會員組成會員大會。會員大會是本行業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協會章程的規定行使職權。
第十七條會員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 決定協會在法律、法規規定範圍內的業務範圍和工作職能;
(二) 選舉或者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選任制)、理事、監事;(選舉採取無記名投票的方法進行)
(三) 審議理事會、監事會(監事)的年度工作報告、年度財務決算方案;
(四) 審議理事會對會員除名的提議;
(五) 對協會變更、解散和清算等事項作出決議;
(六) 改變或者撤銷理事會不適當的決定;
(七) 制訂或修改章程、組織機構的選舉辦法;
(八) 決定終止事宜;
(九) 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八條 會員大會每屆4年(會員大會或每屆最長不超過4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會員大會每兩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理事會認為有必要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會員提議,可以召開臨時會員大會。
第十九條 會員大會必須有全體會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其決議應當由全體會員的過半數通過。會員大會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會議紀要,並向會員公告。
第二十條 本會設理事會。理事會為會員大會的常設機構,在會員大會閉會期間,依照會員大會的決議和協會章程的規定履行職責。
第二十一條 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 籌備和召集會員大會;
(二) 執行會員大會的決議,並向會員大會報告工作;
(三) 決定協會具體的工作業務;
(四) 制定協會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變更、解散和清算等事項的方案;
(五) 制定協會增加或者減少註冊資金的方案;
(六) 決定協會個內部機構的設置,並領導協會內部各機構開展工作;
(七) 決定新申請人的入會和對會員的處分,提議對會員的除名;
(八) 聘任或者解聘聘任制秘書長,決定協會分支機構主要負責人;根據秘書長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副秘書長和協會辦事機構、代表機構主要負責人,決定其報酬事項;
(九) 制定協會內部管理制度;
(十) 協會章程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二條 理事會每半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理事會須有過半數的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全體理事過半數表決通過方能生效。理事會應當對決議形成會議紀要,並向全體理事公告。理事會會議由會長召集和主持;會長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會長委託副會長或者秘書長召集和主持。三分之一以上理事可以提議召開理事會。
第二十三條 理事會人數在50人以上的,根據需要可從理事中選舉常務理事,設立常務理會,常務理事會對理事會負責。常務理事會由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在理事會閉會期間,經理事會授權可以行使本章程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第一、二、四、五、六、七、八、九項職權。常務理事會至少三個月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常務理事會作出的決議,必須有半數以上的常務理事通過。常務理事會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會議記錄。
第二十四條 本會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規則、程序:
(一) 由本行業協會秘書處提出設立分支機構的具體方案;
(二) 將具體方案提交會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
(三) 將通過後的具體方案提交理事會審議批准。
(四) 報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審議批准。
第二十五條 本會設立監事一名,由會員大會選舉產生。監事任期與理事會任期相同,期滿可以連任。  會長、副會長、理事、秘書長不得兼任監事。
第二十六條 本會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監事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 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二) 在本行業領域內有較大影響;
(三) 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得超過70週歲,秘書長為專職;
(四) 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五) 未受到任何刑事處罰;
(六)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十七條 本會的秘書長採用聘任制,秘書長和會長不能在同一企業中產生。會長不得兼任秘書長。
第二十八條 本會設會長一人,副會長若干人。會長為本行業協會的法定代表人,本行業協會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社會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九條 本會會長、副會長、選任制秘書長每屆任期4年,連任不得超過兩屆。
第三十條 本會會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 召集和主持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會議;
(二) 檢查會員大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三) 代表本協會簽署有關重要文件。
第三十一條 本會副會長、秘書長在會長領導下開展工作,秘書長對理事會負責。秘書長為專職,行使下列職權:
(一) 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
(二) 組織制定、實施年度工作計劃和預算、決定;
(三) 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
(四) 提名副秘書長以及各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主要負責人,交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定;
(五) 提名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報會長批准;
(六) 處理其他日常事務;秘書長出席(或列席)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會議。
第三十二條 監事會(或監事)行使下列職權:
(一) 向會員大會報告年度工作。
(二) 監督會員大會和理事會的選舉、罷免;監督理事會履行會員大會的決議。
(三) 檢查協會財務和會計資料,向登記管理機關以及税務、會計主管部門反映情況。
(四) 監事列席理事會會議,有權向理事會提出質詢和建議。
(五) 監督理事會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況。當會長、副會長、理事和秘書長等管理人員
的行為損害協會利益時,要求其予以糾正,必要時向會員代表大會或政府相關部門報告。 監事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協會章程,接受會員大會領導,切實履行職責。
第五章: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三十三條本會經費來源:
(一) 會費;
(二) 捐贈;
(三) 政府資助;
(四) 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 利息;
(六) 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四條 本會接受捐贈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攤派或變相攤派。捐贈人、資助人或單位、會員、監事有權向協會查詢捐贈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於捐贈人、資助人或單位、會員、監事的查詢,協會應及時如實答覆。
第三十五條 本會經費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和事業的發展,財產以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六條 協會會長、副會長、理事、監事、秘書長以及工作人員私分、侵佔、挪用協會財產的,應當退還,並在會員大會(會員代表大會)上進行檢討;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 本會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準確、完整。本會接受税務、會計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税務監督和會計監督。
第三十八條 本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三十九條 本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佈。
第四十條 本會進行年度報告、換屆、變更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必須接受登記管理機關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四十一條 本會按照《廣東省行業協會條例》規定,於每年3月底前向登記管理機關報送上一年度活動報告、財務報告和本年度的活動安排。本會建立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本會召開大型學術報告會、研討會、展覽會,舉辦對外交流,與境外民間組織交往,開展業內評比、達標、表彰活動,接受境外及社會捐贈等,在活動前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報告並辦理相關手續。
第四十二條 本會專職工作人員實行全員聘任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並訂立勞動合同。其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三條對本會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同過後報會員大會審議。
第四十四條本會修改的章程,須在會員大會通過後30日內,報登記管理機關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終止程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五條 本會有以下情形之一,應當終止,並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註銷動議:
(一)完成章程規定的宗旨的;
(二) 會員大會決議解散的;
(三) 協會發生分立、合併的;
(四) 無法按照章程規定的宗旨繼續開展工作的。
第四十六條本會終止動議須經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報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審查同意。
第四十七條 本會終止前,須在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及有關單位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協會應在清算結束之日起十五日內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註銷登記手續。
第四十八條 本會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辦理註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四十九條 本會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本協會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八章:附則
第五十條本章程經2007年1月26日會員大會表決通過。
第五十一條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會的理事會。
第五十二條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