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廖洪鋼

鎖定
廖洪鋼,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中美聯合培養博士,於2011年至2015年在美國勞倫茲·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擔任副研究員,完成了原位液體透射電鏡的開創性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原位電鏡設備研發、原位液體透射電鏡技術開發及應用等,並運用該技術實現了高分辨率的實時原位觀察納米晶體在溶液中的成核生長及形貌演變過程。其研究工作發表在2012及2014《Science》等刊物上,被報道和評論為“塑造納米晶體的未來”,“顛覆了一百多年來對晶體生長規律的認知”。
中文名
廖洪鋼
畢業院校
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廈門大學 [1] 
主要成就
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廈門大學教授
代表作品
《Handbook of electrochemical nanotechnology》等,並在《Science》等著名期刊發表文章 [1] 
職    稱
教授

廖洪鋼人物經歷

廖洪鋼,200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2011年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廈門大學(中美聯合培養)攻讀博士學位,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2011年在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擔任副研究員,2015年受聘為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閩江特聘教授 [1] 

廖洪鋼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原位電鏡研究,開發研究原位液體透射電鏡技術,致力於納米材料生長過程,能源材料儲能過程,催化反應歷程的原位液體氣體環境透射電鏡研究。 [1] 

廖洪鋼主要成果

廖洪鋼博士在廈門大學和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攻讀博士期間,致力於原位電鏡的開創性研發,畢業後進入美國勞倫茲·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擔任副研究員,期間完成了原位液體透射電鏡的開創性研發,相關工作發表在《Science》、《Nano Energy》、《Annual review of physical chemistry》等刊物上,產生一定反響,為原位透射電鏡技術研究和應用做出了貢獻。 [1-2] 
2015年,廖洪鋼博士受聘擔任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廈門大學年輕的教授和博導。廖博士主要從事原位液體氣體透射電鏡研究納米材料生長過程,能源材料儲能過程,催化反應反應歷程。 [1] 
2024年2月2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廖洪鋼教授、孫世剛院士團隊研究成果“發現鋰硫電池界面電荷存儲聚集反應新機制”入選。 [6] 

廖洪鋼個人榮譽

2015年08月 廖洪鋼博士入選福建省“百人計劃”人才 [3] 
2016年 廖洪鋼博士入選福建省“閩江學者”特聘教授 [1] 
2018年01月 廖洪鋼博士入選廈門市第十批引進高層次人才“雙百計劃” [4] 
2024年2月,被授予“第十二屆中國化學會-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識創新獎” [5] 

廖洪鋼人物評價

廖洪鋼博士完成原位電鏡開創性研發,相關工作發表在2012及2014《Science》等刊物上,被報道和評論為“塑造納米晶體的未來”,“顛覆了一百多年來對晶體生長規律的認知” [1] 
參考資料